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筆試001(HR之聲)

一、HR之聲:

技術筆試爲何難過人文關 解剖網易筆試題 

網易互動於2月啓動了06年社會招聘計劃,技術部熱聘職位:高級程序員、系統治理員、數據庫治理員、遊戲測試工程師。從CSDN人才論壇的討論、以及網易招聘部門的反饋來看,在網易的技術筆試題中,有一部分人文類的題目,難倒了很多人。舉幾個例子:

  筆試真題:

  1、分別安排下列字(斬、泰、淡、藹)到下文格言中的空白處(每處一字)  自處超然,處人然,無事澄然,有事 然,自得 然,失意 然

  這句格言的意思是什麼?談談你對此格言的感想。

  2、孟子曰:人有不爲也,而後可以有爲也。

  請說明一下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3、分別安排下列動詞(不爲、不取、與、舉、親)到下文格言中的空白處(每處一詞)。

  居,視其所 。
  富,視其所 。
  達,視其所 。
  窮,視其所 。
  貧,視其所 。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請寫出你的理解。

  很多應聘者對這樣的面試題迷惑不解,網易爲什麼會在技術面試題里加入這樣的人文題目?網易又是怎樣從這些題目的回答中甄選人才?面對這樣的試題,應聘者又該如何展現出他們的能力呢?爲此,網易互動娛樂招聘經理劉亞梅是這樣回答的:


  HR之聲:

  從考什麼,看重視什麼

  一家公司的招聘考覈,最能清楚地反應這家公司重視什麼,需要什麼。因爲在選人的時候,是每家成熟的公司最謹慎決策的時候,非凡是像網易這種知識型企業。

  我們之所以在筆試中出具這樣的人文題目,也是根據網易這幾年自己在發展中的得失,總結而出。主觀性論述的人文題目,包含了很多考察點,在這裏,我想可以不用贅述這三題的答案了,因爲這類題的可變度很高,我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這些題目,從中對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到思維方式、個人價值觀等好的考察方式吧。

  直觀考察

  這種人文類的主觀題,我們首先能直觀的看出應聘者的表達能力。一個真正優秀的技術人才,需要能理解用戶的想法,能夠將他的需求,準確地用程序實現。溝通,就是實現理解的基礎。

  其次,這種題目很能看出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可能很多技術人才,因爲接觸的代碼較多,能夠很習慣地用很多經典的慣用法,去解決編程題目中的難題,而且能較爲嚴密。但是這種嚴密,是基於他對這種類似問題的習慣,而沒有內化爲他自身的思維模式,碰到新的問題,就很輕易出錯。但是在主觀題的表述中,他更多需要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去組織語言,就需要他用自己的邏輯思維模式。所以,主觀論述相比代碼編寫,有時更能體現出技術類應聘者的思維方式。

  網易的工作,需要員工不斷地去學習,才能良好勝任。我們希望發揮團隊中每個成員的聰明,而不希望他們始終重複同樣類似的東西,不能尋求突破。我們可以給員工學習的時間,但是不希望看到成員醉心於已有成績,停滯不前。因此,相比經驗,我們更重視應聘者的可塑性,究竟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員工的創新。

  間接考察

  以上,是這種題目最直觀的考察方面,其實,他更重要的考察維度,還在於應聘者思考問題深度、以及個人價值觀的體現。

  我們的很多人文題都出自中國古文,通過應聘者對於這些問題的闡述,能看出他的思想深度。一個習慣於經常反思地的人,對於自我、對於人際、對於自身所處的環境,會有更深刻地熟悉。這種反思的習慣,是一個人能否快速成長的要害。目前網易互動,針對不同部門、不同職位,有不同的培訓計劃,也通過導師制幫助新員工更好成長。我們的培訓機制完善,員工成長,就都是在同一平臺了,能更茁壯成長的,往往是那些有良好態度、良好習慣的人。雖然我們會不斷引導員工,但是發自內心的學習衝動,是最大的動力。我們希望找到這些有良好習慣的人,因爲他們到我們團隊以後,才能發現這種融入和被融入的感覺很好。

  談了那麼多題目的考察點,我想,對應聘者來說,我們爲什麼選用這些題目,纔是最重要的,因爲考題才能真正反應出一個公司自身的價值觀。價值觀不是一個口號、一種對外的宣傳理念,而是真正融入到這個公司做事方法的具體細則。我們知道我們要追求什麼,也才能知道我們需要做到什麼,也纔有我們針對目標的考覈標準。如前所說,從考什麼,才能知道重視什麼。

  先做人後做事

  在網易互動,我們也爭論過如何進行治理更好,是更多依靠完善的制度?還是值得信賴的員工?結論是,我們更願意充分授權給值得信賴的員工。因爲任何制度都有它的制約,只有認真負責、治理有效的員工,才能靈活的適應這個高速發展的環境。我們需要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能獨當一面,都能對他的職能負責。但是要在這種高度授權,並且組織在不斷擴展的情況下,保證我們的風格不變,就需要我們對每一位加入這個團體的成員有十分嚴格的甄選。

