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陽真經

《九陽真經》和《九陰真經 》可以說是金庸小說裏最神奇也是最厲害的兩本武功祕籍。

  《九陽真經》在金庸小說中第一次出現是在《神鵰俠侶 》最後一回中,覺遠大師 憑藉此書震驚當時的絕世高手“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 ”等人,但經書也被尹克西 帶到了崑崙山 中;在九十多年之後,張無忌 在崑崙山的白猿腹中得到經書,並憑藉此經威震武林成爲一代大俠。
  《九陽真經》是達摩老祖手書在《楞伽經 》的夾縫中。
  《九陽真經》是完全不同於《九陰真經》的另一本經書,是一本武林絕頂的內功心法,經中並沒有記載武功招式.是武當派張三丰張真人的師傅覺遠 偶然得之,並非張三丰所創,金庸 在最新修改版本中將作者寫成與王重陽 斗酒的一位奇士,后王重陽將九陰真經借與此人看,此人覺得九陰真經陰氣太重,後躲進少林創作九陽真經,此功,可出氤氳紫氣,可隨意擴散到體內、體外,可刀槍不入,水火不侵,毒氣不生,物化不之,金剛不壞之軀也隨之而來。
  《九陽真經》練到最高境界是和少林派的最強內功不相上下的,實是武林中最強,最渾厚,最精湛的內功。
  《九陽真經》在覺遠大師圓寂之後分爲《武當九陽功》,《少林九陽功》和《峨嵋九陽功》;武當派與峨嵋派的創立與這本經書有很大的關聯。
  《九陽真經》心決:"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

。"

第一式:太極聚氣法
  面向東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鐘後,即採用順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陽氣自百會吸入下行,地下的陰氣由兩腳涌泉吸入上行,兩股真氣在丹田匯聚成太極形。並緩慢旋轉,意念或離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練習不少於一個時辰(二小時),三十天後即可練習下一步。 切記切記

第二式:氤氳紫氣
  
  使一股暖暖的真氣,從丹田向鎮鎖任督衝三脈的“陰蹺庫”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然後分兩支上行,經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上行經肩、背、頸而至“玉枕關”,此謂“逆運真氣通三關”,然後真氣向上越過頭頂百會,分五路下行,與全身氣脈會於中丹田,再分主次兩支,還合於丹田,入竅歸元,如此循環一週,身子便如灌甘露,丹田裏的真氣有似香菸繚繞,悠遊自在,那就是“氤氳紫氣”,此功練一年後即可練習下一步。(此步以盤坐式爲佳)

第三步:盤龍真訣
  當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面對太陽而坐,取五心朝天式,意守丹田三~五分鐘,然後意想太陽光化作五條火龍分別從百會、兩腳涌泉、兩手勞宮吸入,在丹田匯聚成一個火球。然後意念火球漸漸擴大,至上與宇宙重回。過後,再漸漸變小收回丹田,如此一擴一收,反覆練習。收功:意念火球又變成五條火龍由以上五處飛出。化成太陽,懸於本人腦後上方。
  在月亮剛剛升起的時候,接上法進行,不過火龍變成水龍,火球變爲水球,最後收功。五條火龍化作太陽變爲五條水龍化作月亮。總得以陽變陰爲準。

第四步:金剛之軀
  練法與第三步基本相同,但不需真的面對太陽和月亮,練火龍功需一極寒之地,練水龍功需一極熱之地。主旨:“陰中練陽,陽中練陰,陰陰陽陽,至陰至陽”。此功須七七四十九日苦修。

第五步:外功附助
  準備一個沙袋子(要小一點),每天手、肘、肩、頭、背、肋、膝、腳等全身各處,都要在沙袋上擊打,要由輕到重,細心體會反彈之力,同時配合呼吸。
  修煉《九陽神功》需有悟性、耐性、忍性之極。習成此功需九年大成。

九陽真經心法
  一舉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動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 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 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切記一靜無有不靜,靜須靜如山嶽.所謂他強由他強, 清風拂山岡.一動無有不動,動當動若江河,所謂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從此做去,一年半載 ,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爲我制,我不爲人制矣.
  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裏.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釐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髮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 工彌久而技彌精.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往復須有摺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靜是合,閤中寓開.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 ,乃可臻於縝密矣.
  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鬆開,氣向下沈.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靈活.吸爲合爲蓄,呼爲開爲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運氣 ,非以力使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變換在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接於兩肘,行於手指,總須完整一氣.發勁須沈著鬆淨,專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發.蓄勁如張弓, 發勁如放箭,運勁如抽絲.勁似鬆非鬆,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進後退,絲毫不亂.方能得機得勢,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動靜之機,在於陰陽,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湯,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佔煞,精神宜貴專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腿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 氣向下沈,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呼翕九陽,抱一合元 ,可名九陽神功.從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豫順以動,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變換虛實,捨己從人.須知陰陽相濟,方爲懂勁.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合不合規矩. 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閤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九陽真功

