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和socker的區別

0x01 概述

HTTP協議:超文本傳輸協議,對應於應用層,用於如何封裝數據。
TCP/UDP協議:傳輸控制協議,對應於傳輸層,主要解決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
IP協議:對應於網絡層,同樣解決數據在網絡中的傳輸。
傳輸數據的時候只使用TCP/IP協議(傳輸層),如果沒有應用層來識別數據內容,傳輸後的協議都是無用的。

0x02 TCP連接

手機能夠使用聯網功能是因爲手機底層實現了TCP/IP協議,可以使手機終端通過無線網建立TCP連接。TCP協議可以對上層網絡提供接口,使上層網絡數據在傳輸建立在“無差別”的網絡之上。
建立一個TCP連接需要經過“三次捂手”,握手過程中傳送的包裏不包含數據,三次握手完畢後,客戶端與服務器才正式開始傳送數據,理想狀態下,TCP一旦建立,在通信雙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動關閉連接之前,TCP連接都將被一直保持下去。斷開連接是服務器和客戶端均可以主動發起斷開TCP連接的請求,斷開過程需要經過“四次揮手”。

0x03 HTTP連接

HTTP協議是WEB聯網的基礎,也就是手機聯網常用的協議之一,HTTP協議是建立在TCP協議之上的一種應用。
HTTP連接最顯著的特點是客戶端發送的每次請求都需要服務器回送相應,在請求結束後,會主動釋放連接,從建立連接到關閉連接的過程稱爲“一次連接”

  • 在HTTP 1.0中,客戶端的每次請求都要求建立一次單獨的連接,在處理完本次請求後,就自動釋放連接。
  • 在HTTP 1.1中則可以在一次連接中處理多個請求,並且多個請求可以重疊進行,不需要等待一個請求結束後在發送下一個請求。
    由於HTTP在每次請求結束後都會主動釋放連接,因此HTTP連接是一種“短連接”,要保持客戶端程序的在線狀態,需要不斷地向服務器發起連接請求。通常的做法是即使不需要獲得任何數據,客戶端也保持每隔一段固定的時間想服務器發送一次“保持連接”的請求,服務器在收到該請求後對客戶端進行回覆,表名知道客戶端“在線”。若服務器長時間無法收到客戶端的請求,則認爲客戶端“下線”,若客戶端長時間無法收到服務器的回覆,則認爲網絡已經斷開。
    網絡有一段比較容易理解的介紹: “我們在傳輸數據時,可以只使用(傳輸層)TCP/IP協議,但是那樣的話,如果沒有應用層,便無法識別數據內容,如果想要使傳輸的數據有意義,則必須使用到應用層協議,應用層協議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義應用層協議。WEB使用HTTP協議作應用層協議,以封裝 HTTP 文本信息,然後使用TCP/IP做傳輸層協議將它發到網絡上。”

0x04 SOCKET連接

Socket是通信的基石,是支持TCP/IP協議的網絡通信的基本操作單元。
它是網絡通信過程中端點的抽象表示,包含進行網絡通信必須的五種信息:連接使用的協議,本機主機的IP地址,本地進程的協議端口,遠地主機的IP地址,遠地進程的協議端口。
應用層通過傳輸層進行數據通信是,TCP會遇到多個應用程序進程併發服務的問題。多個TCP連接或多個應用程序進程可能需要通過一個TCP協議端口傳輸數據,爲了區別不同的應用程序進程和連接,許多計算機操作系統爲應用程序與TCP/IP協議交互提供了套接字(Socket)接口。應用層可以和傳輸層通過Socket接口,區分來自不同應用程序進程和網絡連接的通信,實現數據傳輸的併發服務。

建立socket連接

建立socket連接至少需要一對套接字,其中一個運行於客戶端,稱爲ClientSocket,另一個運行於服務器端,稱爲serverScoket
套接字之間的連接過程分爲是三個步驟:服務器監聽,客戶端請求,連接確認。
服務器監聽:服務器端套接字不定位具體的客戶端套接字,而是處於等待連接的狀態,實時監控網絡狀態,等待客戶端的連接請求。
客戶端請求:指客戶端的套接字提出連接請求,喲啊連接的目標是服務器端的套接字。爲此客戶端的套接字必須首先描述它要連接的服務器的套接字,指出服務器套接字的地址和端口號,然後就向服務器端套接字提出連接請求。
連接確認:當服務器端套接字監聽或者說接收到客戶端套接字的連接請求時

socket連接與TCP連接

創建socket連接時,可以指定使用的傳輸層協議,socket可以支持不同的傳輸層協議(TCP或UDP),當使用TCP協議進行連接時,該socket連接就是一個TCP連接

socket連接與HTTP連接

由於通常情況下socket連接就是TCP連接,因此socket連接一旦建立,通信雙方即可開始相互發送數據內容,直到雙發連接斷開。但在實際網絡應用中,客戶端到服務之間的通信往往需要穿越多箇中間節點,例如路由器,網關,防火牆等,大部分防火牆默認會關閉長時間處於非活躍狀態的連接而導致 Socket 連接斷連,因此需要通過輪詢告訴網絡,該連接處於活躍狀態。

參考

https://blog.csdn.net/zeng622peng/article/details/5546384
https://www.cnblogs.com/meier1205/p/5971313.html
https://blog.csdn.net/salahelx/article/details/46582485
https://blog.csdn.net/cqx13763055264/article/details/7914592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