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河南等內地IT,電子技術及氛圍的憂慮

在很久之前,覺得IT是一個很遙遠的名詞。對自己一個畢業於不知名非本科院校的人是如此,對自己身在河南這樣一個底蘊豐厚卻在軟硬件技術明顯落後的地方也是如此,甚至對在河南,鄭州這個基本沒有幾個所謂IT企業的地方,更覺如此!

 

何謂IT?

 

其實不是不知。而是很久以來,沒想過。從一個學習電力自動化專業的人,到從事電力自動化二次設備的軟硬件開發,到從事網絡類,機頂盒等終端產品的軟件開發,都沒有想過什麼是IT,或者也沒在意過這個名詞。當年google最多的關鍵字,是嵌入式,從對RTOS的興趣,到對linux的興趣,從socket編程,到unix環境編程,到嵌入式瀏覽器,QT,音視頻編解碼等等,當慢慢脫離硬件,單片機這些概念,到逐步深入軟件,並將嵌入式和通用軟件的界限逐漸模糊,從與同事交流,到論壇搜索,到MSN交流;漸行漸想的時候,竟然自然的稱自己爲IT行業的一員。

 

可是,這樣的一員,在河南,鄭州,很多時候,是尷尬的!

 

我弟弟在廣州,我有同事去過深圳又回來工作,也有人去到上海或北京,同樣見過武漢,西安,成都等地來的工程師,FAE等,當然也去過北京上海的一些公司出差,逐步感受到,在這裏,做所謂IT,技術,編碼,程序員,很孤獨。

 

我其實很難形容這種感覺,稱之爲孤獨,也許只是感覺之一。聽我弟弟說,他週末要去賽格電子市場買點元件,將自己焊的電路板裝好的時候,我有這種感覺,我弟弟問我,你們那沒有這地方?我說不清楚,我現在不做硬件,不過聽做硬件的提過,還是有一個在火車站的中州電子市場的,據說可以買到51和電烙鐵吧。然後我問賽格是啥,被告知啥都有!和同事討論中更是得知,當年的一個同事,辭職去深圳,其理想就是在賽格擺個小攤。我有點理解這可能就類似於科技市場那些無數的小攤之一,只是此爲裝機服務,彼爲電子市場服務。

 

而在多年之前,大約是2005年,公司使用IBM的芯片,聯繫IBM中國研究院的工程師來鄭州現場解決一些問題,對方的反應是不想來河南,而來了之後覺得鄭州還是不錯的。我於是無法不想起中國人在某些外國人眼中仍然保留的辮子形象!

 

後來逐漸接觸很多京滬深等的企業,或者外企,也有不少人來鄭州,可能從05年到現在,這個環境還是有點變化,但那種稱爲孤獨的感覺,依然無法消失。

 

後來看到關於硅谷的一些描述,說硅谷的裏面喝酒吃飯,大家互相談論的都是最新的技術,所以創新很快因爲交流對象很多,氛圍很好;我又想起古代中國某個朝代的儒學氛圍,或是古代中國秀才都會中醫的現實;再看看深圳所謂的山寨文化,還有傳說中的華強北等等,我終於知道,這種氛圍的缺失,纔是我的這種不知名感覺的來源。

 

有次看到路上的年輕人,騎車去面試,指點路途之後仔細觀察,發現這孩子可能是做電子行業的,聊了兩句,問,你去哪裏面試?答曰:863軟件園。心中竊喜,再問:面試啥職位?答曰:會計!也許這就是氛圍和環境造就的現狀。你擁有863軟件園,杭州也有,但杭州造就了很多的軟件中小企業,鄭州還沒有。鄭州也擁有各種的創業中心,孵化器等等所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配置,但估計短時間內也不太可能孵化出那種氛圍來。

 

鄭州也不是沒有企業不想做,而是循環往復,沒氛圍,所以沒人,所以沒法搞,所以做不了。

 

在鄭州,你搞linux很新鮮,遇到一個同樣搞這個的其它公司的人,你會很親切;當然親切的機會並不多。往往你聽說人家用了個ARM,跑了一個linux,再問問,你怎麼弄的?答曰:我們買一開發板,只管寫程序就成。我其實沒有詆譭或者貶低這些公司或者人的任何想法,畢竟作爲一些非自己專長的技術,積累的成本比買過來要高很多。只是說,鄭州真沒有這種氛圍,畢竟開發板都是買別的地方的,要是在深圳,遍地都是IDH,大大小小,各種方案。

 

說回來,河南有人搞IT嗎?有,也不少。可惜大家基本不交流,這些人都通過BBS,MSN,電話和深圳,廣州,西安,武漢,北京等地的人交流,但自己不交流。爲何?缺少氛圍。

 

只是我也不清楚,此氛圍如何培養.或者需要政府靠優惠政策引入名企,或者需要靠名校的輻射作用,只是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不知道這樣的機會是否還有?

 

或許鄭州的未寄希望於商貿物流,河南的未來寄希望於農業和人口,多慮的在河南的IT技術人員,只好繼續在這裏孤獨的生活,或者向大多數人一樣,選擇離開,到噪雜卻高效的其它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