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10.10安裝配置指南&Ubuntu 11.10 圖形安裝教程

Ubuntu 11.10 (Oneiric Ocelot )圖形(圖解)安裝教程、基本設置、網絡設置、軟件源、語言與輸入法、硬件驅動、Unity、Gnome3、Ubuntu文檔、製作USB Live、U盤安裝、軟件安裝、簡介、下載

目錄
一.準備安裝Ubuntu11.10系統
1.1 Ubuntu簡介
1.1.1 Ubuntu正式支援的衍生版本包括
1.1.2 介紹Ubuntu 11.10以下特點
1.1.3 Ubuntu的正式發音
1.1.4 官方網站與文檔
1.2 獲得Ubuntu發行版
1.2.1 從鏡像站點上下載ISO的鏡像文件
1.2.2 將ISO鏡像文件製作成CD/DVD
1.3 硬盤分區方案 二.光盤安裝Ubuntu 11.10
2.1 語言
2.2 確認安裝條件
2.3 分區硬盤及格式化硬盤
2.3.1 Ubuntu 安裝程序提供了幾個方案
2.3.2 其他選項 (Something else)(手動分區:/、swap、/home)
2.4 所在地區和國家
2.5 鍵盤類型
2.6 使用者資料及密碼
2.7 完成安裝
2.8 初次開機

三.安裝後系統設置
3.1 設置網絡
3.1.1 有線網絡
3.1.2 無線網絡
3.1.3 撥號上網(PPPOE)
3.2 設置軟件源與升級
3.3 安裝語言套件 (Language Pack)
3.4 輸入法
3.5 修正時區及時間
3.6 硬件驅動
3.7 Unity 3D
3.8 Gnome3
3.9 窗口按鈕改爲右手(使用於Unity桌面)

四.安裝軟件
4.1 安裝壓縮工具
4.2 flash插件
4.3 Google Chrome瀏覽器
4.4 QQ
4.5 msn
4.6 pdf
4.7 運行Windows軟件
4.8 安裝 rpm 軟件包
4.9 支持DVD播放
4.10 Ubuntu下安裝顯卡驅動
4.10.1 Nvidia顯卡驅動的安裝
4.10.2 ATI顯卡驅動的安裝


五.U盤安裝Ubuntu 11.10
5.1 Windows
5.2 Linux Ubuntu
++++++++++++++++++++++++++++++++++++++++++++++++++++++++++++++++++++++++++++++++++++++++++++++++

buntu10.10 安裝的問題!!!

1. solution1 :

注②:在開始執行安裝的分區界面,下方會有一個高級選項,安裝引導程序默認是安裝到C盤的,就是改寫到mbr。你要做的就是改變安裝路徑,要改爲安裝ubuntu的分區,比如sda8,這個要在分區的那一步看清楚。網上都說硬盤安裝ubuntu會使軟改win7失效,我在若干臺電腦上按此方法安裝ubuntu,無論是硬改軟改還是原生支持slic2.1,都不影響已經激活的win7。

2. solution2@: 
提問者:USBPort
我把ubuntu10.10安裝在我電腦的另一塊硬盤上,如圖,安裝時有個“引導程序”的選項是什麼意思?

問題補充:

如圖。。我的電腦有兩塊硬盤,一塊是裝Windows7 的一塊是準備裝Ubuntu的。
            
        


最佳答案
引導程序就是傳說中的GRUB,隨便安裝在哪個盤上都行。
GRUB就是一個bootloader,電腦開機,首先啓動BIOS,然後由BIOS裝載bootloader,bootloader裝載操作系統,


GRUB是linux下常用的一種bootloader,可以由GRUB啓動windows的bootloader。

 

==============================================================================================

=============================================================================================

!!!!!

