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mkimage

在嵌入式系統中,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一般都與bootloader一起燒寫在flash芯片中,系統啓動後,bootloader將Linux內核壓縮到RAM中,並把壓縮的根文件系統複製到RAM中,然後啓動內核,由內核解壓縮根文件系統,並調用文件系統中的應用程序和腳本文件啓動系統。

在燒寫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之前應該對它們進行適當處理,在它們的頭部加入一些提供給bootloader的信息字符,以便bootloader能夠辨認它們並獲取它們的信息,從而正確地將它們解壓縮、複製到RAM中的正確位置,並正確啓動內核。這個爲Linux內核和根文件系統添加頭部的工作一般由編譯bootloader時生成的一個小應用程序來完成,比如u-boot編譯後會在其tools子目錄下生成一個叫mkimage的應用程序,而cfe在編譯後也會在其cfe/hosttools子目錄下生成一個叫mkflashimage的應用程序,它們就是完成上述功能的工具程序,此處我們只介紹u-boot的mkimage。

mkimage命令格式如下:

# mkimage [-x] -A arch -O os -T type -C comp -a addr -e ep -n name -d data_file[:data_file...] image

其中各字段含義如下:

 

    

    

-x

指定內核就在Flash中運行,即XIPexecute in place

-T

指定輸入文件的類型,如“kernel”、“filesystem”、“firmware”、“ramdisk

-A

指定處理器體系架構

-O

指定操作系統類型名字,如“linux”、“vxworks”、“psos”等

-C

指定壓縮模式,可能設置爲“none”、“bzip2”、“gzip

-a

指定程序被解壓縮或複製到RAM中的地址

-e

指定程序(內核)的入口地址

-n

指定image文件的名字

-d

指定輸入的程序文件,可是有多個文件,如內核或/和根文件系統二進制文件

image

輸出文件名

mkimage命令舉例如下:

#mkimage -n "My Kernel" -A arm -O linux -T kernel -C gzip –a 0x8000 –e 0x8000 -d kernel.gz kernel.img

以上命令將壓縮了的內核二進制文件kernel.gz轉換成u-boot能夠辨認的二進制文件kernel.img,並指定kernel.img的名字爲“My Kernel”,處理器體系架構爲arm,操作系統類型爲linux,程序類型爲操作系統內核,程序由gzip壓縮,程序的鏈接起始地址爲0x8000,程序的入口地址爲0x8000,注意這兩個地址一定要是物理地址而不是對應的虛擬地址。

#mkimage -n "My Rootfs" -A arm -O linux -T ramdisk -C gzip -d ramdisk.gz ramdisk.img

以上命令將壓縮了的ramdisk根文件系統二進制文件ramdisk.gz轉換成u-boot能夠辨認的二進制文件ramdisk.img,並指定ramdisk.img的名字爲“My Rootfs”,處理器體系架構爲arm,操作系統類型爲linux,程序類型爲ramdisk,程序由gzip壓縮,不需要指定ramdisk的鏈接起始地址和入口地址。

如果我們將kernel.img和ramdisk.img文件分別寫到flash芯片的0xFF000000和0xFF200000位置,系統啓動後進入u-boot命令行界面,執行以下u-boot命令:

# bootm 0xFF000000 0xFF200000

那麼u-boot將把0xFF000000位置的Linux內核解壓縮到RAM中的0x8000位置,再將0xFF200000位置的ramdisk文件系統映像文件刨掉u-boot頭部後複製到RAM中的某個位置,然後跳轉到內核的入口地址0x8000位置啓動內核,同時把板子信息、ramdisk在RAM中的起始地址和結束地址、命令行字符串傳給內核,這樣Linux開始啓動運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