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綜述

  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機羣,簡稱HPC機羣。構建高性能計算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運算速度,要達到每秒萬億次級的計算速度,對系統的處理器、內存帶寬、運算方式、系統I/O、存儲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高,這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將直接影響到系統的運算速度。這
  HPC

HPC

類機羣主要解決大規模科學問題的計算和海量數據的處理,如科學研究、氣象預報、計算模擬、軍事研究、CFD/CAE、生物製藥、基因測序、圖像處理等等。
  信息服務機羣的應用範圍很廣,包括如數據中心、電子政務、電子圖書館、大中型網站、網絡遊戲、金融電信服務、城域網/校園網、大型郵件系統、VOD、管理信息系統等等。就其實現方式上分,還可以分爲負載均衡機羣、高可用機羣等。
  簡單的說,高性能計算(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並行算法和開發相關軟件,致力於開發高性能計算機(High Performance Computer)。
  隨着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人類對信息處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石油勘探、氣象預報、航天國防、科學研究等需求高性能計算機,而金融、政府信息化、教育、企業、網絡遊戲等更廣泛的領域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迅猛增長。
  集羣分爲下面幾種

主/主 (Active/active)

  這是最常用的集羣模型,它提供了高可用性,並且在只有一個節點在線時提供可以接受的性能,該模型允許最大程度的利用硬件資源。每個節點都通過網絡對客戶機提供資源,每個節點的容量被定義好,使得性能達到最優,並且每個節點都可以在故障轉移時臨時接管另一個節點的工作。所有的服務在故障轉移後仍保持可用,但是性能通常都會下降。

主/從(Active/passive)

  爲了提供最大的可用性,以及對性能最小的影響,Active/passive模型需要一個在正常工作時處於備用狀態,主節點處理客戶機的請求,而備用節點處於空閒狀態,當主節點出現故障時,備用節點會接管主節點的工作,繼續爲客戶機提供服務,並且不會有任何性能上影響。

混合型(Hybrid)

  混合是上面兩種模型的結合,只針對關鍵應用進行故障轉移,這樣可以對這些應用實現可用性的同時讓非關鍵的應用在正常運作時也可以在服務器上運行。當出現故障時,出現故障的服務器上的不太關鍵的應用就不可用了,但是那些關鍵應用會轉移到另一個可用的節點上,從而達到性能和容錯兩方面的平衡。



摘自:http://baike.baidu.com/view/290722.htm#4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