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如何明確職業與人生的目標

程序員如何明確職業與人生的目標

作者: xinloveminnie  來源: 博客園  發佈時間: 2009-11-15 00:17  閱讀: 957 次  原文鏈接   全屏閱讀  [收藏]  

3.3.1我們應該得到的
剛進入公司的程序員心情是複雜,渾身幹勁兒的同時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也有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更有進入新公司的不知所措和迷茫。太多人只是知道要努力工作再工作,從而忽視了我們應該得到什麼這個問題。

在很正規的公司裏,比如大型企業,因爲有多年的積累和良好的法律意識,針對每位入職的新員工會有套嚴格的流程。有些不太正規或者說制度不完善的公司則不會有很嚴格的流程,來保證我們得到應該得到的。無論身處哪種情況,我們都應該清楚自己的權力和利益,要有意識地加以維護。

我們應該得到的東西包括:

l  勞動合同書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法規定,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係的同時,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在此要特別提及勞動期限,勞動合同期限是指合同的有效時間,它一般始於合同的生效之日,終於合同的終止之時。《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規定“勞動合同期限三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勞動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滿三年的,試用期不得超過二個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試用期不得超過六個月。”

l  競業禁止協議

競業禁止協議又稱競業避止協議,是對與特定的經營內容有關的特定人的某些行爲予以禁止的一種制度。競業禁止的限制對象負有不從事特定競業行爲的義務。說明白點,就是從A公司離職,不能去與A公司有競爭關係的公司供職。

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第二條規定:“……用人單位也可規定掌握商業祕密的職工在終止或解除勞動合同後的一定期限內(不超過三年),不得到生產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且有競爭關係的其他用人單位任職,也不得自己生產與原單位有競爭關係的同類產品或經營同類業務,但用人單位應當給予該職工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從上述規定看,是否向勞動者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是“競業禁止”條款是否生效的前提條件,競業禁止條款所限制就業的期限最長也不得超過三年。

l  職位說明書

職位說明書(也稱職務說明書,崗位說明書)是通過職位描述的工作把直接的實踐經驗歸納總結上升爲理論形式,使之成爲指導性的管理文件。一般職位說明書是由一線經理來制定的,人力資源經理起到輔助的作用,主要是提供製定職位說明書的框架格式,並提供參考性建設建議。通常職位說明書爲一式三份,一份爲用人部門負責人保管,一份爲員工自己保管,一份由人力資源部備份保管。

入職之後我們拿到的職位說明書會比公司在網站上登的招聘啓示更詳細、更有針對性,更準確地描述了我們之後的工作情況。

l  員工手冊

員工手冊主要是企業內部的人事制度管理規範,包括:上下班時間、加班及休假制度、週報制度、各種獎勵制度、公司環境及周邊環境介紹。好的員工手冊是新員工的導師,它能讓我們迅速瞭解公司和公司的相關制度。不好的員工手冊,就像一張廢紙。

3.3.2試用期中的兩種結局
進入公司之後,我們依然有兩種可能的結局,要麼安心好好幹,要麼感覺不對儘早離職。我見過一家公司,成立十年了項目做了無數,即沒有文檔,也沒有保留完整的源代碼,公司研發部沒有在公司工作超過1年的程序員,這種公司不留也罷。

人有可能會說:“現在工作多難找啊!還不老實地待着好好幹?”(這麼說的其實多是我們的父母)。在他們的時代畢業包分配,一份工作可以幹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那時候強調的是螺絲釘的精神,被高度物化了,放在哪裏就安心地幹,把個人性格和特點壓縮到很小的範圍裏,沒有多餘的空間,也沒有多少自我,只要服從就OK了。好在時代在前進,與以前相比較,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的權力。對公司、對工作我們都有權力說不,有兩種結局自然也可以理解。

好的標準在之前的章節裏提到的衡量第一份工作的三個法則:是否具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是否能爲今後的履歷加分、是否有不同的工作任務。

好的工作都能滿足或者基本滿足這三項原則,我們自然也會選擇留下。再次祝賀一下自己吧!

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極可能遇到的情況基本不符合或者完全不符合這三條標準,比如:入職當天我們被丟進角落沒人管,任何資料都沒有拿到;被介紹給項目組成員後開始工作,接過來的代碼因爲沒有註釋而面臨全部重寫的局面,外加項目進度緊張,項目經理對我們大喊着要違約責任。怎麼辦?怎麼辦?要不要一走了之,還是堅持下來??