1.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5082428

 


〇、
準備
一、安裝
二、配置
三、輸入法
四、Flash
五、附錄
六、更新

---

〇、準備

1、下載Ubuntu光盤鏡像文件:
http://ubuntuabc.com/123/?p=79

2、校驗Ubuntu光盤鏡像文件的MD5:http://ubuntuabc.com/123/?p=85

3、備份數據:http://ubuntuabc.com/123/?p=92

4、用U盤製作Live USB:http://ubuntuabc.com/123/?p=18
或者
把.iso文件刻錄到光盤:
http://ubuntuabc.com/123/?p=56

5、規劃分區

1)雙系統:

如果你的電腦裏已經裝有一個Windows系統,而且硬盤有兩個以上的分區的話。你需要把其中一個10GB以上的分區刪除掉(最好是刪除最後一個分區),以空出一部分未分區的硬盤空間用來安裝Ubuntu。這樣安裝Ubuntu後,系統會自動建立一個啓動菜單,讓你在開機時選擇啓動Windows還是Ubuntu。

在Windows裏刪除分區的方法是:
a)把要刪除的分區中的所有文件移到別的分區。
b)右鍵單擊“我的電腦”,選擇“管理——磁盤管理”。或“控制面板——管理工具——雙擊‘計算機管理’——存儲——磁盤管理”。
c)右鍵單擊要刪除的分區,選擇“刪除邏輯驅動器”。

雙系統的分區大小:
swap交換空間:物理內存小於或等於2GB,交換空間爲物理內存大小的2倍;物理內存大於2GB的,交換空間等於物理內存大小。
/ 分區:空閒空間總容量-交換空間。

2)單系統:
如果你決定在電腦裏只安裝Ubuntu一個操作系統的話,建議你分3個區:
/ 分區:8-30G(一般15G就夠了);
swap交換空間:物理內存小於或等於2GB,交換空間爲物理內存大小的2倍;物理內存大於2GB的,交換空間等於物理內存大小;
/home:所有剩餘空間。

6、網絡連接。在Ubuntu裏撥號上網比較麻煩,如果你是用ADSL寬帶上網,又沒有路由器的話,建議你花一百多塊錢買個無線路由器,然後在路由器裏設置自動撥號,路由器的使用手冊裏有設置自動撥號的詳細說明。
如果你是通過其他方式來連接網絡的話,請自行Google連接方法(可參考:
http://wiki.ubuntu.org.cn/index.php?title=UbuntuHelp:InternetHowto/zh&variant=zh-cn)。
如果你的網速比較慢,或沒有網絡的話,建議使用Linux Deepin等中文定製版來安裝,否則安裝後會沒有中文輸入法,也不能播放常見的影音文件。

一、安裝

1、Ubuntu 10.04的CD鏡像裏依然沒有包含完整的中文語言包和輸入法,如果在聯網狀態下安裝的話,安裝程序會自動下載語言支持文件,而且2M的ADSL網速下只要幾分鐘即可下載完畢,所以建議在聯網狀態下進行安裝。
在安裝前先打開ADSL的Model和路由器,然後用光盤或Live USB啓動電腦。
技巧:開機時猛按F12、F9等功能鍵可以選擇啓動設備,具體是哪個鍵請翻閱電腦說明書,或開機時注意看屏幕下面的提示。


把左邊的滾動條拉到底,選擇“中文(簡體)”,點擊“試用Ubuntu 10.04 LTS”。


如果你是用Live USB啓動的話,就不會有上面的畫面,在啓動菜單選擇“Default”直接進入桌面。

如果你是用網線聯網的話,應該已經自動聯好網絡,打開Firefox就直接就可以上網了。


如果你是用無線網卡的話,請點擊小喇叭左邊的網絡管理器圖標,圖標有個紅色的歎號表示尚未聯網。


選擇一個可用的無線網絡。


按提示輸入無線網絡的密碼後,很快就可聯上網絡,這時網絡管理器的圖標就沒有紅色的歎號了。


然後雙擊桌面的“安裝 Ubuntu 10.04 LTS”圖標進行安裝。

語言選擇:中文(簡體)。如果你喜歡用其他語言的話,就自己看着辦吧。


地區選擇:默認是“中國(重慶)”,不知爲什麼。我在上海,所以就選“中國(上海)”。


鍵盤佈局:就用系統建議的“USA”吧。


準備硬盤空間:選“手動指定分區(高級)”。


如果是在一塊全新的硬盤上安裝的話,要先“新建分區表”。已經進行過分區的硬盤則可以跳過這步。新建分區表會擦除硬盤上的所有數據!

