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學&哲學&科學】——生命、意識、五行、易經、量子之第二篇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學&哲學&科學】——生命、意識、五行、易經、量子之第二篇

 

 

目錄

生命科學

宏觀的世界

微觀的細胞

客觀的現實真是客觀存在的嗎—人類當前的已知手段很難去探索已知世界以外的東西


 

 

生命科學

宏觀的世界

       宇宙的年齡到現在爲止,已經137.5億年太陽系年齡爲46億年,地球生命年齡35億年(從最簡單的生命算起)。其中,恐龍統治地球竟然將近2億年,而直立行走的人類出現不過區區40~50萬年,有文字記載的人類歷史只有五千年

       如果把宇宙史同比縮短爲1個月的話,那麼太陽系只存在了10天,恐龍統治地球長達8個小時,人類停留了2分鐘,而人類文明史僅僅1秒鐘,這人類的一秒鐘已經給這個世界造成了不可思議的變化

       宇宙的大小,直徑爲930億光年。宇宙有多浩渺?宇宙中,有差不多有2000億個類似銀河系這樣的星系,每個銀行系中,大約有2000億個像太陽大的星系,在太陽系中,地球其實是非常微不足道的,只佔有整個質量不到0.05%。在這樣的一個星球上,我們試圖理解這個宇宙、這個世界,試圖談論未來。下圖爲Earth Rise。

 

 

微觀的細胞

       核小體是由DNA和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基本結構單位。每個核小體由146bp的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1.75圈形成。核小體核心顆粒之間通過50bp左右的連接DNA相連。H1結合在盤繞在八聚體上的DNA雙鏈開口處,核小體的形狀類似一個扁平的碟子或一個圓柱體,此時DNA的長度壓縮7倍,稱染色質纖維。染色質就是由一連串的核小體所組成。當一連串核小體呈螺旋狀排列構成纖絲狀時,DNA的壓縮包裝比約爲40。纖絲本身再進一步壓縮後,成爲常染色質的狀態時,DNA的壓縮包裝比約爲1000。有絲分裂時染色質進一步壓縮爲染色體,壓縮包裝比高達8400,即只有伸展狀態時長度的萬分之一。

 

 

客觀的現實真是客觀存在的嗎—人類當前的已知手段很難去探索已知世界以外的東西

       我們現在瞭解的世界是客觀的嗎?我們能夠了解已知手段是研究範圍之外的世界嗎?因爲是由於人類五種感官的限制,人類已知物質和能量的存在形式只佔宇宙中估算存在形式的4%,剩餘的96%既看不到也認知不到,但是卻是客觀存在的,其中絕大部分是能量存在形式,但是有23%是叫暗物質。物理的認知是兩個物質不能在同一個空間存在,但是暗物質和人體沒有強相互作用,沒有電磁力,只有弱相關作用(還是預測的),只有萬有引力。如果不存在電磁力的時候,人類就失去了所有的感知。其實五種感官,認知這個世界,主要是靠視覺,視覺是視網膜細胞對電磁波的感受,而且很窄(290nm~700nm)。其實,有很多生物和人類的感知是很不一樣的,是非常很了不起的,比如蜜蜂可以看到近紫外和遠紫外,對,蜜蜂採蜜不是看到的鮮花而是看打花蕊的紫外,再比如金魚,能看到遠紅外和近紫外。這時候,考慮一下我們人類,你敢說兩個人對紅色的感知是完全一樣的嗎?存在不一樣的可能性的,如何證明?其實是證明不了的,我們人類看到的完全是主觀世界,沒有所謂的客觀世界。未來,我們人類是要用已知的手段去感知那些無法感知的世界。

       時空定義的困惑,信息的存在形式。時間存在嗎?答案可能是NO,其實,宇宙中不存在時間概念。時間就是運動,比如一年的定義是地球公轉一圈,一天是地球自轉一圈,這叫是時間的定義,時間其實是一個空間的維度。

 

 

參考文章:部分內容源自源自施一公教授的演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