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錄和文件處理命令

1. 目錄處理命令
  • 創建目錄: mkdir - make directories
    注1:mkdir /tmp/joncy/study /tmp/joncy/enjoy 一個命令創建多個目錄;
    注2:mkdir -p /tmp/joncy/a/b/c 遞歸創建;
  • 切換目錄:cd - change direcotry
    注1:linux中的cd命令,沒有後面的目錄,只輸入cd回車是直接進入用戶主目錄;
    注2:cd … 返回上一級,和windows不同在於Windows中沒有空格;
  • 顯示當前目錄:pwd - print working direcotry
  • 刪除空目錄:rmdir - remove empty direcotry
    注1:刪除空目錄,目錄下面不能有任何東西
  • 複製文件或目錄:cp - copy
    注1:複製文件 cp /tmp/joncy/a.txt /home
    注2:如果複製的是目錄 cp -r /tmp/joncy /root 必須加r 注意區分大小寫
    注3:當複製文件後,發現被複制過去的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是操作的時間,那麼當我們複製一個日誌文件的時候,我們很可能不想去改變它的最後的修改時間,可以用cp -p /root/install.log /tmp。
    注4:文件改名,在複製過程中直接改 cp -r /tmp/joncy/a /root/b,注意如果是文件夾記得加上-r。
  • 剪切文件、改名:mv - move
    注1:如下圖,用相對路徑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2:同樣和cp,可以進行文件目錄在剪切過程中改名 cp /tmp/joncy/a /root/b
    注3:在當前目錄下改名 mv joncy acai
  • 刪除文件:rm - remove
    注1:在windows中有兩次後悔的機會,但是在linux只會詢問你一次;
    注2:刪除的文件能夠恢復過來嗎?答案是看情況不是所有的刪除都能恢復或者完全恢復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工作中,在刪除之前做好相應的備份,不管你有沒有進行刪除操作,要做好備份;第二個就是如果發生了誤刪除,不要對你的硬盤進行過程的讀寫操作,比如查找等等,操作過多,數據恢復可能性越小;專業做數據恢復的公司的價格貴的嚇人,所以一般儘量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注3:從下圖我們可見如果刪除的時候會詢問是否刪除普通文件,rm -f 文件回車表示強制刪除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注4:刪除目錄需要加上rm -rf來刪除目錄,避免很多次的詢問;
    注5:千萬不要執行rm -rf /操作 系統會直接崩潰;
2. 目錄處理命令
  • 創建文件:touch
    注1:在windows中像* ,?,《》特殊符號都是不可以使用的,但是在linux中是可以的,處了這個表示根目錄的/不能用之外,幾乎所有的都是合法的。不過並不推薦這樣用,會給自己製造麻煩
    注2:創建帶空格的目錄需要加上touch “program files”,如果不加表示創建兩個目錄。不建議用空格作爲文件名的組成部分;
  • 瀏覽文件:cat
    注1:cat /etc/issue cat -n /etc/issue帶行號
    注2:cat命令不適合瀏覽大文件
    注3:cat反過來寫tac就可以用來倒着顯示文件內容
  • 分頁顯示文件內容:more
    注1:空格或者F往後翻頁,按回車一行一行往下翻,找到想要的內容按q退出就可以了
    注2:more命令不能往回翻
  • 分頁顯示內容(可向上翻頁):less
    注1:page up一頁一頁網上翻,↑ 可以一行一行往上翻;
    注2:除了向上翻頁,還可以進行搜索,按/搜索 ,搜索之後高亮顯示,n表示next,翻看下一個找到的關鍵詞;
  • 查看文件前幾行:head
    注:head -n 20 /etc/services 不指定行號默認顯示前10行,一般常用來看shell腳本的註釋;
  • 查看末尾幾行:tail
    注:格式和head一樣,tail -f /var/log/messages 如果這個信息發送變化 -f 就會動態地顯示這個變化;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