 


如果你的硬盤不是全新的硬盤的話,就不用新建分區表了,直接選擇“空閒”的空間,再點“添加”按鈕。


先創建 / 分區:“新分區的類型”選擇“主分區”;“新分區的位置”保留默認的“起始”;“用於”“Ext4 日誌文件系統”;“掛載點”選擇“/”。


再選擇“空閒”空間,點擊“添加”按鈕。


接着創建swap交換空間:“新分區的類型”選“邏輯分區”;“新分區的位置”保留默認的“起始”;“用於”“交換空間”;“掛載點”不用選。


如果是雙系統的話,分一個 / 加 一個交換空間 就可以了。
單系統還可以再分一個 /home,掛載點選“/home”就行了,用“Ext4 日誌文件系統”。可以參考9.10版的安裝指南:
http://docs.google.com/fileview?id=0B7vaQCSPJU8PNjUzZmU1ZTItYTVlNi00ZDBmLWFhMzMtN2Q3NDA4MzljMjRm&hl=zh_CN


填寫個人資料:
“您的名字”可以使用除冒號(:)和逗號(,)以外的任意字符,中間可以有空格。安裝後還可以再修改。
“登錄名”是開機登錄時要輸入的用戶名,安裝後不能再修改。只可以使用英文字母、數字、減號(-)和下劃線(_),中間不可以有空格,第一個字符必須是英文字母。注意區分字母的大小寫,建議全用小寫字母。
密碼最少要8位,而且不要全是數字或字母,要字母和數字混合。
拿出紙和筆,記下你設置的登錄名和密碼!注意分清登錄名和密碼使用的字母的大小寫。以免忘記。
如果你對“登錄時需要密碼並且加密我的主目錄”這個選項不熟悉的話,建議不要選擇它,以免加密後連自己都無法訪問自己的主目錄。
填寫完畢,點“前進”按鈕。


檢查一下,沒問題的話就點擊“安裝”按鈕開始安裝。


安裝需要10-15分鐘時間,如果屏幕變黑,那可能是因爲鍵盤和鼠標長時間沒動作而啓動的屏幕保護,動動鼠標就恢復了,不要緊張,更不要強行關機。

Retrieving file 時,如果很慢的話,可以點“跳過”按鈕。


下載語言包如果很慢的話,也可以先跳過,等安裝完成後再換源下載。


安裝完畢,重啓電腦。


這行英文的意思是:請取出光盤(Live USB),關上光驅托盤,按回車鍵(Enter)。


如果你是聯網安裝的話,安裝完畢應該就是中文界面了。
如果你是斷網安裝,或者在下載語言包時選擇了跳過,重啓後會提示你“不完整的語言支持”,這時先不要運行,點擊“Close”按鈕關閉提示。


二、配置

如果你剛裝好的Ubuntu沒有中文界面、沒有中文輸入法、不能播放常見的影音文件……請先不要埋怨,這是因爲Ubuntu的公司目前的人力財力有限,暫時還不能爲每個國家地區發行一個獨立的版本,我們可以自己進行配置。

Ailurus這個小程序可以幫助我們更簡便地完成對Ubuntu的配置。
先下載Ailurus的安裝包,下載地址:
http://ppa.launchpad.net/ailurus/ppa/ubuntu/pool/main/a/ailurus/
我們需要下載擴展名爲“.deb”的文件,注意選對版本,比如Ubuntu 10.04的代號是Lucid,就下載“ailurus_10.04.2-0lucid1_all.deb”。

下載完畢,雙擊deb文件,點擊“Install Package”按鈕開始安裝。


輸入密碼。


安裝完畢,點擊“Close”按鈕關閉窗口。


在系統工具菜單裏打開Ailurus。


點擊“快速安裝熱門軟件”按鈕。


選擇要配置的項目,但這裏安裝的瀏覽器Flash插件不是Adobe的官方插件,安裝後也不能播放Google音樂和亦歌,瀏覽網頁時仍會提示“您需要其他插件以顯示此頁面的所有媒體”。你可以選擇不安裝這裏的“瀏覽器的Flash插件”,稍後再手動安裝官方的Flash插件。選好後,點“OK”按鈕。


