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協議RIP 簡單介紹及實驗

Metric 度量值

 

動態路由 基於某種路由協議實現

 

動態路由特點

減少了管理任務

佔用了網絡帶寬

 

動態路由協議概述

路由器之間用來交換信息的語言

 

影響度量值的因素

跳數、帶寬、負載、時延、可靠性、成本

 

收斂

使所有路由表都達到一致狀態的過程(時間越短 學習越快)

 

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的比較

網絡中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互相補充

 

按照路由執行的算法分類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依據從源網絡到目標網絡所經過的路由器的個數選擇路由(RIP、IGRP)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綜合考慮從源網絡到目標網絡的各條路徑的情況選擇路由(OSPF、IS-IS)

 

RIP的基本概念

定期更新

鄰居(只向鄰居廣播)

廣播更新

全路由表更新

 

路由表的形成

路由器學習到直連路由

更新週期30s到時 路由器會向鄰居發送路由表

再過30s 第二個更新週期到了再次發送路由表

 

RIP度量值爲跳數

最大跳數爲15跳 16跳爲不可達

 

RIP更新時間

每隔30s發送路由器更新消息 UDP520端口

 

RIP路由更新消息

發送整個路由表信息

 

實驗拓撲圖

 

路由器的基本IP配置(環回接口是l0)

R0

 

R1

 

R2

 

R3

 

R4

 

R5

 

RIP配置

R0

 

R1

 

R2

 

R3

 

R4

 

R5

 

驗證

查看R0的路由表

 

查看R2的路由表

其中[120/2]  120代表管理距離(Distance)  2是度量值(跳數)

 

查看協議 協議爲rip version默認爲1 version2可支持VLSM(可變長子網掩碼)

version1不攜帶掩碼 不支持子網功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