本來我並沒想寫這篇文章,但是見朋友們討論的實在太多,最多的就是鍾靈學了九陽神功會不會變人妖?這個問題讓我汗顏,覺得還是出來說明一下較好,而另一個問題就是九陽神功屬於佛家還是道家,也順便在這裏討論一下。

    首先,我想先說一下武功性質的大體劃分,在下認爲,一般武功可以分“陰”、“陽”、“柔”、“剛”幾種,基本上人人可練,只有一些極其特殊的功法,纔有可能限定修煉人羣。

    例如太極拳,佔了一個“柔”字,但是並不能說它是“陰柔”,這種功法男女老少都能練,和“陰”字實在扯不上邊,所以只能算中性武功。再說玄冥神掌雖然夠 “陰”,但是跟“柔”可掛不上邊,《倚天屠龍記》第二十五回寫道,張三丰道:“火工頭陀內功不行,外功雖然剛猛,可還及不上玄冥神掌,我的傷不礙事。”既然連火工頭陀的剛猛外功都比不上,可見玄冥神掌是內外兼修,剛猛無比,所以便佔個“剛”字,至此玄冥神掌可以說既陰又剛,雖然聽起來彆扭,可是確實如此。

    接下來看九陽神功,從名字上來看,九陽神功佔了個“陽”字,但這裏的“陽”並不能代表“至剛至陽”,在《神鵰俠侶》的第四十回,覺遠叫道:“君寶,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這句話明顯寫出,九陽神功的法門其實和太極拳有些相似,而這也是後來張三丰(張君寶)領悟太極拳的一些原因,再往後傳授給張無忌太極拳劍,他卻能在敵人的眼前一學就會,當場便用太極劍傷了“八臂神劍”方東白,而當時在場羣雄何其多也,能全部領悟者卻只有他一人,寫的雖然很神乎,但是這都體現出九陽神功“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之法,這是“至柔”的要領,那又何來九陽神功“至剛”一說?

    書中還有一處更能說明九陽神功的性質,記得《倚天屠龍記》中不止一次提到過,張無忌被敵攻擊後,對方的勁力全數反彈回去,這點可不是“至剛至陽”的武功所能辦到的,一般陽剛武功雖能擋住對方攻擊,卻不能將其反彈,類似少林寺的“金剛護體神功”、“金鐘罩”等,就好比你打一堵牆,最多打上去手會疼,但是這勁力絕對不會反回去,只有遇到“至柔”或中性的武功,才能產生這種反彈的效果,太極拳的“反彈之法”自然是其中的典範,“至剛”類的武功無非就是強橫、堅硬,這種武功不知道用什麼原理反彈?因此不能將反彈對手勁力的九陽神功歸在至剛一類,而九陽神功可以化解玄冥神掌的寒氣,所以“陽”這一字是佔定了,因此九陽神功最多稱其爲“至陽”,跟“陽剛”一說相去甚遠。

    其次,看一下女人能練何種武功?其實就算是陽剛或陰柔類武功,也並不分男女,雖然女人屬陰,男人屬陽,但是不等於她就練不了這類武功,也不等於她練了以後就會變人妖。

    如果說女人練不了陽剛類武學,男子豈不是也不能練陰柔類武功?但是韋一笑的寒冰綿掌,玄冥二老的玄冥神掌,都是“至陰”一類的功夫,怎麼沒見他們出問題?也沒見他們有變人妖的架勢,反而是更加兇殘,女人怕是很少有那麼殘忍的。既然男人“陰氣大盛”沒什麼影響,那麼女人“陽氣大盛”也不會有什麼負擔,而楊過練的玉女心經,純粹是女子武功,楊過可是《神鵰俠侶》中的主角啊,練了專門爲女人量身定做的“玉女心經”,也沒見他成爲人妖,所以說不能用男女不同來劃分陰陽類武功,這理由實在不太充分。

    而且細心的人可以看到,峨嵋的開山鼻祖郭襄把“峨嵋九陽功”當做峨嵋派絕學,那招威力其大的“佛光普照”便是以“峨嵋九陽功”爲基礎用出,女子能不能練九陽神功其實這裏就早有定論,至於女子學九陽神功就會變人妖,這點我實在不知道有什麼理論依據?難不成韋一笑、玄冥二老、楊過和郭襄,這些男練“至陰”武功,女練“至陽”武功的人都成了人妖?我寒!