輸入密碼。


開始下載所需的軟件包。


期間可能還會再要輸入一到兩次密碼,請留意提示。

配置完畢,如果你電腦的顯卡是集成顯卡的話,一般會提示“這個系統上沒有使用專有驅動”,這表示Ubuntu系統已經自帶顯卡驅動了,不需要額外安裝驅動。點擊“關閉”按鈕即可。


再關閉Ailurus的速配窗口。


你還可以用Ailurus來進行其他一些實用的設置,如:
1)如果你不喜歡在桌面“顯示已經掛載的卷的圖標”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桌面”裏取消顯示。
2)如果你不習慣“最小化”、“最大化”、“關閉”等按鈕放在窗口標題欄左邊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窗口效果”裏把“窗口標題欄的按鈕的佈局”設置回“GNOME經典”。
3)如果你不喜歡“當屏幕保護程序激活時鎖定屏幕”的話,可以在“系統設置——GNOME會話”中取消。
4)“安裝軟件——Nautilus右鍵菜單”,添加“以管理員身份打開”項。(稍後我們要用到這個功能。)

配置完畢,點擊右上角的關閉按鈕,選擇“Log Out”(註銷)或“Restart”(重新啓動)。

 

三、輸入法

重啓電腦後,界面就變成中文的了。但還沒有拼音輸入法,還需要再設置一下。如果你是聯網安裝在安裝過程中自動下載語言包的話,可能不需要這一步,安裝完畢直接就有拼音輸入法了。


左鍵點擊鍵盤模樣的輸入法圖標,選擇“首選項”。


點擊“輸入法——選擇輸入法”。


選擇“漢語——Pinyin”。


點擊“添加”按鈕。


選擇“漢語 - Pinyin”,點擊“向上”按鈕,把“漢語 - Pinyin”移動到最上面。


關閉IBus首選項窗口。


然後就可以選擇Pinyin輸入法輸入漢字了。

 


IBus的候選詞排列方向默認是豎直的,你可以在首選項裏設置爲水平排列。
Pinyin輸入法的候選詞每排只有5個候選詞,你可以點擊輸入法狀態條的“i”按鈕,把“Number of candidates”拖到9個。


四、Flash

1)爲Firefox瀏覽器安裝Adobe Flash Player
Firefox默認沒有安裝Flash Player的插件,打開有Flash的網頁時會彈出提示:“您需要其他插件以顯示此頁面的所有媒體”,點擊“安裝缺失插件”進行安裝時,會安裝失敗,需要手動安裝,方法如下:
打開網頁
http://get.adobe.com/flashplayer/,點擊“Select version to download...”,選擇“.deb for Ubuntu 8.04+”,然後點“Agree and Install now”按鈕,下載.deb包並保存到桌面或其他文件夾,下載完成後,先關閉所有瀏覽器窗口,再雙擊.deb文件進行安裝。
安裝完畢,關閉瀏覽器重新打開,就可以顯示Flash了。

2)Flash中文字體顯示爲方塊的解決辦法
某些軟件或網站(如谷歌音樂)的中文字體會顯示爲方塊,進行如下設置即可解決:
點擊屏幕左上角的菜單“位置——主文件夾”,點擊左邊的“文件系統”,用鼠標右鍵點擊文件夾“etc”——選擇“以管理員身份打開”,然後再打開文件夾“/fonts/conf.d/”,右鍵單擊文件 49-sansserif.conf 並選擇“打開方式——Gedit”,把倒數第4行的“sans-serif”改爲“sans serif”,保存後關閉文件,重新打開網站,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五、附錄

Ubuntu常用軟件
http://ubuntuabc.com/123/?p=80
Ubuntu/Windows常用軟件/應用程序對照表 http://ubuntuabc.com/123/?p=89

六、更新

20100503 開始撰寫
20100504 發佈

---

本文地址:
http://docs.google.com/View?id=dgthtrjr_345hq4t4dgk
請訪問官方博客以獲得更多資訊:http://ubuntuabc.com
大家對此手冊有什麼意見建議,歡迎到我的博客留言,或者發電子郵件到:[email protected]

