什麼是雲計算————南方日報

         繼薄膜太陽能光伏產業和物聯網產業之後,東莞雲計算應用產業也被列入2012年度省市共建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名單,這也是全省首個雲計算應用產業基地。

以此爲契機,爲推動東莞雲計算產業發展,促進雲計算產業的貿易、交流與合作,東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南方日報東莞辦事處、東莞市圖書館、東莞市現代信息服務協會,即將於14日—25日舉辦首屆“東莞市雲計算科普展”,向廣大市民宣傳雲計算科普知識,展示東莞雲計算應用示範案例和東莞對雲計算產業的系列扶持政策,掀起全民參與信息化建設的熱潮。

我們的系列報道將與讀者分享雲計算科普知識和雲應用的典型企業和案例,市民也可在科普展期間前往東莞市圖書館一層進行親身體驗。

說到雲計算,大部分人都雲裏霧裏。有人認爲它是一臺巨無霸電腦,提供了超級計算能力;也有人將其比作物流系統,把雲計算帶來的便利比作一個個包裹。雲計算並不是突發奇想,而是一個複雜的演變過程,它是怎樣發展而來的呢?“

雲計算:一臺“巨無霸電腦”

什麼是雲計算呢?東莞市現代信息服務協會的周偉釗給出了一個簡單通俗的解釋。

最開始,人們使用算盤算數;後來,人們用上了電腦;再後來,人們有了網絡進行數據共享和下載。

可是,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學會了上網,服務器開始吃不消了。於是,人們就發明了更先進的技術,用更好更多的服務器來承載數據。

再往後,人更多了,於是服務器也更多,服務器系統越來越複雜,使得系統越來越不穩定,可能導致的後果是:其中一個服務器出問題,那麼一個完整的系統就會崩潰。

人們想,我不用這麼亂七八糟複雜的系統,我製造一個又大型又極其高端的服務器不就好了?可是,那樣就太燒錢了。

於是人們突然想到了一個好辦法:把所有計算資源集結起來,看成是一個整體,或者稱之爲“一朵雲”,將服務器不是簡單地鏈接起來,而是緩存,這就是數據庫。一個任務被服務器集羣們一起達成,這就是雲計算的雛形。

對用戶來說,他們根本感覺不到裏面哪個cpu做了什麼處理,哪部分數據被分配到了哪個單元。他就感覺自己面對一臺5億GB內存3億GHZ告訴CPU的“巨無霸電腦”一樣。於是人們就把這個東西叫做“雲、計、算”。

雲計算的思想演化

雲計算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才發展到現在這樣比較成熟的水平,這四個階段依次是電廠模式、效用計算、網格計算和雲計算。

雲計算的電廠模式,就好比是利用電廠的規模效應,來降低電力的價格,並讓用戶使用起來更方便,且無需維護和購買任何發電設備。

進入到效用計算階段是1960年左右,當時計算設備的價格是非常高昂的,遠非普通企業、學校和機構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產生了共享計算資源的想法。特別是在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麥肯錫在一次會議上提出了“效用計算”這個概念,其核心借鑑了電廠模式,具體目標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務器、存儲系統以及應用程序來共享給多個用戶,讓用戶能夠像把燈泡插入燈座一樣來使用計算機資源,並且根據其所使用的量來付費。但由於當時整個IT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很多強大的技術還未誕生,比如互聯網等,所以雖然這個想法一直爲人稱道,但是總體而言“叫好不叫座”。

後來,雲計算來到網格計算階段,網格計算研究如何把一個需要非常巨大的計算能力才能解決的問題分成許多小的部分,然後把這些部分分配給許多低性能的計算機來處理,最後把這些計算結果綜合起來攻克大問題。可惜的是,由於網格計算在商業模式、技術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並沒有在工程界和商業界取得預期的成功。

雲計算的核心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非常類似,也是希望IT技術能像使用電力那樣方便,並且成本低廉。但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不同的是,現在在需求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同時在技術方面也已經基本成熟了。因此,與效用計算和網格計算相比,雲計算的發展將更腳踏實地。

雲計算的技術支撐

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以提供動力的話,雲計算也只能是“空中樓閣”。雲計算主要有五大類技術支持。

IBM中國有限公司工程師王曉冬說,我們可以把通過雲計算享受到的成果比作別人寄給你的包裹。這個包裹寄出去後,首先要通過物流集散點。

首先,爲雲計算提供計算能力的是摩爾定律,摩爾定律使芯片、內存和硬盤等硬件設備的性能和容量得到極大提升。比如,最新的x86芯片在性能上已經是30年前8086的1000倍。

對應於物流系統,這個概念類似於物流公司每個集散點,通過僱傭更專業的員工、安裝更高效的電腦系統、設置更好的收發件流程,實現更大的貨物吞吐量。

雲計算的第二個技術支持爲網絡設施,可以理解爲物流系統的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網絡設施就是我們熟知的ADSL寬帶和光纖入戶,現在的網絡帶寬已經從過去平均50kbit/s增長至平均1Mbit/s以上,再加上無線網絡和移動通信,人們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利用互聯網。

第三個技術支持爲Web技術的發展。以前,我們只能拿着包裹去物流站發貨,現在,一個短信,一個電話,或者鼠標點擊,就能實現收發貨物。隨着類似AJAX、jQuery、Flash、Silverlight和HTML5等Web技術的不斷髮展,Chrome、Firefox和Safari等瀏覽器的不斷涌現,用戶只要通過互聯網與雲連上,就能通過瀏覽器使用各種功能強大的Web應用。

第四個技術爲系統虛擬化技術的發展。虛擬化技術可以對應物流系統裏的中轉,比如某個地區貨物到不了,你委託的物流公司會自動幫你轉發給其他支持該地區的物流公司。

虛擬技術能使一臺服務器整合過去多臺服務器的負載,從而有效地提升硬件的利用率,並降低能源的浪費和硬件的購置成本。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有效地提升了數據中心自動化管理的程度,從而極大地減少在管理方面的投入,使雲計算中心的管理更智能。

第五個技術爲移動設備,即智能手機系統,使信息終端更加方便和快捷。通過它們,可以輕鬆訪問互聯網上的信息和應用。由於移動設備整體功能也越來越接近臺式機,通過這些移動設備,能夠隨時隨地訪問雲中的服務。

王曉冬說,用戶對物流系統的變更的細節,只知道現在可以發更多的貨物、用更少的時間到更多的地區,整個物流系統對於用戶來說就是一朵雲,看不到裏面的運作,但能體會到這個雲給他帶來的快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