  網易互動有一支穩定、優秀的研發、運營團隊。穩定和優秀,來源於我們對做人的要求很高。我們希望我們的員工能真正理解我們務實、團隊、服務、品質、專注、堅持,這六個字蘊含的意義。我們的技術書櫃中除了技術書籍,還有人文書籍。從《讀者》到《南懷瑾選集》,種類很多。雖然我們目前運營的兩款產品都很成功,但是我們深知,團隊,纔是我們最好的產品。選人、用人、育人,遠比產品的運營重要。我們依靠優秀員工的聰明前進,有了優秀的人,纔有可能有持續優秀的產品。對人的投資和付出,我們傾盡全力。但是,我們首先需要找到適合我們去投資的人才。因此,對於做人的考察,我們十分重視,選用這些人文類型的題目,也是是很自然的事了。

  編程也等於做人

  在網易,我們爭論過什麼才叫好的代碼。能運行,只是一個最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個傻瓜都能寫出計算機可以理解的程序,只有寫出人類輕易理解的程序纔是優秀的程序員,優秀的程序員的編程,更像是在做一件藝術品。代碼的易讀性、文檔的規範化;代碼的可擴展性、可維護性,纔是網易評斷代碼的標準。我們的遊戲都是自主研發,對於遊戲內容的擴充、對於遊戲系統的完善和補充,需要我們的代碼有很高的可調整空間。因此,我們的編程更像做人,能呼吸、能吃、能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那只是最最基本的規範。我們需要考慮代碼的擴充性,發展性,需要讓它更輕易被外界理解,需要它能換了環境,仍然有很強的適應性……因此,我們的代碼編寫,更像是爲這段代碼譜寫他的人生。我們需要盡力,讓它的生命期更出色、更長!
因此,我們會對應聘者的人文有考察,我們需要他能深刻理解生命、理解人生,才能編寫出有生命的、具有藝術性的代碼!

  我們不止提供一份工作

  在網易互動,我們做的是網絡遊戲,我們在創建一個容納千萬人的虛擬社會,就如同我們人才頻道的主題,我們是在創造一個無窮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的玩家有苦、有樂、有他們遊戲生活的人生百態。我們的使命是讓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在遊戲中獲得快樂!但是我們深知,目前的網絡遊戲,還存在很多負面評論,它還是一個在探索中成長的新興事物。要它真正成爲能夠引導青少年成長的有效休閒方式,需要我們付出很大的努力。

  目前,我們通過策劃、美術設計等,將我們的民族文化精粹融入我們的遊戲,通過遊戲系統設施,場景、角色造型,使玩家在遊戲過程中,不自覺的感受、領悟我們傳達的信息。的確,這樣做會犧牲很多商業利益,但是我們堅信,只有基於社會責任感的開發、運營,才能讓我們的路走得更堅實,更長遠。因此,我們更需要有責任感的人來加入我們的團體,才能讓我們在使命的追尋路上不會偏離航向。對於人文觀的考察,就十分重要了。

  以上,也就是我們出具此類題目的考察點和考察依據吧。我們很歡迎認同我們價值觀的優秀人才加盟,在網易互動,你能得到的,遠不是一份有競爭力薪酬的工作!

摘自:http://www.chinahrlab.com/company/netease/177896.html

 

網友有感:
網易筆試不難,但是給了我一個教訓,所以記下來以留念。

  時間:11月3日8:00(後來改到10:00)。

  地點:西安交通大學教2南315教室

  趕到考場時,離考試開始時間只差2分鐘了,找了個座位坐下後沒有任何的等待筆試就開始了。網易的筆試題目很有趣:

  • 證實題:給出n個互不相同的分數數列a1/b1, a2/b2… an/bn ,證實(a1 a2 … an) / (b1 b2 … bn) 的值在數列a1/b1, a2/b2… an/bn 數列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
  • 證實題:在三角形中,假設等角對等邊,證實大角對大邊。
  • 文學題:在以下的空白中填入相應的詞(藹、斷、淡、泰)並解釋其含義。

  自處超然,處事 然,無事澄言,處事 言,自得 然,失意 然。

  • 問答題:爲什麼現在的計算機採用二進制?而不是八進制或十六進制?你認爲以後的計算機會採用幾進制?
  • 閱讀理解題(記不清楚是不是有這道題及具體是什麼了)。
  • 程序設計題:給出若干個單詞,組成字典,要求查找速度最快。

  不知爲什麼,那天心態非凡放鬆,放鬆的結果就是思維很發散,寫字不是太工整,尤其是做到後面的題目時,寫字寫得很快,自己看上去都有些潦草。總共我寫了三頁紙(正反面),自己感覺還是做得不錯的。

  但是後來並沒有收到網易的面試通知,總結了一下,結論就是那天的字跡太潦草了。潦草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態度不認真,進一步就是你做事情的風格就這樣馬虎,或者說你對我們公司不感愛好,所以,不給我面試機會也是很正常的。

  這是一個教訓。在做這份題目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面對一份答案,閱卷人員會如何去看待,也就是說如何通過這份答案去影響閱卷人員對自己的看法。假如他面對的是一份潦草的答卷,即使答案是完全正確的甚至是有些創意的,他也許看都不看就直接放到一邊去了。

  態度是最重要的事情。要做,就要端正態度,做到最好,不然就不要去做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