 

 

2.  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1905.html

 

Ubuntu操作系統使用教程

"

Ubuntu安裝軟件

  Ubuntu下的軟件安裝有幾種方式,常用的是deb包的安裝方式,deb是debian系列的Linux包管理方式,ubuntu屬於debian的派生,也默認支持這種軟件安裝方式,當下載到一個deb格式的軟件後,直接在界面上就可以安裝

  另一種常見的安裝方式是源代碼編譯安裝,很多軟件會提供了源代碼給最終用戶,用戶需要自行編譯安裝,先使用tar將源代碼解壓縮到一個目錄下,然後進入這個目錄,執行以下三條命令:

  ./configure

  make

  sudo make install

  執行完成後,即可完成軟件的編譯和安裝

  還有一種方式是apt-get的安裝方法,APT是Debian及其衍生髮行版的軟件包管理器,APT可以自動下載,配置,安裝二進制或者源代碼格式的軟件包,因此簡化了Unix系統上管理軟件的過程。常用的安裝命令是:

  sudo apt-get install 軟件名

  sudo apt-get remove 軟件名

"

"

 

安裝常用軟件

  介紹完了安裝的方法和Firefox,下面就可以去各個網站下載一些常用的Linux軟件來安裝了,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常用的Linux軟件列表:

  Linux QQ:訪問這個地址,下載deb文件安裝,可以在Linux下玩騰訊QQ。

  防火牆 firestarter: 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firestarter 安裝

  殺毒軟件 AntiVir: 雖然Linux下的病毒很少,但對於新手還是有必要安裝一個殺毒軟件,訪問這個地址可以下載免費版的AntiVir殺毒軟件,這個軟件我曾經在《五個最佳的防病毒軟件》中介紹過。

  rpm 轉 deb 工具: 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alien 安裝

  JAVA環境安裝: JRE的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sun-java6-jre ,JDK的安裝 sudo apt-get install sun-java6-jdk

  eclipse安裝: 先到這個地址下載最新的eclipse,然後使用tar xvfz eclipse-php-galileo-linux-gtk.tar.gz -C /opt 解壓縮後就可以使用。

eclipse安裝

  Picasa 3 for Linux安裝: 訪問這個地址,下載後直接安裝

  Google Earth安裝: 在這裏下載最新版本的Google Earth,下載下來是個BIN文件,在圖形界面上右擊 GoogleEarthLinux.bin,在“權限”選項卡中勾選“允許以程序執行文件”,如下圖。

Google Earth安裝

  之後在終端上執行 ./GoogleEarthLinux.bin 即可安裝

Google Earth安裝

  安裝LAMP環境

  Ubuntu的桌面版也可以安裝LAMP(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環境,這裏我介紹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XAMPP,這個項目我曾經在《常見的WAMP集成環境》中介紹過,XAMPP不但支持Windows,還支持Linux,在其網站下載之後,運行下面兩條命令:

  tar xvfz xampp-linux-1.7.2.tar.gz -C /opt

  /opt/lampp/lampp start

  就可以啓動LAMP環境,XAMPP是功能全面的集成環境,軟件包中包含Apache、MySQL、SQLite、PHP、Perl、FileZilla FTP Server、Tomcat等等,很適合開發環境使用。

  安裝程序添加程序菜單和桌面

  有些程序是直接解壓縮安裝的,因此不會添加“應用程序”的菜單項,我們可以手動將其添加菜單項,具體方法是,打開“系統”—“首選項”—“主菜單”,新增即可。

  添加桌面快捷方式是,在桌面上點右鍵,創建啓動器。這個“啓動器”就是Windows裏面的“快捷方式”。

  將“應用程序”的菜單項創建到桌面快捷方式的方法是,在“應用程序”的菜單項上單擊鼠標右鍵,選擇“將此啓動器添加到桌面”或“將此啓動器添加到面板”,就可以了。

  以上是我在安裝使用Ubuntu時整理的教程,如果你還沒有安裝過這個操作系統,相信在這個教程的指引下,你就能輕鬆駕馭這個Linux系統,如果你在使用Ubuntu的過程中也有一些經驗和心得,請留言與大家分享。

