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 概述

UML 的基本概念: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稱統一建模語言或標準建模語言,是一個支持模型化和軟件系統開發的圖形化語言,爲軟件開發的所有階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視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規格,到構造和配置。

UML規範用來描述建模的概念有,類(對象的)、對象、關聯、職責、行爲、接口、用例、包、順序、協作,以及狀態。
UML從考慮系統的不同角度出發,定義了用例圖、類圖、對象圖、狀態圖、活動圖、序列圖、協作圖、構件圖、部署圖等9種圖。
 
UML定義了5類,10種模型圖:
 
五種類圖定義
用例圖:從用戶角度描述系統功能,並指各功能的操作者。
 
靜態圖:包括類圖,包圖,對象圖。
類圖:描述系統中類的靜態結構
包圖:是包和類組成的,表示包與包之間的關係,包圖描述系統的分層結構
對象圖:是類圖的實例
 
行爲圖:描述系統動態模型和對象組成的交換關係。包括狀態圖和活動圖
活動圖:描述了業務實現用例的工作流程
狀態圖:是描述狀態到狀態控制流,常用於動態特性建模
 
交互圖:描述對象之間的交互關係
順序圖:對象之間的動態合作關係,強調對象發送消息的順序,同時顯示對象之間的交互
合作圖:描述對象之間的協助關係
 
實現圖:
配置圖:定義系統中軟硬件的物理體系結構

  
UML提供的基本模型圖包括:
(1)、用例圖:展示系統外部的各類執行者與系統提供的各種用例之間的關係
(2)、類圖:展示系統中類的靜態結構(類是指具有相同屬性和行爲的對象,類圖用來描述系統中各種類之間的靜態結構)
(3)、對象圖:是類圖的一種實例化圖(對象圖是對類圖的一種實例化)
(4)、包圖:是一種分組機制。在UML1.1版本中,包圖不再看作一種獨立的模型圖)
(5)、狀態圖:描述一類對象具有的所有可能的狀態及其轉移關係(它展示對象所具有的所有可能的狀態以及特定事件發生時狀態的轉移情況)
(6)、時序圖/順序圖:展示對象之間的一種動態協作關係(一組對象組成,隨時間推移對象之間交換消息的過程,突出時間關係)
(7)、合作圖:從另一個角度展示對象之間的動態協作關係(對象間動態協作關係,突出消息收發關係)
(8)、活動圖:展示系統中各種活動的執行流程(各種活動的執行順序、執行流程)
(9)、構件圖:展示程序代碼的物理結構(描述程序代碼的組織結構,各種構件之間的依賴關係)
(10)、配置圖:展示軟件在硬件環境中(特別是在分佈式及網絡環境中)的配置關係(系統中硬件和軟件的物理配置情況和系統體系結構)
 
UML的應用分析:
1UML的目標是以面向對象圖的方式來描述任何類型的系統,具有很寬的應用領域。
2UML適用於系統開發過程中從需求規格描述到系統完成後測試的不同階段。
在需求分析階段,可以用用例來捕獲用戶需求。通過用例建模,描述對系統感興趣的外部角色及其對系統(用例)的功能要求。分析階段主要關心問題域中的主要概念(如抽象、類和對象等)和機制,需要識別這些類以及它們相互間的關係,並用UML類圖來描述。爲實現用例,類之間需要協作,這可以用UML動態模型來描述。在分析階段,只對問題域的對象(現實世界的概念)建模,而不考慮定義軟件系統中技術細節的類(如處理用戶接口、數據庫、通訊和並行性等問題的類)。
3UML模型還可作爲測試階段的依據。
系統通常需要經過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驗收測試。不同的測試小組使用不同的UML圖作爲測試依據:單元測試使用類圖和類規格說明;集成測試使用部件圖和合作圖;系統測試使用用例圖來驗證系統的行爲;驗收測試由用戶進行,以驗證系統測試的結果是否滿足在分析階段確定的需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