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大學英語六級 303 分到 576 分帶來的一些回憶

前天(2020-2-21)六級考試成績公佈了,576,終究沒過600分這道坎。問了學姐,我們學校研究生要600分以上才能免修英語課,我是沒戲了。以後可能也不會再考六級了,畢竟沒什麼用處。從大一下的303分到大四上的576分,回憶起來,這個六級成績的起落竟與大學生活的狀態是同步的。簡單聊聊。

其實這篇文章有點“標題黨”了。我第一次六級考試的確只有303分,但是我當時的英語水平其實沒有這麼差。我大概想了一點點“英語成績進步”的心得,放在文章的第二個分割線後面了(文章尾部)。


印象裏我每學期都報名六級考試了,成績如下表。

學期 分數 學期 分數
大一下 303 大二上 484
大二下 554 大三上 忘了
大三下 552 大四上 576

剛進大學時很幼稚,甚至:如果給所有入學的學生心智成熟度排個名,我應該是倒數的。

303

當一個幼稚的人脫離了父母的照顧,開始嘗試獨立生活時,其所處的環境就會開始好好給其上一課了。我還比較幸運,沒有交太多“學費”,就學到了很多,而且學的很快。大一的狀態大概可以概括爲:沒見過世面、渾渾噩噩、三分鐘熱度、人云亦云,但幸好本質上還是要強的。

大一下六級考試那天趕上自己生日,當時又正在經歷着比較難堪的一段時期,六級考試答着答着就把筆放下了:反正以後也得考,這次算了吧。

484

大二上相比大一,態度上變化最爲明顯,比如努力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規律,保證上課不再睡覺;課上要搶着坐第一排(其實不用搶,第一排是空的)。

好好考了次六級,看來我的水平也是足夠及格的。

554

大二下是大學最累最累最憂鬱壓力最大的一段時間。但這一切都是我主動給自己的,想要的太多了:

  • 成爲支教隊長,前期籌備工作、申報基金工作很重;
  • 我也不知道爲什麼深圳杯(第一次參加數學建模比賽)能入圍決賽;
  • 一個小社團的主席,小社團意味着大事小情都要管;
  • 選了三門跨專業選修(選的時候是爲了刷分);
  • 大二上沒怎麼努力考了專業第二,因此大二下很想再體驗體驗成績帶來的虛榮,課內課程上比較賣力。也爲了能保研。我大二才知道有保研這麼回事。

課內課程的賣力可以用英語來舉例:我把前三個學期碰都沒碰過的活頁英語練習冊(記得叫skimming and scanning,應該是全國大學生標配的,裏面只有一個題型長篇閱讀匹配),四本書都刷完了。爲了保證效率、製造臨場考試的緊張感,我做每道題時都在旁邊記下開始時間和完成時間。開始時,做一道題要花30到40分鐘;後來,大概15分鐘左右就能解決一道題了。通過大量的練習,我總結了一套最適合我自己的做題方法:

  • 長篇閱讀匹配是指給你個很長的文章,然後給你10個句子,你要答出這10句話分別對應文章哪一段;
  • 先讀文章第一段,知道文章是說啥主題的;
  • 讀這10句話,大概猜測文章要討論什麼(科學問題?政治現象?人物傳記?);
  • 爲什麼要先讀10句話,再看文章?因爲我讀完一遍文章很難對每段都有印象,但是如果我先讀10句話,我對這10句話就能在心裏有個印象了,文章中遇到意思相近的段落,可以先選上。

考六級那段時間壓力大極了,各科考試、大作業就夠我受的了,我還有支教隊、競賽和社團工作要做。去考場後還發現忘帶身份證了,很狼狽。

查成績時在深圳地鐵站裏,那時深圳杯比賽剛剛結束,朋友們也一起玩完了,自己在深圳轉轉等下午的飛機。554分,我沒想到自己的進步可以這麼大。這確實是越努力越幸運。況且我知道自己平日練習既不繫統也不充分(除了做那本練習冊,基本沒什麼練習量),因此我自認爲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也有了個上600分的夢想。

未知

大三上不努力嗎?挺努力的,但是沒有用在課內上。我舉個例子,去企業參觀我們班要做2個小時的大巴車,本是個聊天睡覺的好時間,我卻在看清華大學袁博老師的《數據挖掘》(這其實爲自己入門真正的算法打了堅實基礎)或者在看 paperweekly 上介紹的 AI 新技術論文(其實並看不懂,但就是要看)。大三上我開始關注好多技術類公衆號,雖然我讀不太懂、而且這類公衆號的目標人羣是碼農求職者,但我還是讀了好多(比如java的設計模式、final關鍵字、數據結構面試題)。

大三上不飄嗎?很飄。尤其對於課內課程,我以爲我已經“摸透了成績的套路”,便沒有什麼投入。質量管理考試的前兩天,我在知識點都沒背熟的情況下,玩着 KaTeX ,嘗試熟悉 LaTeX 語法(後來證明,這對於假期的美賽幫助極大)。代價是慘重的,大三上我的成績退步了好多好多,退到了專業第5,保研線旁邊。

課內課程的不上心,還體現在我連那學期我六級多少分都忘了。

552

大三下是對於加權成績提心吊膽的一學期。六級沒有什麼額外投入,552分。看來550是我的一般水平。

576

大四很充實,泡在圖書館,蹭着 wifi 自學了很多很多有趣的東西,其中以 Computer Science 爲主:操作系統、數據結構(系統的、成體系的)等等。

還刻意練習了下英語六級,雖然總成績提升了,但實際上這次考試不如上次發揮的好。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如上分別是我大三下和大四上的成績。其實我平時練習閱讀時是不怎麼扣分的,明顯這次閱讀失常了…還有我的寫作太差了,說明基礎還是極其不好…


談下學習心得。我大概想了兩點:

  • 練習不在於量,在於質;
  • 別把英語當成學科,英語是一種語言。

此外,我還有很薄弱的環節,比如口語、寫者、翻譯太差了,這說明我的表達能力很差,說白了是積累不夠、不紮實。

“練習不在於量,在於質”的意思,可以看我上文說的做題中記個時,每次探索新的做題方法,找打最適合自己的做題方法,別爲了刷題而無腦刷題。

“別把英語當成學科”大概可以理解爲:

  • 真正喜歡英語,讓自己處於這個環境;
  • 我其實是真的喜歡英語,這從我高中時就開始搶着當英語課代表就可以看出來了。平常我喜歡聽聽英文歌、讀讀英文書、寫代碼時全英文註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此外,我在六級考試前把六級單詞過了一遍,效果是意外的:

  • 沒怎麼記住單詞;
  • 但是因爲嘗試去讀每個單詞的英文註釋,覺得讀英文沒那麼吃力了。

歡迎關注我的公衆號。

學英語不能靠上課,在我看來,唯有處於英語環境、多加練習才能提升英語能力,英語課適用於社交和督促自己的。因此我想考過600分,免修英語課。

英語六級到底是沒過600分,希望研究生英語課能認識點漂亮小姐姐吧,這波倒不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