 

 

ubuntu10.10 嵌入式環境搭建


 

一.主機操作系統安裝。

  1. 我是採用linux與windows雙系統的。平時在linux上面學習開發,娛樂的時候在windows上面。linux系統採用ubuntu10.10。

  2. ubuntu10.10 硬盤分配:10G 掛載到根目錄下,10G掛載到home下,4G的交換空間(一般爲內存的兩倍)
  3. ubuntu10.10 U盤啓動製作
  (1) 使用軟軟件   ultraiso
  (2) 打開軟件加載ubuntu10.10 ISO文件(從官網下載的鏡像)。
  (3)寫入硬盤鏡像 寫入方式 USB-HDD+ 便捷啓動->寫入新的硬盤主引導記錄->USB-HDD+(我是筆記本,臺式機根據主板的不同而不同)。
  (4)修改U盤內文件 syslinux/syslinux.cfg  註釋掉 default vesamenu.c32 這一行(我沒改的時候開機總是啓動不了安裝文件,但是有人沒改也可以)。
   4. 安裝系統
    注意:首先安裝windows,然後才安裝linux ,否則window會使你無法啓動linux(當然也有一種先裝windows,再裝linux的方法,不過我始終沒有裝好)。還有windows安裝在主分區,linux安裝在第二個主分區(也可以裝在邏輯分區上,這主要看你分了幾個主分區),並且grub要安裝在MBR上(安裝默認選項,不用管)。
二. 交叉編譯工具
    這個和在虛擬機fedora 9上安裝是一樣的,我使用的友善之臂推薦的arm-linux-gcc 4.4.3。
三. USB下載工具DNW2
    這個主要是配合supervivi來進行USB下載的,相當與windows下的dnw,這個是網上一個牛人寫的,很好用。
    安裝文件下載地址: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YAOZHENGUO2006/3586125
    使用的時候要加sudo或者以root權限運行,dnw2 filename
四. 源代碼查看工具Kscope
    相當於windows下的source insight,界面和操作方法都一樣。安裝方式,將如下代碼保存到文本文件,加上可執行權限,在終端運行就可以了。

  1. #!/bin/bash  
  2. # This script helps you install Kscope on Ubuntu 10.10.  
  3. # You can also use it to fix "Kscope doesn't run in KDE4" bug.  
  4.   
  5. echo "Determining machine hardware name... "  
  6. MACHINE=`uname -m`  
  7. case "$MACHINE" in  
  8.   i386 | i586 | i686)  
  9.     ARCH="i386"  
  10.     ;;  
  11.   x86_64)  
  12.     ARCH="amd64"  
  13.     ;;  
  14.   *)  
  15.     ARCH="i386"  
  16.     ;;  
  17. esac  
  18.   
  19. # If Kscope is not installed, install it.  
  20. which kscope &> /dev/null  
  21. if [ $? -ne 0 ]; then  
  22.   echo "Installing kscope..."  
  23.   sudo apt-get install kscope || \  
  24.   wget http://archive.Ubuntu.com/ubuntu/pool/universe/k/kscope/kscope_1.6.0-1_${ARCH}.deb && \  
  25.   sudo dpkg -i kscope_*.deb || \  
  26.   sudo apt-get -fy install || \  
  27.   echo "Oops, some error happens..."  
  28. fi  
  29.   
  30. kscope -v &> /dev/null  
  31. if [ $? -eq 0 ]; then   
  32.   echo "Kscope works fine."  
  33.   exit  
  34. fi  
  35.   
  36. echo "Downloading KDE3 libraries needed by kscope..."  
  37. wget http://ftp.debian.org/debian/pool/main/k/kdebase/kate_3.5.9.dfsg.1-6+lenny1_${ARCH}.deb  
  38. dpkg -x kate_3*.deb kate  
  39.   
  40. echo "Installing KDE3 libraries..."  
  41. sudo cp kate/usr/lib/libkateinterfaces.so.0.0.0 /usr/local/lib/  
  42. sudo cp kate/usr/lib/libkateutils.so.0.0.0 /usr/local/lib  
  43. sudo ln -s /usr/local/lib/libkateinterfaces.so.0.0.0 /usr/local/lib/libkateinterfaces.so.0  
  44. sudo ln -s /usr/local/lib/libkateutils.so.0.0.0 /usr/local/lib/libkateutils.so.0  
  45. sudo ldconfig  
  46.   
  47. echo "Finished."  

