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數據庫發展現狀分析

導語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國產數據庫的開發就不斷被人提起,國內已有不少企業、團體在這個方面做了不少的投入。在此,我們與大家分享一下對幾個數據庫國產化途徑的看法。我們主要討論自主研發、引進代碼和互聯網廠商提供的雲上數據庫。

自主研發

國內自主研發關係型數據庫的企業、單位基本上都是發源於上世紀90年代的,而且都是以大學、科研機構爲主。到今天,有代表性的廠商有:

達夢 – 由華中理工馮玉才教授創辦,完全自主研發。以Oracle爲參照、追趕對象。
人大金倉 – 由人民大學王珊教授創辦,自主研發。普通的關係型數據庫。
神舟通用 – 神舟集團與南大通用合作開發的關係型數據庫。更多地用於數據分析領域。
南大通用(Gbase 8a)- 南開大學的背景,2010年左右自主研發的,基於列式存儲的,面向數據分析、數據倉庫的數據庫系統。
其他沒有列出的,屬於在下孤陋寡聞,絕無貶低的意思。

這些公司的發展分爲兩個階段,以2007年作爲分界線。前一個階段集中在20世紀90年代,公司的出發點就是開發一款通用的,主要面向OLTP的關係型數據庫。在那個年代,中國的人工成本還是比較低的,國外廠商的數據庫,如:Oracle,Sybase,Informix,DB2都算是成本較高的產品。很多人認爲,只要做出功能、性能、穩定性合適的國產數據庫,就能有一定的市場,至少價格能夠有優勢;即便市場不成功,作爲科研教學也有一定價值,至少申請科研經費和政府補貼是個好題材。

但是,這麼些年下來,這些產品在市場上並沒有產生大影響力。他們發展的這些年,也正好是本人在相應的國外知名廠商從業的這些年。從微觀的角度看,國產自主研發的數據庫敗在僅僅追求大而全,而技術創新不足、沒有特點,產品的穩定性一直上不去,也不敢做有挑戰性的性能測試。所以,穩定性、性能都無法讓市場信服。結果就是:稍微重要一點的系統根本沒人敢用。

中國數據庫軟件這個市場,從80年代末一開始,就是伴隨改革開放的自由競爭市場,政府基本沒有對國產品牌的扶植和保護。因此,在國產產品的研發思路上,就不能夠簡單地模仿Oracle。Oracle的數據庫軟件,功能極爲豐富,支持的語句非常全面,超過ANSI

SQL的標準,代碼量堪稱浩瀚。而一個國產的小廠商,要模仿Oracle開發一個數據庫系統,開發一個與Oracle全兼容的數據庫(而我們很多政府客戶恰恰就在標書上要求這個,也不知道他們是支持國產數據庫還是打壓國產數據庫),就好比乞丐與龍王比闊:這注定是一條艱辛且難以成功的道路。




轉自:國產數據庫發展現狀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