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OME与KDE的发展

GNOME项目于1997年8月发起,创始人是当时年仅26岁的墨西哥程序员Miguel De Icaz
a。关于GNOME的名称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典故:Miguel到微软公司应聘时对它的ActiveX/CO
M model颇有兴趣,GNOME(Network Object Model )的名称便从此而来。GNOME选择完全
遵循GPL的GTK图形界面库为基础,因此我们也一般将GNOME和KDE两大阵营称为GNOME/GTK和
KDE/Qt。与Qt基于C++语言不同,GTK采用较传统的C语言,虽然C语言不支持面向对象设计
,看起来比较落后,但当时熟悉C语言的开发者远远多于熟悉C++的开发者。加之GNOME/GT
K完全遵循GPL版权公约,吸引了更多的自由程序员参与,但由于KDE先行一步,且基础占优
势,一直都保持领先地位。1999年3月,GNOME 1.0在匆忙中推出,稳定性奇差无比,以至
于许多人笑称GNOME 1.0还没有KDE 1.0 Alpha稳定,而同期的KDE 1.1.2无论在稳定性还是
功能上都远胜于GNOME,直到10月份推出的GNOME 1.0.55版才较好解决了稳定性问题,给G
NOME重新赢回声誉。由于思想分歧,当时GNOME的开发者与KDE的开发者在网络上吵得天翻
地覆,几乎达到相互仇视的地步。但不管怎么说,GNOME都跌跌撞撞迈出了第一步,尽管那
时KDE几乎是所有Linux发行版默认的桌面环境。

GNOME获得商业公司的支持

    进入2004年后,KDE与GNOME依然保持快速发展,KDE阵营分别在2月份和8月份推出3.2
、3.3版本,GNOME则在3月和9月推出2.6和2.8,两者的版本升级步幅旗鼓相当。到3.3版本
的KDE已经非常成熟,它拥有包括KOffice、Konqueror浏览器、Kmail套件、KDE即时消息在
内的一大堆应用软件,且多数都达到可用标准,功能上完全不亚于Windows 2000。而GNOM
E更是在此期间高速发展,GNOME 2.8版本的水准完全不逊于KDE 3.3,而且此时两者的技术
特点非常鲜明:GNOME讲究简单、高效,运行速度比KDE更快;KDE则拥有华丽的界面和丰富
的功能,使用习惯也与微软Windows较类似。商业支持方面,RedHat还是GNOME的铁杆支持
者,IBM、SUN、Novell、HP等重量级企业也都选择GNOME,而KDE的主要支持者暂时为SuSE
、Mandrake以及中科红旗、共创开源在内的国内发行商。2005年,厚积薄发的GNOME开始全
面反超,3月份的2.10、9月份的2.12让GNOME获得近乎脱胎换骨的变化,加之OpenOffice.
org 2.0、Firefox 1.5等重磅软件的出台让GNOME如虎添翼;KDE方面则分别在3月和11月推
出3.4和3.5,其中KDE 3.5也逼近完美境地,我们认为它的水平与GNOME 2.12不相伯仲。但
KDE在商业支持方面每况愈下,Novell在11月宣布旗下所有的商业性发行版将使用GNOME作
为默认桌面(仍会对KDE Libraries提供支持),SuSE Linux桌面版则会对KDE与GNOME提供
同等支持,而社区支持的OpenSuSE仍将使用KDE体系—但谁都明白GNOME将成为Novell的重
心,KDE只是活跃在免费的自由发行版中。


    到这里,我们发现一个颇富戏剧性的结局:致力于商业化的KDE反而失去了重量级商业
企业的支持,尽管一些中小规模的Linux企业因技术能力问题将继续支持KDE,但它的商业
前途有限。而遵循GPL、完全不以商业化为目的的GNOME反而在该领域大获成功。许多Linu
x发烧友都不明白为什么优秀的KDE会受到如此待遇,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没有哪一家重量
级企业喜欢受制于人,也许KDE的Qt不需要很多授权费,但谁知道TrollTech公司以后会不
会漫天要价?既然有免费的GNOME可以选择,那为什么不呢?基于此种理由,RedHat、Nov
ell两家最大的Linux企业和SUN都采用GNOME,而它们对GNOME的鼎力支持也让该项目可拥有
足够多的技术保证,为今后的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需要纠正一个可能的误解,虽然
Novell收购了Ximian,但RedHat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双方对GNOME的贡献都是相互共享的
,因为GNOME以GPL自由版权公约发行,合作即共赢。至于KDE项目,虽然它失去这些商业巨
头的支持,但没有能力转换桌面的中小Linux厂商将继续追随KDE,而且在非商业的社区Li
nux发行版中,KDE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


