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永正《楊氏之子》第一課時課堂實錄

一、直接導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叫什麼?

生:《楊氏之子》

師:好,看老師來寫課題,你們也把手伸出來一起寫,別閒着好不好?(師板書課題:楊氏之子,生書空)

師:同學們肯定有備而來,課前一定做了充分的預習,我猜的對不對?(從講臺上走下來,進入到學生中間)如果是借我的班上課,我一定再三強調:同學們,好好讀讀書,好好預習,要給我們班級爭光,給老師爭光。(俯下身子)因此我料定大家有備而來,既然是有備而來,既然是很好的預習了,下面咱們就交流交流學習的體會,學習的心得,好不好?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交流第一個問題,分享預習方法:這篇課文出自哪本書?這本書是誰寫的?

師:先清同學們告訴老師,你們在自學的時候:這篇課文出自哪本書?這本書是誰寫的?這問題明白的舉手?(問了兩遍,走進學生)

師:(看向左邊最後的角落)這邊有沒有舉手的?指生答

生:這篇課文

師:這篇文章

生:這篇文章是出自《世說新語》,它的作者是南朝的劉義慶。(俯下身子遞話筒,耐心等學生說)

師:多清楚啊!收穫不少,讀一篇文章,我們一定要關注他的作者,首先要關注作者,這點非常重要,通過自學,第一個問題搞明白了,這篇文章是出自《世說新語》這本書,它的作者不僅說對了,而且說了哪個朝代,南朝的劉義慶。劉義慶是我們江蘇徐州人,是我的老鄉啊,我在學習的時候,不但記住了這本書和這個作者,我還不斷地研究:既然這個楊氏之子這麼厲害,這麼聰明,那麼他到底叫什麼?於是我翻了好多的資料,請教了好多專家,經過我這樣一翻資料,一請專家,有人說:這個小孩叫楊修。但是不是三國時期的楊修,是南朝的楊修,也是非常有才華的人,後來非常的有成就,這是一家之說,咱們就姑且當他爲楊修,好不好?

師:這是我學習的時候,我備課的時候弄懂的一個問題,比你們多得了一點吧,比你們收穫多了一點吧!

師:哎~我怎麼得到這一點呢?

師:通過看資料,通過請教別人,我比你多了一點收穫。

2.交流第二個問題,生字學習

(1)師板書:詣

師:這個字在那句話,找出來,翻開書讀

生:在“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這句話中

師:對啦,在這句話中,一起來讀一下這句話

生齊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好的,眼睛向於老師放大,你在自學的時候,把他的意思弄明白了嗎?(指生答)

生:詣,拜見的意思

師:還有補充的嘛?補充的?沒有了,好了(發現一生舉手)

生:詣,在古代一般指下級對上級的參見

師:這詞你從哪得到的?

生:嗯……書中

師:哪本書中?

生:我看的課外書中的

師:你已經很了不起了,握握手

(師主動伸出手與該學生握手)

師:你已經很了不起了,站起來和於老師握手,這就叫會學習,雖然他說的不是很準確,但是我在備課的時候就查了字典,查了詞典,一查我就比你們多了一個收穫,這個“詣”不是一般的拜見,主要指拜見長輩,拜見他尊敬的人用“詣”,他說的古代下級拜見上級叫“詣”,有點意思哦。“詣”指拜見長輩,尊敬的人,看,我們倆的收穫是不是比你們多一點?這個收穫是怎麼得來的?

師:看書,查字典

師:他是看書看來的,我是查字典查來的,就這樣學習。好,咱們再繼續交流,這篇課文有個非常重要的詞(師板書:聰惠),一個非常重要的詞。

師:讀

生:聰惠

師:再讀

生:聰惠

師:聲音響亮一點,讀出精神來,把疲勞趕走,再讀一遍

生:聰惠(聲音洪亮)

師:這麼一讀啊,頓覺精神煥發,交流一下,聰惠的“惠”是什麼意思?(指生答)

生:“惠”是智慧的意思

師:哎,這個“惠”是智慧的意思,通“慧”,通用,但是我又對他進行了研究,查詞典,大詞典,這個“惠”有九種解釋

一是人脈,二是好處,第三個是善良,第四個是禮,有禮,一共八個解釋,最後一個解釋是通“慧”

師:看來我的收穫又比你多一點,是不是的,因爲我查了字典。再讀一讀

生:聰惠

師:就是這個小孩,楊修很聰明,聰明過人,我在學習的時候,備課的時候最後一句話,我讀完以後,我的同事說“於老師,你最後一句話讀的不對,”我不知道你們在預習的時候,最後一句話是怎麼讀的,咱們交流一下,好嗎?

