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蒂克>開場白:自我爲先

      我們應該把它看做一次獨特的男女之間的生命遭遇,一次獨特的經歷或是冒險——可能,但不是必須結婚;可能,但不是必須要孩子;可能,擔不是必須性佔有而排它;可能,但不是必須“至死不分離”。

      ............

      我們明白了獨立意識和個性的形成不但對嬰幼兒,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過程都至關重要。我們會發現,在人的生物體的成熟和進化過程中,這種情況會不斷地以遞進的方式在越來越高的層次上一再出現。在孩子從小到大的生長過程中——從學步到擇業到成家立業,到處都是這樣的基本模式。

      ............

      可以通過羅曼蒂克愛情來解決我們始終面臨的本質性的孤獨。

      ............

      “我是誰?”通過我們的思考、我們的體會和我們的行動,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界定我們自己。我不斷學習如何爲我們的安寧生活承擔更多的責任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還通過自己的工作,自己的愛情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就是獨立意識更廣泛的含義,它是需要一生來做的事情。

      ............

      人應該傾向自己內心的感覺還是否定他們;應該自律還是隨大流;應該自我表現還是自我批評;應該自我創造還是自我消亡。

      具備創造和革新能力的人,通常總是更能承受孤獨的境遇,即使把他們放逐,他們也不願意隨波逐流,連未知的空間也不能像阻止周圍人那樣阻止他們。這是他們力量的源泉之一。我們稱之爲“天才”,實質上更多的是有勇氣、膽量,更多的是有魄力。

      呼吸不是“社會行爲”,思想也不是。我們可以互相影響;我們互相學習;我們說同一種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想法,描述我們的夢想,交流我們的情感;我們影響和改變着他人。但意識卻只能是個體的。我們最終只能是我們中的“這一個”,意識的孤島是決定我們孤獨的根源。

      活着就是成爲一個人,成爲一個有意識地對世界具有獨特看法的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這樣;成爲一個不但有意識而且還要有自我意識的人,即使只是一個短暫的時間,即使只是在自己頭腦的深處。孤獨不會改變。

      孤獨就是承擔自我責任。沒有人會爲我們思想,沒有人會替我們感覺,沒有人會爲我們而活着,沒有人會給我們生存的含義,除了我們自己。對許多人來說,這個事實很可怕。我們最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

      還有不願意承認的事實是:盲目跟隨他人的想法;爲“依附”他人而否認自己私密的情感;裝無助、裝糊塗、裝傻都是爲了避免失去依賴;堅信如果失去愛着的這個或那個就將“死去”;

      ............

      我們生活在一個宇宙整體,一點沒錯。但在這個宇宙中,我們中的每一個都是一個有意識的、一個獨特的、一個私密的、而且是一個不可再現的世界。

      如果不懂得這一點,我們就不能明白男女彼此結合時的狂喜,就不能明白我們自己感到成爲天地一員後享受到的那種恬靜和極樂的奇妙,就不能明白羅曼蒂克愛情的如癡如醉。

      人們生活悲劇性的反諷意味在於極力否認孤獨,並以此否認愛情。沒有“我”去愛,何談愛呢?

      首先是要有自我,然後才能出現這一個自我遇見另一個自我時迸發的完美的愉悅。

 

以上文字摘自《羅曼蒂克心理學》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