    虽然在商业方面存在竞争,GNOME与KDE两大阵营的开发者关系并没有变得更糟,相反
他们都意识到支持对方的重要性。如果KDE和GNOME无法实现应用程序的共享,那不仅是巨
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将导致Linux出现根本上的分裂。事实上,无论是GNOME的开发者还是
KDE的开发者,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为Linux开发最好的图形环境,只是因为理念
之差而分属不同的阵营。KDE与GNOME的商业竞争对开发者们其实没有任何利益影响(只有
TrollTech会受影响),基于共同的目的,KDE与GNOME阵营大约从2003年开始逐渐相互支持
对方的程序—只要你在KDE环境中安装GTK库,便可以运行GNOME的程序,反之亦然。经过两
年多的努力,KDE和GNOME都已经实现高度的互操作性,两大平台的程序都是完全共享的,
例如你可以在GNOME中运行Konqueror浏览器、Koffice套件,也可以在KDE中运行Evolutio
n和OpenOffice.org,只不过执行本地程序的速度和视觉效果会好一些。在未来一两年内,
KDE和GNOME将进行更高等级的融合,但两者大概永远都不会合为一体—GNOME还是GNOME,
KDE也还是KDE。或许你觉得这是浪费开发资源而且很可能让用户无从选择,但我们告诉你
这就是Linux,它与Windows和Mac OS X有着绝然不同的文化。更何况全球有越来越多自由
软件开发者(所以不必担心浪费开发资源),Linux用户的使用偏好也不可能总是相同,保
持两个并行发展的图形环境项目没有什么不妥。至于GNOME项目和KDE项目的开发者们,曾
经因为理念不同而吵得天翻地覆,但他们现在尽释前嫌,因为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其实
彼此需要,团结在一起可以让他们在硬件厂商面前有更大的发言权,从而促使厂商在推出
Windows驱动的同时也提供相应的Linux版本,而且彼此可以相互借鉴优秀的设计,确保Li
nux拥有一个最出色的图形桌面环境。



    GNOME的转机来自于商业公司的支持。当时Linux业界的老大RedHat很不喜欢KDE/Qt的
版权,在GNOME项目发起后RedHat立刻对其提供支持。为了促进GNOME的成熟,RedHat甚至
专门派出几位全职程序员参与GNOME的开发工作,并在1998年1月与GNOME项目成员携手成立
了RedHat高级开发实验室。1999年4月,Miguel与另一名GNOME项目的核心成员共同成立He
lix Code公司为GNOME提供商业支持,这家公司后来更名为Ximian,它事实上就成为GNOME
项目的母公司,GNOME平台上的Evolution邮件套件便出自该公司之手。进入2000年之后,
一系列重大事件接连发生,首先,一批从苹果公司出来的工程师成立Eazel公司,为GNOME
设计用户界面和Nautilus(鹦鹉螺)文件管理器。同年8月,GNOME基金会在Sun 、RedHat
、Eazel、Helix Code(Ximian)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成立,该基金会负责GNOME项目的开发
管理以及提供资金,Miguel本人则担任基金会的总裁。此时,GNOME获得许多重量级商业公
司的支持,如惠普公司采用GNOME作为HP-UX系统的用户环境,SUN则宣布将StarOffice套件
与GNOME环境相整合,而GNOME也将选择OpenOffice.org作为办公套件,IBM公司则为GNOME
共享了SashXB极速开发环境。同时,GNOME基金会也决定采用Mozilla作为网页浏览器。KD
E阵营也毫不示弱,在当年10月份推出万众瞩目的KDE 2.0。KDE 2.0堪称当时最庞大的自由
软件,除了KDE平台自身外,还包括Koffice办公套件、Kdevelop集成开发环境以及Konque
ror网页浏览器。尽管这些软件都还比较粗糙,但KDE 2.0已经很好实现了Matthias Ettri
ch成立KDE项目的目标。也是在这个月,TrollTech公司决定采用GPL公约来发行Qt的免费版
本,希望能够以此赢得开发者的支持。这样,Qt实际上就拥有双重授权:如果对应的Linu
x发行版采用免费非商业性的方式进行发放,那么使用KDE无须向TrollTech交纳授权费用;
但如果Linux发行版为盈利性的商业软件,那么使用KDE时必须获得授权。由于TrollTech是
商业公司且一直主导着KDE的方向,双许可方式不失为解决开源与盈利矛盾的好办法。Tro
llTech宣称,双许可制度彻底解决了KDE在GPL公约方面的问题,但RedHat并不喜欢,RedH
at不断对GNOME项目提供支持,希望它能够尽快走向成熟,除RedHat之外的其他Linux厂商
暂时都站在KDE这一边,但他们同时也在发行版中捆绑了GNOME桌面。

    在2001-2002年,火热一时的Linux运动开始陷入低潮期,几乎所有的厂商都发现桌面
Linux版本不可能盈利,而易用性的不足也让业界不看好Linux进入桌面的前途。但在服务
器市场,Linux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直接对UNIX和Windows Server造成威胁。不过,秉承自
由软件理念的开发者们并不理会外界的论调,他们一直将Linux桌面化作为目标,GNOME项
目和KDE项目都在这期间获得完善发展。2001年4月,GNOME 1.4发布,它修正了之前版本的
Bug,功能也较为完善,但在各方面与KDE依然存在差距;同年8月,KDE发展到2.2版本。2
002年4月,KDE跳跃到3.0版本,它以Qt 3.0为基础,各项功能都颇为完备,具备卓越的使
用价值;两个月后,GNOME阵营也推出2.0版本,它基于更完善的GTK 2.0图形库。进入到2
003年后,KDE与GNOME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技术较量。1月份,KDE 3.1推出,而GNOME 2.4则
在随后的2月份推出,两大平台都努力进行自我完善。也是在这一年,Linux商业界出现一
系列重大的并购案:1月份,Novell公司宣布收购德国的SuSE Linux,而SuSE Linux是地位
仅次于RedHat的全球第二大Linux商业企业;8月,Novell接着将GNOME的母公司Ximian收归
旗下。这两起并购案让Novell成为实力与RedHat不相上下的强大Linux企业,而Novell和R
edHat就成为能够影响Linux未来的两家企业。在图形环境上,SuSE一向选择KDE,并在KDE
身上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在被Novell并购后,SuSE的桌面发行版尽管还侧重于KDE,但同样
不喜欢Qt授权的Novell已经开始向GNOME迁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