師:最後一句話該怎麼讀啊?(指生讀)

不舉手我就要打擊過來了哦⊙∀⊙!

師: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

師:他跟我剛開始讀的不一樣,我把家禽連一塊兒讀的,老師說:於老師,錯了錯了,你告訴我,你爲什麼把“家禽”這兩個字連起來讀

生:因爲古代的禽是“鳥”,夫子家的鳥

師:那我連起來讀“家禽”,怎麼不行呢

生:家禽就是指現在家裏養的牲畜

師:不是家裏養的牲畜

生:牲口

師:那是騾子,牛,馬

師:家裏養的?這個小問題能難到你,需要幫忙嗎?

生2:家禽指的是雞、鴨、鵝、豬等

師:唉,雞鴨鵝都對,再加上豬就不是了

好,現在說的家禽,家裏養的雞、鴨、鵝都是家禽,牛、羊那叫牲畜,明白?看來你們的預習比我好,這句話比我讀的對,我們像這兩位同學一樣讀一下。

生: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師: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師學讀)這句話是跟你們學的哈,看來交流非常重要,那我們在自學的時候,把意思讀懂了沒?

生:懂了

師:那好辦,我說一句古文,你們用現在的話把他說出來。行不行

生:好

三、走進文本,弄懂意思

師:樑國楊氏之子,甚聰惠。

生1: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他們有一個兒子九歲,十分聰明。

師:哎呀,一個字也不要去,一個字也不要加,這叫會說,說得清楚明白,果然第一句話的意思弄明白了,再往下聽。

師: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師:帶着腦袋,帶着思考,還要帶着嘴巴走進課堂。(指生說)

生2:有一天,孔君平拜見他的父親,可是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他就把這個孩子叫出來了。(生說,師彎腰面向孩子認真聽)

師:嗯,就把楊修叫出來了,說得多好啊,預習得不錯,再往下聽。(師輕輕拍了一下回答問題的學生)

師:爲設果,果有楊梅。

生3:爲他擺設水果

師:誰爲他擺設水果?

生3:小朋友,楊氏之子爲孔君平擺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師:嗯,不錯,繼續往下聽。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生4:孔君平指着楊梅對他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嗯,不錯,有一點他沒說出來,誰來補充?

生5:孔君平指着水果給他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演着說,啊~這是你家的水果啊,明百了?示是看的意思,你再來說一遍。(指生說)

生6:孔君平指着水果給楊修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

師:說着說着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膽小,小小男子漢怎麼能這樣呢?同是一個班的學生,差別怎麼這麼大呢?來,勇敢地再說一遍

生6:孔君平指着水果給楊修看說:“這是你家的水果”(有點結巴,但聲音提高了)

師:有進步,但是改變不大,但是說的很好,但是我很滿意。好嘞,再往下聽。

師: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生7:那個小孩聽了,立刻回答說:“我沒有聽說孔雀是您家的鳥。”

四、以讀促悟

師:哎呀,學的真好,我就說你們是有備而來呀,我給你說,既然意思弄懂了,那咱們來交流一下朗讀。我在備課的時候讀了好多遍,都會背了,你們在自學的時候讀了大約幾遍?

生:大概有10遍

師:有備而來的同學一定會背了,我先背還是你先背呀?好,你們先背,(指生背)

生背師糾正。

師:掌聲送給她,如果每一次都預習得那麼好,老師就下崗了,誰再來背一下?比他背得深情一點。

生背:

師:掌聲也送給他

師:請你站起來,推薦一位朗讀得好的同學,男女同學都可以

生推薦

師:哪一位請站起來,他推薦你在班上朗讀得好,你來背一遍,會背嗎?不會背就看書。

生背

師:果然聲音洪亮,字字鏗鏘有力,掌聲送給他。

師:讀文言文雖然要注意停頓,但是聲斷氣不斷,聲音斷了,但是氣不能斷。想不想聽一下於老師背誦啊?看我的動作,表情,兩人的對話,表情和動作的變化,學會察言觀色,你會理解得更好。好,注意啊

師範背誦,表情和肢體語言隨文言文內容變化。

師:我說的對不對?表情和動作能幫你理解,好,像於老師這樣練一下吧,注意表情,語氣,聲音可以斷,但是意思不能斷氣不能斷。

師:個人練個人的,開始,也可以做動作,也可以站起來,起立,活潑一點,不要那麼死氣沉沉的?小朋友活潑一點,放鬆一點,你想做什麼動作,也可以模仿我。

師:我給你們起個頭好不好?這個故事有趣嗎?好玩嗎?

