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成癮者智商低於常人 八大特徵診斷是否上癮

網絡依賴之統計

  最小成癮者年僅8歲

  民盟北京市委的本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中指出,本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爲13萬多人,佔14.8%。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所長許燕教授曾說:我們一般把網絡依賴叫做“網絡成癮綜合徵”,目前還沒有把它作爲一種正式界定的疾病納入到診斷體系當中去。可以說,它是對網絡的一種過度依賴,表現爲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網上操作時間超過一般的限度,以此來獲得心理滿足。當網絡依賴失控,對人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就把它當作心理上的一種障礙來看待。

  據悉,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癮症發病率高達15%,人數高達244萬,互聯網已成爲部分青少年的“電子海洛因”。

  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有5%到10%的互聯網使用者存在網絡依賴傾向,其中青少年中存在網絡依賴傾向的約佔7%。與很多國家相比,我國中學生中使用互聯網的人數比例較高,時間較長,平均每週使用時間爲8.98小時,假期高達21.34小時。

  民盟北京市委在其提交的本市中學生網絡成癮調查報告中指出,目前,本市青少年網絡成癮者爲13萬多人,佔14.8%。青少年上網成癮者的年齡主要集中在小學六年級至大學一年級之間,並且有越來越小的趨勢。在接受心理治療的小網蟲中,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網絡依賴之危害

  成癮者道德認識模糊

  沉湎於網絡遊戲的孩子會淡化虛擬與現實的差異,誤認爲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近日,北京心理諮詢中心爆出一條消息:該中心在貴陽、南京等地採樣調查測試後發現,長期上網、沉湎於網絡遊戲的孩子,其智力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導致智商下降到正常孩子的標準水平線以下。調查發現,不常上網、玩電子遊戲的青少年,其智力發育基本正常,而經常上網並已成依賴的孩子,有些人的智商甚至達不到正常值。

  心理諮詢師孫欲曉說,不分晝夜地坐在電腦前,沉湎於虛擬世界,生活習慣、新陳代謝、生物鐘都被破壞了,怎麼可能對智力發育有好處呢?因迷戀網絡而無心學習、學業不佳已形成惡性循環。最近發生的81名上海大學生因沉迷網絡、無法完成學業而被集體退學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國內外的研究還表明,青少年長期沉湎於網絡中,除影響頭腦發育外,還會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發緊張性頭疼、焦慮,甚至導致死亡。  

  調查發現,網絡遊戲已成爲青少年上網首選目的,比例在四成以上。網絡遊戲一般以“攻擊、戰鬥、競爭”爲主,未成年人長期玩飛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會模糊道德認識,淡化虛擬與現實的差異,誤認爲通過傷害他人而達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  

  網絡依賴之症狀

  成癮者延遲滿足能力差

  一般來講,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癮,並會存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難。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測量與評價研究所所長許燕教授認爲:家長可以通過觀察孩子的特徵來判斷是否有網絡依賴傾向。“T型人格”是一種愛尋求刺激的、愛冒險的人格特徵,它分爲T+型和T-型。

  T+型從事的冒險活動是被社會所認可的;T-型所從事的冒險就是不被社會所認可的,他尋求的這種刺激可能對他的成長是負面的,對這種孩子就要特別注意,一定要正確引導,讓他接觸到健康的活動。

  還有一個特徵是延遲滿足能力差。比如一個孩子產生某種需求時立刻就要滿足,否則就要鬧,而不考慮滿足這種需求的時間和條件。一般來講,延遲滿足能力比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癮。比如說有的小孩子,一看見某個玩具,就要你必須馬上給我買,當時不買就鬧得特別厲害;還有的孩子說我特別喜歡這個玩具,但是他爸爸說,你只要期末考試成績考好了,就給你買,孩子經過努力得到了玩具。家長通過對孩子的慾望的控制使得孩子朝着比較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培養一種延遲滿足的能力。

  有網絡依賴傾向的孩子還有一些人格特點,比如人際交往困難,內心敏感,尤其是一些男孩子。網絡成癮的男孩子大都性格內向、對事情特別專注。而這些害羞、內向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比較容易受挫。  

  網絡依賴之戒除

  訓練營封閉助“脫敏”

  專家將針對營員的個案特徵和依賴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  

  1月22日至28日,利用學生寒假期間,在懷柔訓練基地採用素質拓展和心理測試相結合的方式,對營員進行爲期8天的封閉式訓練和矯治。訓練營成員中最小的16歲,最大24歲,營員們將接受系統的、專業的戒除治療,專家將針對營員的個案特徵和依賴程度,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用相對封閉管理的環境對依賴者進行系統脫敏,使之建立新的行爲定式。

  此次北京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訓練營,標誌着“北京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虹'計劃”進入具體實施階段。該計劃是由北京市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於去年共同啓動的。該計劃主要包括4個步驟:成立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研究中心;開辦市青少年網絡依賴戒除訓練營;舉辦網絡依賴戒除名家系列公益講座。

  “訓練營是以心理治療爲主,最終是要這些青少年迴歸現實社會,勇於與人交往,”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高文斌說,“現實社會中的激烈競爭和衝突,讓不少青少年沉迷、躲避於相對簡單的網絡虛擬世界中。而我們這次安排了很多集體項目,讓青少年找到現實中的快樂,並告訴他們虛擬世界中的快樂是無法解決現實問題的。”

  訓練營結束後,專家和青年志願者還將對每名營員進行定期的跟蹤和回訪,進一步鞏固訓練效果,在全市青少年網絡依賴傾向者中廣泛推廣“虹”計劃。

  晨報記者 馬多思

  ●最新消息

  訓練營婉拒媒體

  記者在採訪中見到,多家媒體想進入訓練營跟蹤採訪這些青少年的訓練生活情況,但都被婉言謝絕了。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張副所長說,這樣做的原因主要有二個:首先是不少參加訓練的網絡依賴者希望組織者能保護他們的隱私,不願意接受媒體採訪。其次是此次訓練營很多訓練方法還處在研究階段,最終的效果尚無定論,不便過分宣傳。

  在開營儀式上,研究人員告訴記者,爲照顧當事人和家長的情緒,報道時最好用“網絡依賴”這個詞。一位訓練營學員家長神情氣憤地說:“用'癮君子'來形容網絡依賴者,不僅讓孩子很生氣,也影響了孩子參加訓練的心情。”

  在整個採訪活動中,記者不僅無法見到參訓學員,而且被告之就算看到學員也不得隨意拍攝。  

  ●自我診斷

  “網癮綜合徵”八大特徵

  怎麼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對網絡遊戲上了癮?國外心理學家提出八項標準可以自我診斷“網癮綜合徵”:

   是否覺得上網已佔據了你的身心?

   是否覺得只有不斷增加上網時間才能感到滿足,從而使得上網時間經常比預定時間長?

   是否無法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

   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原因不能上網時,是否會感到煩躁不安或情緒低落?

   是否將上網作爲解脫痛苦的唯一辦法?

   是否對家人或親友隱瞞迷戀因特網的程度?

   是否因爲迷戀因特網而面臨失學、失業或失去朋友的危險?

   是否在支付高額上網費用時有所後悔,但第二天卻仍然忍不住還要上網?

   如果你有4項或4項以上表現,並已持續一年以上,那就表明你已患上了“網癮綜合徵”。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