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性能优化—基础篇

内容学习自美团技术团队和马中华老师,向前辈致敬。

1 Spark开发中性能优化的基本原则

  • 避免创建重复的RDD
val rdd1 = sc.textFile("hdfs://192.168.0.1:9000/hello.txt")
rdd1.map(...)
val rdd2 = sc.textFile("hdfs://192.168.0.1:9000/hello.txt")
rdd2.reduce(...)
  • 尽可能复用同一个RDD
    比如说,有一个RDD的数据格式是key-value类型的,另一个是单value类型的,这两个RDD的value数据是完全一样的。那么此时我们可以只使用key-value类型的那个RDD,因为其中已经包含了另一个的数据。对于类似这种多个RDD的数据有重叠或者包含的情况,我们应该尽量复用一个RDD,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RDD的数量,从而尽可能减少算子执行的次数。
  • 对多次使用的RDD进行持久化
    rdd.cache()
  • 尽量避免使用shuffle类算子
    shuffle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分布在集群中多个节点上的同一个key,拉取到同一个节点上,进行聚合或join等操作。
    shuffle过程中,各个节点上的相同key都会先写入本地磁盘文件中,然后其他节点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拉取各个节点上的磁盘文件中的相同key。而且相同key都拉取到同一个节点进行聚合操作时,还有可能会因为一个节点上处理的key过多,导致内存不够存放,进而溢写到磁盘文件中。因此在shuffle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大量的磁盘文件读写的IO操作,以及数据的网络传输操作。磁盘IO网络数据传输也是shuffle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能避免则尽可能避免使用xxxByKey(reduceByKey、sortByKey、groupByKey等)、join、distinct、repartition等会进行shuffle的算子,尽量使用map类的非shuffle算子。这样的话,没有shuffle操作或者仅有较少shuffle操作的Spark作业,可以大大减少性能开销。
  • 使用map-side预聚合的shuffle操作
    shuffle类算子的三个缺点:磁盘IO、网络数据传输、数据倾斜。
    所谓的map-side预聚合,说的是在每个节点本地对相同的key进行一次聚合操作,类似于MapReduce中的本地combiner。map-side预聚合之后,每个节点本地就只会有一条相同的key,因为多条相同的key都被聚合起来了。其他节点在拉取所有节点上的相同key时,就会大大减少需要拉取的数据数量,从而也就减少了磁盘IO以及网络传输开销。
    通常来说,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使用reduceByKey或者aggregateByKey算子来替代掉groupByKey算子。因为reduceByKey和aggregateByKey算子都会使用用户自定义的函数对每个节点本地的相同key进行预聚合。而groupByKey算子是不会进行预聚合的,全量的数据会在集群的各个节点之间分发和传输,性能相对来说比较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