生:有趣

師:有趣就輕鬆的讀,不要崩這一張臉,笑眯眯地讀

師: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生演讀

師:我爲你們伴舞,不對不對,我爲你們伴背,不對不對,伴朗誦,總而言之,我給你加了一些動作,有意思嗎?學文言文很有意思的,放輕鬆一點,活潑一點,不要那麼緊張。

師:你們看你們自學時練習的朗誦,跟於老師自學時是不是不一樣啊,我是不是比你們讀的好一點,因爲我是老師,我是大人,理所當然應該比你們讀的好一點,因爲你們是小孩兒,理所當然的沒有我好,如果你們超過了老師那是天才,現在有沒有想和我比試的,誰願意當前面來,誰願意,那個男同學你願意和我比試嗎?願不願意,啊,願不願意和我比試一下

生:隨便

師:隨便那就是可以,是我揹你替我做動作,還是你揹我替你做動作,行不行,你做我也做,同學們話筒呢,話筒呢,時刻不要忘記別人,好,話筒給你,放開啊,做動作注意表情啊

師生互背互演,生先背師隨即糾正。

師:還是有點害怕還是有點放不開,但是已經很不容易了,老師給你鼓掌,請回。女同學有願意來的嗎,表演天才你推薦一名女同學,大膽的,喜歡錶演的,來,推薦一名女同學(走到該生面前),你還是吧,我就喜歡這樣的同學,你叫什麼名字

生:

師:是我揹你替我做動作,還是你揹我替你做動作?

生:石頭剪刀布?

師:啊?

生:石頭剪刀布?

師:什麼意思?你做動作還是我做動作?

生:我做吧

師:我是楊修啊,我在這站着,(師走動找位置)

生:我站這邊

師生互背互演,生先背師隨即糾正。

師:我做的好吧,回到座位上,語氣很好,就是臉上沒有戲,因爲你沒有京戲,所以你臉上沒有戲,如果你學了京戲,臉上就有戲了。好,繼續交流,我在備課的時候,讀到這一句“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讀到這個詞的時候,我腦海裏跳出一個問題,(在黑板上聰惠一詞後加問好號)產生一個問題,猜一猜於老師督導這句話的時候有什麼問題?

看誰能猜到我心眼裏去,你們讀到這句的時候會有什麼問題,我們交流一下,看咱們的問題是不是一樣,帶着腦袋進課堂。

生:楊修他怎麼聰明

師:聰明在哪裏?還有問題的嘛?握握手,你是這樣的問題,我也是這樣的問題,哎~楊修聰明在哪裏呢?怎麼能看出他聰明瞭呢?就出了那麼個問題,於是我帶着問題往下讀,一讀就讀明白了,你們讀明白了嗎?誰先說?我先說還是你先說?

師:好,你先說

生:因爲這個孔君平說楊修他們家姓楊,所以楊梅是他們家的果子,而楊修又以孔君平姓孔,說孔雀是他家鳥

師:通過這件事就可以看出他非常的聰明,非常好,讀完了這兩句話讀完了,就感到他非常的聰明,再說細一點,你看這個聰字,什麼旁,耳子旁,會聽有口有心叫聰,先從耳朵說起吧,一個字也行兩個字也行

生:他的耳朵很靈,能孔君平這句話聽出隱含義

師:叫會聽,嗯,他的耳朵非常的靈,非常的會聽,他聽出孔君平話裏的意思,話中話是什麼,孔君平的話中話是什麼,手舉高一點

生:楊梅是楊氏的果子

師:孔君平心裏會怎麼想,心裏會怎麼想,怎麼咱們班只有一個舉手的

生(指生回答):因爲那個楊氏之子,他姓楊他就想到楊梅

師:楊梅的第一個字也是

生:楊

師:請坐,你看孔君平是拿着楊修的什麼開玩笑,哎,拿着人家的姓開玩笑(板書楊梅),楊梅,楊修,楊修,楊梅,我和不逗他一逗,給他開個玩笑吧,看他是真聰明還是假聰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