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模式?什麼是框架?軟件爲什麼要分層?【轉】

http://blog.vsharing.com/admin/A35524.html

 

 

現在軟件設計裏到處都是模式,框架。有次朋友問什麼是模式?我也在學習中,就我的學習經驗,給出以下小結。(注意: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指正。)

1.什麼是模式?

模式,即pattern。其實就是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你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Alexander給出的經典定義是:每個模式都描述了一個在我們的環境中不斷出現的問題,然後描述了該問題的解決方案的核心。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無數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決方案,無需在重複相同的工作。模式有不同的領域,建築領域有建築模式,軟件設計領域也有設計模式。當一個領域逐漸成熟的時候,自然會出現很多模式。


2.什麼是框架?

框架,即framework。其實就是某種應用的半成品,就是一組組件,供你選用完成你自己的系統。簡單說就是使用別人搭好的舞臺,你來做表演。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的,不斷升級的軟件。

3.爲什麼要用模式?

因爲模式是一種指導,在一個良好的指導下,有助於你完成任務,有助於你作出一個優良的設計方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

4.爲什麼要用框架?

因爲軟件系統發展到今天已經很複雜了,特別是服務器端軟件,設計到的知識,內容,問題太多。在某些方面使用別人成熟的框架,就相當於讓別人幫你完成一些基礎工作,你只需要集中精力完成系統的業務邏輯設計。而且框架一般是成熟,穩健的,他可以處理系統很多細節問題,比如,事物處理,安全性,數據流控制等問題。還有框架一般都經過很多人使用,所以結構很好,所以擴展性也很好,而且它是不斷升級的,你可以直接享受別人升級代碼帶來的好處。框架一般處在低層應用平臺(如J2EE)和高層業務邏輯之間的中間層。

5.軟件爲什麼要分層?

爲了實現"高內聚、低耦合"。把問題劃分開來各個解決,易於控制,易於延展,易於分配資源...總之好處很多啦:)。

評論:

如果說架構師是在模型圖紙上工作的,那麼模型元素必須是實實在在的,正如我們不可能期望抽象派畫家來設計高樓大廈,沒有實際意義的模型元素,是不可能構築出軟件系統的。迄今爲止,絕大部分軟件架構師是依賴軟件程序員來實現他們的架構意圖的,這二者直接的鴻溝是顯而易見的。設計模式的出現是爲縮短二者之間的鴻溝所做的努力,目的是讓架構師和程序員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規範。儘管設計模式讓軟件開發效率和質量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它始終面臨一個很明顯的侷限,那就是人的因素。人雖然在創造性方面有絕對優勢,但是在精確性、持久性、效率、質量上是無法比擬機器的。所以我們希望在軟件系統構建過程中,人和機器發揮各自的長處,也就是說,讓人來扮演架構師的角色,而讓機器來扮演程序施工者的角色。事實上,目前已經有了成功的模式了,那就是KCOM 商業工程(http: //www.kcomsoft.com)企業應用平臺所採用的基於設計的全自動化軟件工廠模式,採用這種模式,架構師在工具平臺所提供的模型圖設計環境裏做軟件系統的設計,設計結果由工具平臺自身所帶的"軟件工廠"自動加工成最終企業應用軟件系統。這樣的開發模式,能使企業應用軟件系統的開發在效率、質量上有了質的提升,從根本上區別於傳統的設計模式,因爲這裏的設計模式已經包含在軟件工廠編譯器之中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