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抽稀方法羅列

曲線抽稀理論,包括

補步長法,

線段過濾法

圓柱法,

道格拉斯-普克(Douglas-Peucker)法,

垂距限值法等

來定義抽稀因子。

其中,DP抽稀理論是Douglas,Peucker二人在1973年發表的文章《Algorithms for the reduction of the number of points required to represent a digitized line or itsCaricature 》提出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用直線替代曲線。選取一段曲線,曲線的兩個端點連線作一條直線,如果曲線上所有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直距離小於閾值,那麼就用這條端點連線的直線替代曲線,去掉中間的所有點。在按順序檢查的過程中,如果有某一個點的垂直距離大於閾值,那麼保留住這個點,以這個點爲新的端點,連接最初的兩個端點,繼續考察垂直距離。重複第一步的操作,用以確定保留或者抽去中間點。

值得一提的是,Konrad Ebisch在2002年發表的文章《A correction to the Douglas-Peucker line generalization algorithm》提出了DP的這種方法在垂距小於閾值時容易出現計算錯誤。而後,又有Dan Sunday、胡濤等人提出分區計算距離度量的方法來改進DP算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