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OSPF中關於DD交換的理解

[轉載]OSPF中關於DD交換的理解
    DD交換的過程,我就不說了,問題在於在DD交換末了,應該有三種情況,1、RT1先描述它的DBD,RT2沒描述完。2、RT1沒描述完他的DBD,而RT2描述完了他的DBD。3、RT1和RT2同時描述完(一般情況)
    第三種情況都知道,就不討論了。主要看第一和第二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因爲RT1是slaver,所以是RT2控制着DBD的同步,我們知道slaver是最先知道同步完成的,現在它描述完自己的DBD後,RT2發送I=0,M=1,MS=1,SEQ+1的DD報文過去,從應該隱士確認(Implicit Acknownledgment),直到RT2發送I=0,M=0,MS=1的DD報文過去,RT1知道同步過程完成,將RT2的狀態設爲LOADING或FULL,併發一個確認DD報,RT2知道同步,將RT1狀態設爲LOADING或FULL。
    第二種情況:當RT1收到RT2的I=0,M=0,MS=1,SEQ=X;的DD報文後,RT1因爲沒描述完它的DBD,所以發送:I=0,M=1,MS=0,SEQ=X+1;的顯式確認報文(Explicit Acknowledgment).然後因爲RT2已經描述完他的DBD了,但又因爲他控制着同步的過程(產生序列號),所以RT2繼續發送DD報文I=0,M=0,MS=1,SEQ=X+2;但這個DD報文不含任何LSA條目,就像它纔開始MASTER/SLAVER協商的DD一樣。
    上面的結論有一部分是和人討論得來的,一部分是自己理解的,當然不一定對,希望知道的朋友給我指正,因爲做實驗的話有一定難度(一個DD最大可以描述3274條LSA,這就是爲什麼第三種情況是一般我們看到的情況),所以無法驗證,先就這麼理解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