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Linux常用命令(七)磁盤管理

1、df 查看磁盤分區使用情況,常用命令df -h

選項:

-h:最常用,以1024進制最適合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K.M.G等

-H:以1000進制最適合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

-a:查看所有文件系統,如包括/proc

-l:僅顯示本地磁盤

-T:顯示磁盤分區類型

-t:顯示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   如:df -t ext3

-x:不顯示指定類型的文件系統

2、du 統計磁盤上的文件大小

-b:以byte爲單位顯示文件大小

-k:以KB爲單位顯示

-m:以MB爲單位顯示

-h:以1024進制最適合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

-H:以1000進制最適合的單位顯示磁盤容量

-s:指定統計目標

例:du -sh /root/     //統計/root/目錄下文件的總大小

du -sh *.zip      //統計當前目錄下所有.zip格式文件的大小

3、磁盤分區

Linux磁盤分區模式:MBR、GPT

MBR:主分區和擴展分區最多4個,擴展分區最多1個,擴展分區下必須設邏輯分區,單個分區最大2TB。

GPT:分區個數”幾乎“不受限制(128)個,單個分區容量”幾乎“不受限制(18EB)。


(1)fdisk分區命令,僅適合於MBR模式

fdisk -l      查看現有分區情況

fdisk /dev/sdb     進入分區模式,對/dev/sdb進行分區,按m查看幫助依次添加主分區、擴展分區、邏輯分區,最後輸入w保存

(2)parted分區命令,適合於MBR、GPT兩種模式

parted命令

help查看幫助

select /dev/sdc  切換要操作的磁盤

mklabel gpt    指定分區類型爲gpt,若爲MBR,則爲mklabel msdos

接下來分爲交互模式和命令模式

交互模式

mkpart 分區名

file system type? 選擇分區類型,默認爲ext2

start?輸入從第幾MB開始

END?輸入第幾MB結束

Ignore/Cancel? (4K對齊,對硬盤分區重要),如從1MB開始

分區結束,輸入print查看一下分區情況

命令模式

mkpart    [分區名]    [起始MB]    [結束MB]

刪除分區:rm 分區編號

quit,退出,分區立即生效

4、分區格式化

分完區之後需要格式化之後才能使用,以下兩種格式效果相同

mkfs.ext3 /dev/sdc1

mkfs -t ext3 /dev/sdc1

5、格式化之後需要掛載之後才能使用

mount /dev/sdc1 /mnt/test/

若要實現開機自動掛載,修改文件/etc/fstab,最後一行加入

/dev/sdc1     /mnt/test/    ext3   defaults   0   0 

6、爲硬盤添加swap分區

(1)首先建立普通Linux分區,如/dev/sdb6

(2)修改分區類型的16進制編碼

輸入fdisk /dev/sdb編輯分區

輸入t,輸入要修改的分區編號,輸入l查看16進制編碼,Linux swap爲82,輸入82後,w保存

(3)格式化交換分區

mkswap /dev/sdb6

(4)啓用交換分區

swapon /dev/sdb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