五.NFS服務器搭建
    1. 在新立得軟件包管理器上安裝 nfs-kernel-server,他會自動安裝一些依賴
    2. 打開/etc/exports文件,在末尾加入:
     /home/yao/work/nfsshare/rootfs_qtopia_qt4 *(rw,sync,no_root_squash)
 注:nfs允許掛載的目錄及權限,在文件/etc/exports中進行定義, 各字段含義如下:
  /home/yao/work/nfsshare/rootfs_qtopia_qt4:要共享的目錄
  * :允許所有的網段訪問
  rw :讀寫權限
  sync:資料同步寫入硬盤
  no_root_squash:nfs客戶端共享目錄使用者權限
 3. 重啓服務:
     #sudo /etc/init.d/nfs-kernel-server restart <---重啓nfs服務
    4. 驗證:#sudo mount -t nfs localhost:/home/yao/work/nfsshare/rootfs_qtopia_qt4 /mnt
         如果發現在mnt中的內容和/home/yao/work/nfsshare/rootfs_qtopia_qt4是一樣的,那麼恭喜你,成功了
六.tftp服務器的安裝配置
    1. ubuntu 下可以使用的tftp服務器有三種:前面是客戶端,後面是服務器端
        (1)tftp和tftpd
        (2)atftp和atftpd
        (3)tftp-hpa和tftpd-hpa
        我所使用的是第三種
    2. 安裝步驟
        (1) 用新立得先去卸載tftp和tftpd(如果你安裝的話),tftp-hpa和tftpd-pha(如果你安裝的話),這樣可以清理一些錯誤的設置
        (2) 用新立得去安裝tftp-hpa和tftpd-pha,這樣系統自動會安裝一些依賴
        (3) 建立tftp目錄,然後設置訪問權限:
              mkdir /tftpboot
              chmod 777 tftpboot/
        (4)更改配置文件/etc/default/tftpd-hpa
              sudo gedit /etc/default/tftpd-hpa
              修改好後,內容如下:

  1. # /etc/default/tftpd-hpa  
  2. RUN_DAEMON="yes"  
  3. OPTIONS="-l -s -c /tftpboot"  
  4. TFTP_USERNAME="sun"  
  5. TFTP_DIRECTORY="/tftpboot"  
  6. TFTP_ADDRESS="0.0.0.0:69"  
  7. TFTP_OPTIONS="--secure"  

參數說明:

         -c    爲可創建新文件,若無此參數,put命令則可能出現錯誤提示,此時只能覆蓋原有文件不能創建新文件

         OPTIONS  參數後面跟的是你的TFTP的根目錄。
         TFTP_USERNAME是用戶名,我這裏的是"sun",你根據自己情況修改。
         TFTP_DIRECTORY後面也是同樣的根目錄 "/tftpboot",你根據自己情況修改。
        (5).重啓tftp服務
              sudo service tftpd-hpa restart
             出現:tftpd-hpa start/running, process 3907 (一定要有process 否則就沒有成功)
        (6).確認tftp服務是否已經開啓,查看tftp相關進程:
sun@sun-Crestline-ICH8M:~$ ps aux |grep tftp
root      1573  0.0  0.0   2348   124 ?  Ss   14:41   0:00 /usr/sbin/in.tftpd --listen --user sun --address 0.0.0.0:69 --secure /tftpboot
sun      14184  0.0  0.0   5628   768 pts/0    S+   20:32   0:00 grep --color=auto tftp
             以上兩行必須要有的,否則不會成功!
             此處可以看到:
             --listen就是對應的配置文件中的參數 -l
             --user sun就是對應配置文件中的參數 TFTP_USERNAME="sun"
             /tftpboot就是對應的配置文件中的參數 TFTP_DIRECTORY=" tftpboot"
        (7).驗證tftp是否生效,本機測試
              tftp 192.168.1.101 
              tftp>get u-boot.bin 
              tftp>quit
              192.168.1.101是我的主機的ip。如果你是自動獲取的ip,可以寫成127.0.0.1,這個地址始終代表了你的本機IP。get是tftp的命令,即從tftp服務器中下載獲得文件。你可以輸入?查看其他命令。常見的命令有get下載文件,put上傳文件等等。u-boot.bin是我已經存在在tftp根目錄下面的文件。quit是退出tftp。