對這種負面情況的發生,請先作好心理準備,當然也不必急了辭職,用下面我提供給大家的三條標準再次衡量這個我們沒那麼滿意的環境再做決定:

l  先看是否有引路人

絕大部分事情的成敗都取決於人,項目再好人不行,最後也是沒戲唱。進入公司之後,被安排進項目組,我們要有能力第一時間發現組裏優秀的人,無論是項目經理還是部門資深同事。那怕只有一個,作爲同組成員我們有向他們請教並得到指導的優先權。優秀的程序員和水平一般的程序員之間的差距可以從代碼的質量上體現出來,有時候相差十幾倍甚至幾十。除了軟件行業,再沒有其它的產業有這種特點。從優秀程序員身上學習,縮短我們從菜鳥到高手之間所需的時間。菜鳥程序員成長到能獨立完成項目要五年以上(根據項目規模和行業而定)真能如願儘快提高自己的話,就等於延長了我們自己的壽命。別人需要5年達到高度,在高手的指點之下,我們可能只工花費3年或者更短。只要有值得我們學習人,那選擇留下。畢竟工作機會可以再找,但英雄難覓。

l  再看項目實際情況

“項目本身沒有市場價值,沒有積累不能產品化,讓公司走上良性循環”是最大的問題。

如果組裏、研發部裏沒有能給我們引路的人,那接下來我們要看的就是項目的情況。相當比較的項目實際情況是這樣的:代碼沒有註釋、需求不明確、時不時有人跳出來瞎指揮,完全一團糟糕。話實話吧,這些都沒什麼,沒有註釋,代碼可以推倒重寫,需要不明確可以再和客戶溝通把它明確,有人跳出來瞎指揮自然也會有人跳出來把這種人滅了。

但是,如果項目本身沒有市場價值,沒有積累同時也不具備產品化的可能,那基本上就沒什麼可看的了。

沒有好導師、項目沒前途的情況下,我們90%是應該拍拍屁股走人的。



l  最後看公司裏的其它組

真滿足以上兩種情況,作爲程序員應該也算是基本絕望了,可以離開了,但請先別急,還請再看看。我們能進入這家公司應該說雙方都付出了成本,無論我們之前是否在職,是否因爲這家公司而放棄了之前的工作(希望下次能提前擦亮眼睛),也不管是經過幾輪面試進入的公司,我們都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在放棄之前務必要再做次努力,給自己也是給公司、給別人機會。

請再看下公司其它項目組。

如果只是我們運氣不好,只是暫時被分在個沒有高手、項目也沒前途的組裏,而公司有些組高手如雲,項目前景可觀,那就先安下心,之後嘗試調組。當然,即使是這樣也要更新我們的簡歷,給其它公司投簡,開始找新機會。一旦發現轉組(崗)無望,手裏的項目又讓我們難以忍受,那就沒什麼可猶豫的了,儘快離開。



最差情況是以上“三看”公司都不夠看的,那我建議馬上閃,集中精力找更適合自己的工作。因爲成就感不能被滿意,在這種差公司裏連騎驢找馬都是種痛苦。

3.3.3儘快確立自己的位置
進入新公司之後,如果整體感覺如之前預期的還不錯,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快確實立自己在項目組之中的位置了。

在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即使是最初級的程序員,也想對組織、對團隊有價值,以證明自己並非可有可無。如果公司有我們和沒有我們對於項目來說沒有兩樣,那就算領導不請我們走人,很多人自己可能也會去尋找新的機會,能證明自己的機會。除了金錢之外,我們還需要其它人的認可,以得到心理方面的滿足。

如何讓我們自己顯得有價值?有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勢之一就是自己工作在團隊中的不可或缺性,說白了吧,就是每個人都希望項目離開自己馬上停工、公司離了自己馬上關門。很多人嘴上都說,項目組離開誰都會運行,但不可否認,內心的深處,我們還是希望自己不在的時候項目停轉,至少是轉的慢些。

用以下簡單的三個步驟,就可以逐步確立和穩固我們的位置。

l  苦幹加巧幹

很久之前,一位研發總監對我說過,他認爲:每名研發人員的試用期都應該是至少一年,無論勞動合同上是怎麼籤的。因爲只有工作了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才能比較準確地雙方在彼此心中的位置。公司知道員工的能力如何,適合開發的項目有哪些,處世風格是怎樣的;員工有判斷 司的前景如何,公司能給自己提供什麼樣的發展空間,自己有在這裏質量多少。惟有如此,員工有才有資格說自己在公司計劃如何發展,要知道在此之前可能很多人並不瞭解公司的真實情況 。

剛進入公司的成長期裏,我們要苦幹加巧幹。很多人在這個時期,瘋狂加班,有的還爲了項目連續工作幾天,大多數情況下結果並不會像他們預計的那樣好。因爲個人精力有限,連續工作只會降低工作效率,而且以腦力勞動爲基礎的開發工作,也不是投入的時候越多效果超好。乾的好,還要有了解項目的前提,成長期裏我們並不十分了解項目。在不瞭解項目的情況下盲目往前衝,結果很可能是在錯誤道路上越走越遠。錯誤的付出只能讓我們離正確的結果越來越遠。

