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 底層 原理(JDK 1.8)

前言

原來看過1.7的hashMap底層,1.8更新後也稍微看了一下,沒有進行仔細的總結,今天總結一下1.8底層的原理。本文只討論1.8的底層原理。以下全文爲1.8版本的

 

HashMap 數據結構

對於HashMap的數據結構,是老生常談了,面試的時候經常會被問道。底層數據結構爲數組+鏈表+紅黑樹,存儲的是Node節點,紅黑樹是TreeNode。

 

進行put操作

在進行put操作的時候,會調用putVal方法進行存儲,在調用方法的時候,key會進行哈希計算。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return putVal(hash(key), key, value, false, true);
    }
static final int hash(Object key) {
        // 獲取隨機數,防止過多的進行哈希碰撞。
        int h;
        return (key == null) ? 0 : (h = key.hashCode()) ^ (h >>> 16);
    }

然後看putVal 方法做了哪些操作

 final V putVal(int hash, K key, V value, boolean onlyIfAbsent,
                   boolean evict) {
        Node<K,V>[] tab; Node<K,V> p; int n, i;
        // 判斷 數組是否初始化 沒有初始化進行初始化操作
        if ((tab = table) == null || (n = tab.length) == 0)
            n = (tab = resize()).length;
        // i = (n - 1) & hash 進行取模運行,減少哈希衝突並且很平均的分佈在數組上
        // 如果數組下座標上是null
        if ((p = tab[i = (n - 1) & hash]) == null)
            // 創建newNode 節點,進行存儲, 除非是紅黑樹 否則hashMap都是node節點存儲
            tab[i]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else {
            // 如果不是null
            Node<K,V> e; K k;
            // 如果此位置只有一個值 進行比較 hash key 如果相等
            if (p.hash == hash &&
                ((k = p.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 替換該節點
                e = p;
            else if (p instanceof TreeNode)// 判斷該節點是不是紅黑樹
                // 進行紅黑樹存儲
                e = ((TreeNode<K,V>)p).putTreeVal(this, tab, hash, key, value);
            else {
                // 如果是鏈表 進行鏈表循環
                for (int binCount = 0; ; ++binCount) {
                    // 找到最好一個節點 存儲到鏈表最後一個節點下面
                    if ((e = p.next) == null) {
                        p.next = newNode(hash, key, value, null);
                        // 判斷長度是不是大於等於 8-1 
                        if (binCount >= TREEIFY_THRESHOLD - 1) // -1 for 1st
                            // 如果大於 轉換成紅黑樹
                            // 在進行轉換紅黑樹的時候,會進行判斷
                            // 如果HashMap中tab數組長度小於MIN_TREEIFY_CAPAITY
                            // 也就是小於64,不會轉換成紅黑樹,會進行擴容 調用resize()方法
                            // 這樣是爲了減少哈希衝突,這個特別注意
                            treeifyBin(tab, hash);
                        break;
                    }
                    // 如果找到相等的  進行替換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break;
                    p = e;
                }
            }
            if (e != null) { // existing mapping for key
                V oldValue = e.value;
                if (!onlyIfAbsent || oldValue == null)
                    e.value = value;
                afterNodeAccess(e);
                return oldValue;
            }
        }
        // 對HashMap 的操作進行增加
        ++modCount;
        // 判斷 增加後的數組長度是否大於臨界值 臨界值爲當前數據長的0.75
        if (++size > threshold)
            // 進行擴容
            resize();
        afterNodeInsertion(evict);
        return null;
    }

HashMap數組中存儲的節點是node,如果轉換成紅黑樹,節點就是TreeNode,可以自己看一看這兩個節點。然後來到主要的方法resize()。resize同時包含初始化數組和擴容的功能。