    再次,來談一下九陽神功屬於佛家還是道家?書中“覺遠”一直覺得九陽神功爲達摩老祖所創,《倚天屠龍記》第二章寫過:“原來那九陽真經夾書在楞伽經的字旁行間,覺遠讀書又有點泥古不化,隨口背誦之際,竟連楞伽經也背了出來。”這段話寫出覺遠不過是見九陽神功在楞伽經中,才覺得是達摩老祖所創,雖然他讀書只是死記硬背,但是覺遠對佛法還是比較瞭解的,如果九陽神功屬於道家武功,那麼字裏行間應該更類似於道藏,而熟讀經書的覺遠不應該一點都體會不到。

    後來張三丰到武當山,也是第二章,有段話寫他所想,道:“達摩祖師是天竺人,就算會寫我中華文字,也必文理粗疏。這部九陽真經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後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託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夾縫之中。”後面又寫道:“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然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這裏張三丰所想九陽神功不是達摩祖師所創,但應該是少林寺僧人所寫,而後面他只是提到多讀道藏,並沒有說九陽神功屬於道家武功。

    再往後第九章有段俞蓮舟的話,是他敘述張三丰所想,俞蓮舟道:“恩師也猜想不出,他說或許這是少林寺後世的一位高僧所作,卻假託了達摩老祖的名頭。”可見在張三丰心中,還是覺得九陽神功爲少林和尚所創居高。

    我們還可以從“九陰真經”上看出一點影子,九陰真經可是黃裳編寫了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萬壽道藏”,接着被衆多高手圍攻,在窮荒絕地修煉了四十餘年,這才研究出“九陰真經”,如果說九陽神功也是道家武功,爲何跟九陰真經差別如此之大?想想九陰白骨爪,再看看催心掌,都是無堅不摧的絕學,跟九陽神功的“四兩撥千斤”之法大相違背。而且宋朝前面是唐朝,唐朝可是主信佛教,道家典籍自然不多,九陽神功如果是道家武學,那麼他的創造者應該是宋朝人,而且讀的道家書不應該比黃裳少,還有找高手比武這些實踐更是少不了的,但這樣一個人爲何卻一直默默無聞?所以九陽神功是道家武功的說服力不大,反到是佛家武功之說略佔上風,畢竟有個少林寺在那裏扛着,而且少林寺佛法昌盛,高手衆多,隨便你想看什麼佛經都能找到,還能找同門比武演練,就算是隻有內功,起碼也要有運勁法門,吐納之術,這些都要不斷嘗試,總不可能是憑空想出來的!但是這也是僅憑猜測,畢竟書中沒有具體寫出,我也是姑且這麼認爲,主要是我沒看到那段能很有力的證明九陽神功爲道家武功。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九陽神功不能算是“至剛至陽”的武學,只能算做一門“至陽”武功,而男子可以修煉 “至陰”絕學,女子自然可以修煉這門“至陽”武功,所以本書的設定纔會讓女子修煉九陽神功,而這並不會影響到什麼,好多朋友只看字面的意思就一口咬定九陽神功是一門“陽剛”類武功,這實在讓人很無奈,也沒什麼道理,還是先從《倚天屠龍記》仔細研究一下爲好。

    綜上所述,以上內容只是爲了表明女人練九陽神功並不會產生不良後果,以及九陽神功只能算“至陽”武學,而不能歸類於“陽剛”類武功,還有就是九陽神功是佛家武學的成分居多(這點意義不大,是佛家或是道家對本書並沒有影響,大家把它當成亦佛亦道也無所謂,哈哈),現在爲了顧及朋友們的感受,已經開始讓女主角練習小無相功,這下朋友們應該滿意了吧?呵呵。但是九陽神功的前兩卷不能不練,畢竟前兩卷練成後寒暑不侵、百毒不擾,這是《倚天屠龍記》中寫到的,而小無相功我卻不知道有這種效果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http://blog.csdn.net/jaminwm/archive/2009/12/18/5032172.asp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