苦幹加巧幹,纔是成長期的正道。越是壓力大的時候,越是應該停下來總結一下自己學習的知識 ,糾正自己犯過的錯誤,多與同時溝通了解項目情況 ,多向項目經理請教開發時我們遇到的問題。

苦幹是爲了積累,巧幹是爲了更快的提高。

l  階段性呈現成果

初入職場者,尤其是研發人員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希望全部結果出來之後再向領導呈現,小到一個功能模塊,大到整個項目。他們急於證明自己的能力,即我能做XX項目和開發。

這種情況有個很形象的比喻,就像我們做某個功能或者某個項目時,開始只跟客戶口頭瞭解了需求,第一次確認需求之後就悶頭開始做開發,100%完成之後拿給客戶看。做過項目的人都知道,這麼幹結果是什麼,我們呈現的99%不是客戶想要的。客戶會報怨說,開發出來的東西並與需求相關甚遠。

是開發的過程之中,開發人員不跟客戶溝通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我們的上級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客戶。做項目的時候他們提出了需求,我們來開發,想有好的結果要做到階段性呈現,而非只彙報最終結果。,到最後大錯已經鑄成,到最後什麼都晚了。相同出發點向同相方向延伸的兩條線,如果夾角是1度,開始時兩條線的末瑞相距小於一釐米,隨着線的不斷延伸兩條線的末瑞差距也會越來越遠。我們做開發也是這樣,開始時可能由於理解上的問題,與客戶的相法有點差距,如不與客戶溝通做及時調整,開發結果可能與客戶需要之間就是天壤之別。

階段性地讓上級看到我們所做的東西,在及時糾正錯誤的同時,我們也會逐步得到他的認可。

l  有成績要用數字說話

我解聘過一個程序員AA,此人在試用期裏,因爲乾的不好所以被勸退。項目經理對我說,AA入職之後沒有努力熟悉項目情況之外,上班除了聊天就是聊天,根本沒有工做狀態,也看不出具體水平和能力。我於是找到了AA當時的對話如下:

Leo:“在公司工作了1個月了,你認爲自己乾的如何?”

AA:“我乾的不錯啊,挺好的啊!”

Leo:“有沒有事例能佐證呢?”

得到的只有沉默,隨即我代表公司與他解除了勞動關係。相信,如果當時AA能舉數字,比如:到公司之後熟悉了項目情況,開發了多少功能,下一步我準備怎麼做,接着說出工作中的成功果,以此證明自己的實力,那我一定會幫他在部門經理處爭取一個機會,繼續試用。但很遺憾,他什麼也說不出。這是因爲他沒做什麼,而不是因爲不擅長溝通。關於溝通,我之後會詳細分析,內向和不擅長溝通是兩回事,很多人把這兩件事搞混了。

作爲程序員,在剛進入公司,沒有得到公司認可的情況下,能否能用數字把自己的成績說清楚,是成功與否的關鍵。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用多久能豎立自己在公司、在項目中的地位。

隔一段就總結自己的收穫,寫了多少行代碼,記錄下來隨時備查,即爲了給領導說明問題,更重要的是能讓我們自己感受到成長的快樂。

3.4明確自己人生與事業的目標
面試的時候,我經常會問候選人:“說下你5年或者10年後的目標吧。”剛進入社會的畢業生給我回答多是:“時間太久了,沒想過。”他們的意思是:這世界變化太快了,制定目標也沒什麼用,計劃趕不上變化。

如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裏,我們就極有可能走錯地方。這就是爲什麼,寫到現在我才談及目標這個話題的原因——只有真正走入職場的人,纔會有切身感受,纔有可能真正理解人生與事業目標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大學裏我們學的全是理論,找工作時用到的更多的也只是求職的技巧。進入公司之後,大學生瞭解到什麼是真正的職場,什麼是真正的工作,什麼是真正的困惑,這時候講講人生與事來的目標,估計更能看地進去。

l  確定大方向、不受外界干擾

職業規劃這個概念自從誕生以來就像所有其它學科一樣分爲不同的流派,但是此間所有的流派都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要職業人儘早確定自己的職業和人生的大方向。在相對固定的領域,大方有自己確立的方法,也相對容易確定,比如:個人喜歡研發,終身從事研發工作。至於最後是做到CTO、自己創業當CEO,還是資深項目經理,就看個人能力和機緣了。

大方向確定之前要認真思考,確定之後則不要輕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改變。

我曾見本來是開發的程序員,之後看到銷售賺的多就動了念頭改行去作銷售。雖然這個程序員後來沒有跟我再聯繫,但以我的經驗來判斷,他內向、耿直的個性十分不適合目前國內的銷售環境的,堅持做銷售多半會讓自己倍感痛苦。還有些程序員,因爲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寫郵件來問我,是不是可以屈就一些其它崗位,比如:編輯或者文員。我的回答是:如果還是想做研發,生活又確實成問題,那可以找個薪水相對低,或者研發領域比較邊緣的工作,比如:研發項目文案,但是不要離開本領域。一旦離開了我們既定的大方向,再回頭要必定重重困難。