final Node<K,V>[] resize() {
        // 獲取數組拷貝
        Node<K,V>[] oldTab = table;
        int oldCap = (oldTab == null) ? 0 : oldTab.length;
        int oldThr = threshold;
        int newCap, newThr = 0;
        // 判定 數組長度 擴容大小等 
        // 擴容會進行當前數組長度一倍的擴容
        // 擴容值也進行一倍增加
        if (oldCap > 0) {
            if (oldCap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oldTab;
            }
            else if ((newCap = oldCap << 1) < MAXIMUM_CAPACITY &&
                     old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oldThr << 1; // double threshold
        }
        else if (oldThr > 0) // initial capacity was placed in threshold
            newCap = oldThr;
        else {               // zero initial threshold signifies using defaults
            newCap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newThr = (int)(DEFAULT_LOAD_FACTOR *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
        if (newThr == 0) {
            float ft = (float)newCap * loadFactor;
            newThr = (newCap < MAXIMUM_CAPACITY && ft < (float)MAXIMUM_CAPACITY ?
                      (int)ft : Integer.MAX_VALUE);
        }
        // 新的擴容值
        threshold = newThr;
        // 創建數組,初始化或者擴容
        @SuppressWarnings({"rawtypes","unchecked"})
            Node<K,V>[] newTab = (Node<K,V>[])new Node[newCap];
        // 數組新的拷貝
        table = newTab;
        // 如果數組拷貝不是空,就是擴容,否則就是初始化 直接返回
        if (oldTab != null) {
            // 進行拷貝數組遍歷 數據拷貝
            for (int j = 0; j < oldCap; ++j) {
                Node<K,V> e;
                // 獲取下座標上的節點數據拷貝 判斷是否爲null
                if ((e = oldTab[j]) != null) {
                    // 當前下座標節點 賦值爲null
                    oldTab[j] = null;
                    // 如果此節點就一個值,進行新數組長度的取模運算,放到新的數組節點上
                    if (e.next == null)
                        newTab[e.hash & (newCap - 1)] = e;
                    // 判斷此節點是不是紅黑樹
                    else if (e instanceof TreeNode)
                        // 進行紅黑樹節點拆分,拆分成兩顆樹
                        // 分別判斷兩兩顆樹長度是否小於等於6 然後進行轉換成鏈表
                        // 然後分別放置 前一個放到當前節點 另一個放到j+oldCap節點
                        ((TreeNode<K,V>)e).split(this, newTab, j, oldCap);
                    else { // preserve order
                        // 如果是鏈表 拆分成兩個鏈表
                        Node<K,V> loHead = null, loTail = null;
                        Node<K,V> hiHead = null, hiTail = null;
                        Node<K,V> next;
                        do {
                            // 獲取點前節點的下一個節點
                            next = e.next;
                            // 進行哈希取模運算 判斷放到哪個鏈表上
                            // 拆分成兩個鏈表
                            if ((e.hash & oldCap) == 0) {
                                if (loTail == null)
                                    loHead = e;
                                else
                                    loTail.next = e;
                                loTail = e;
                            }
                            else {
                                if (hiTail == null)
                                    hiHead = e;
                                else
                                    hiTail.next = e;
                                hiTail = e;
                            }
                        } while ((e = next) != null); // 如果e節點下一個不爲null 繼續循環
                        // 判斷不爲null
                        if (loTail != null) {
                            // 說明 最開始 loTail和loHead是同一個節點 開始節點
                            // 然後循環到最後 loHead還是開始節點
                            // 在循環中 loTail 不斷把新節點放置到前一個節點的下一個
                            // 然後把本身賦值爲新節點
                            // 這樣循環完 loTail就是最後一個節點 loHead 就是頭節點
                            // 把最後節點的下一個節點置null
                            loTail.next = null;
                            // 把當前鏈表防止到j位置上
                            newTab[j] = loHead;
                        }
                        if (hiTail != null) {
                            // 同上原理
                            hiTail.next = null;
                            // 把當前鏈表放置到新數組的 j+oldCap 的位置上
                            newTab[j + oldCap] = hiHead;
                        }
                    }
                }
            }
        }
        // 返回樹
        return newTab;
    }

以上就是put 操作的過程。由此可知

1. 如果不進行put操作,HashMap底層不會進行創建數組。put後進行初始化數組,默認初始化數組長度是16,擴容值爲當前數組長度的0.75。

   (如果指定了長度,那麼擴容後,數組長度也會是2的n次方,這樣是爲了減少哈希碰撞。)

2. 鏈表長度如果大於等於7,(不是8),會進行轉換紅黑樹操作。在紅黑樹轉換方法裏,還會進行判斷數組長度是否大於64,如果不大於,不轉換紅黑樹,進行擴容操作。否則進行轉換。(爲了減少哈希衝突)

3. 每次擴容,會進行當前數組長度一倍的擴容,擴容值也進行一倍的增加。

 

get操作就不進行講解,就是通過key進行哈希,計算在數組的位置,然後如果是鏈表,在鏈表裏遍歷查找。如果是紅黑樹,在紅黑樹裏遍歷查找。

 

HashMap 爲啥線程不安全

 HashMap線程原因是會丟失數據,不會進行死循環。(也有可能是我測試的數據量太小)

具體原因是在擴容的時候。每次擴容,都會把當前節點拷貝出來,然後置null。如果A線程把節點數據獲取,然後置null;B線程就會獲取null數據,處理下一個位置的數據,不管是哪個線程先完成擴容,都會丟失一部分數據。

而且不管是紅黑樹還是鏈表,都會拆分成兩個,兩個線程同時拆分,同時賦值,也會造成後一個線程會把前一個線程的數據給覆蓋掉。

 

以上就是對HashMap的總結,如果有問題可以一起討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