          注意:測試的時候你的電腦一定得連網,要不測試本機也不會成功的(貌似很傻,但是我就是沒連網的時候測試的,結果失敗了)

七. 串口終端安裝
    1. linux可以使用的串口終端有兩個,kermit和minicom,但是minicom感覺不好用,所有使用的是kermit
    2. 安裝配置過程
    (1) apt-get install ckermit   安裝kermit
    (2)配置
     # vi /home/sun/.kermrc (也就是你主文件夾)

  1. set line          /dev/ttyUSB0   (這個是你串口設備名稱,我使用的是usb轉串口的,在/dev下名字就是ttyUSB0)  
  2. set speed         115200  
  3. set carrier-watch off  
  4. set handshake     none  
  5. set flow-control none  
  6. robust  
  7. set file type     bin  
  8. set file name     lit  
  9. set rec pack      1000  
  10. set send pack     1000  
  11. set window        5  

    (3)啓動
      # kermit
      C-Kermit>connect
      現在就已經成功連接到串口了。
    (4)切換
      按下 Ctrl + \, 再按c可以跳回kermit輸入行,鍵入quit退出。

 

VMware8 虛擬機安裝Ubuntu 11.10使用share folders共享目錄

 

第一步,安裝VMware Tools

恢復虛擬機ubuntu後,首先,點擊 虛擬機——安裝VMware Tools(Install VMware Tools),這時我們會在Ubuntu系統桌面上發現VMware Tools的光盤圖標。

雙擊這個文件圖標後,會發現有兩個文件,manifest.txt和 VMwareTools-8.4.5-324285.tar.gz,很OK,說明我們的VMware Tools下載成功了。

我們將VMwareTools-8.4.5-324285.tar.gz拷貝到 /tmp 下

cd /tmp

tar zxvf VMwareTools-8.4.5-324285.tar.gz 進行解壓。

接着,輸入cd vmware-tools-distrib(進入解壓後對應文件夾中),然後點回車,
接着,輸入sudo ./vmware-install.pl(安裝軟件),確定後點回車,此時會提示你輸入密碼(之前你安裝ubuntu時設置的密碼)

然後會有不斷的提示,不過您看到提示就按回車,最後會出現
Enjoy,
--the VMware team

此時告一段洛,說明我們的VMware Tools  OK了。

 

第二步,共享文件夾

首先,點擊虛擬機---設置後,會出現虛擬機設置,選擇“選項”,點擊共享文件夾----總是啓用---添加,然後按順序操作就OK。

此時你在本地F盤下面創建share文件夾,這就是本機與虛擬機共享的文件夾了.

到這裏很OK,你進入虛擬機,點應用程序-附件-終端後,進入linux操作界面
然後輸入 cd /mnt/hgfs  
再輸入命今  ls,會發現目錄下面存在目錄share,說明共享成功了。

 

若/mnt/hgfs下無目錄情況解決:

VMware8虛擬機安裝Ubuntu 11.10使用share folders共享目錄
將虛擬機掉電關閉(不能暫停),設置share folders目錄,重啓虛擬機。
此時/mnt/hgfs目錄仍然是空的。
應該sudo apt-get install open-vm-dkms,一路按enter鍵通過。
然後sudo mount  -t  vmhgfs  .host:/     /mnt/hgfs,這樣/mnt/hgfs下便有了與windows的共享目錄。
爲了每次開機自動掛載共享目錄,在/etc/init.d/open-vm-tools末尾增加一行:
sudo mount  -t  vmhgfs  .host:/     /mnt/hgfs     (host:/ 處 2個空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