確定大方向之後,除非有極其充分的理由,否則不要選擇轉變大方向,尤其不要只爲了多賺錢而改變自己的方向,至少我還沒見過有誰只爲錢而工作最終讓自己過上美好生活的人。只爲錢而工作的,始終會因爲有人賺錢比自己多而難過。

即使有極充分的轉變方向的理由,我們也要萬分慎重。舉個例子,之前見過一名程序員全家都在銀行系統工作,從父親、母親、兄弟都在當地銀行。他本人從事研發之後,因爲性格問題,感覺自己並不是非常適合做研發,此時家鄉的父親告訴他有目前有銀行工作機會,照顧本系統子女,考慮之後我這們朋友踏上了回鄉之旅。3個月後,我又在北京見到了他,他告訴我:“在銀行的就是做櫃面業務,每天面對來存給和取錢的人,爲他們存錢、取錢。做了幾天就知道研發更適合自己。”此後,他付出了極大代價,在我的幫助下才找到開發相關職位,重新成爲了程序員。

l  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並沒有過時

我上初中、高中的時候,政治課上每天背的就是這些“客觀認識世界,事物的發展都是遵循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規矩”,當時背的時候確實是有口無心的。因爲所學的很多其它知識都比較過時,至少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所以,當時我認爲這個理論也比較過時,畢竟馬克思都死了好多年了。後來隨着進入社會,對社會有了相對全面的瞭解,我才發現,這個理論不但沒有過時,而且很好用。

職場之中、事業路上,剛開始我們都有“劍指蒼天,捨我其誰”的萬丈豪情,但是隨着我們經歷的波峯和波谷,情緒和狀態都會有所變化。相信大家都會有得志時的自我膨脹,也難免會有失意時的消沉沮喪。只要能理解波浪式前進的道理,我們就有可能更靈活地處理職業中的大部分問題。

在事業低谷的時候不要回憶自己得意的時候,向前看走出低谷;在事業高峯時,要多回頭看看,看自己經歷過的挫折,回憶自己回沒落時的樣子,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要知道一切都會過去的。作爲程序員無論是在職業上的成功和失敗,放在大歷史裏絕大多數情況下、幾十年後大都不值一提,甚至是對我們自己而言。

事物還有螺旋式上升的面,只要持續在同一方向上努力,長遠看來無論是從個人技能還是從收入方面,我們都會有斬獲。就拿中國陰晴不定的股市來舉例子吧,雖然最高峯時差不多有6000點,最低谷時恨不得突破1000點,讓很多人心驚肉跳,但是從長遠看來自80年代中國開放股票市場以來,整體大盤總體走向始終是漲勢。我們會在職場上經歷很多的失敗,但總體來看,只要我們不離本行業,只要還在做程序員,用時間和耐心進行積累,大方向上我們始終在前進。多年之後回頭望去,我們會慶幸自己的堅持,爲自己的付出而驕傲。

l  正確評估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事業的目標之外,永遠不要忘記我們還有人生的目標要實現。在近乎瘋狂的工作節奏中,在程序員這個領域裏,我極少聽到“平衡”這個詞。階段性的瘋狂工作,我並不完全反對,但請注意有張有弛,我見過太多程序員把時間都扔在了工作上,扔給了公司,忽略了家人、愛人和友人。

每當這時,我就會想起卓別林的電“摩登時代”,那時候工人被作爲螺絲釘綁在了工作時代這架永遠不會停止的戰車上。過了半個多世紀,事實讓我看到了還有很多程序員把自己綁在了工作這臺瘋狂的戰車上。想一想,工作是爲什麼?工作狂會說,工作是爲了更好的工作;正常人會說:工作是爲了更好的生活。掌握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是每個人職業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課,尤其是初入職場的程序員,不要在看不到盡頭沒日沒夜的工作中burn down,燃盡了自己的熱情和鬥志。職場是馬拉松長跑,不是百米衝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幾年前,我還在獵頭行業的時候,接過某大型財務公司招聘會計師的項目。當時接觸了一位在企業裏做財務經理人候選人B,B之前就在審計行業工作過多年,但是她拒絕了我提供的職業機會。當時她的一番話讓我記憶猶新,她說:“很遺憾,我不考慮這個職位。別以爲工資高就是好事情,與之相對的是沒日沒夜的加班。這家公司給的高薪,與其說會讓我過的更好,不如說是準備給我老了之後買藥用的。多少錢,也不能買我的命!”

正確評估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時刻記得工作只是爲了讓生活更有質量。明白這了一點,就不會爲工作預支健康,甚至生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