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HTTP協議請求頭信息

轉載:https://blog.csdn.net/wangzhen_csdn/article/details/80776991

 

---------------   General   ---------------
 Request URL:  資源的請求地址

 Request Method:  HTTP方法( GET/POST/HEAD... )

 Status Code:  相應狀態碼 ( 
   200: 成功
   300: 資源、信息錯誤
   400: 客戶端錯誤
   500: 服務端錯誤
 )

 Remote Address: Remote Address代表的是當前HTTP請求的遠程地址,即HTTP請求的源地址。

 Referrer Policy: 來源協議 (
   no-referrer: 任何情況下都不發送referer,
   unfafe-url: 任何情況下都顯示完整的referer,
   origin-when-cross-origin: 跨域時發送origin
 )

---------------   Response Headers (響應頭部)  ---------------
accept-ranges: 表明服務器是否支持指定範圍請求及哪種類型的分段請求,例如:Accept-Ranges: bytes

age: 從原始服務器到代理緩存形成的估算時間(以秒計,非負)

cache-control:  指定請求和響應遵循的緩存機制(
  no-cache: 不能緩存
  ......
 )

content-length: 響應體的長度

content-type:  顯示此HTTP請求提交的內容類型。

date: 消息發送的時間

etag: 請求變量的實體標籤的當前值

expires: 響應過期的日期和時間

last-modified:  請求資源的最後修改時間

server: web服務器軟件名稱

status:  相應狀態碼

---------------   Respinse Headers   ---------------
accept-ranges: WEB服務器表明自己是否接受獲取其某個實體的一部分(比如文件的一部分)的請求。bytes:表示接受,none:表示不接受。

age: 當代理服務器用自己緩存的實體去響應請求時,用該頭部表明該實體從產生到現在經過多長時間了。

content-length: WEB服務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對象的長度或尺寸,例如:Content-Length: 26012

content-type: WEB 服務器告訴瀏覽器自己響應的對象的類型。例如:Content-Type:application/xml

etag: 就是一個對象(比如URL)的標誌值,就一個對象而言,比如一個html文件,如果被修改了,其Etag也會別修改,所以,ETag的作用跟Last-Modified的作用差不多,主要供WEB服務器判斷一個對象是否改變了。比如前一次請求某個html文件時,獲得了其 ETag,當這次又請求這個文件時,瀏覽器就會把先前獲得ETag值發送給WEB服務器,然後WEB服務器會把這個ETag跟該文件的當前ETag進行對比,然後就知道這個文件有沒有改變了。

expires: WEB服務器表明該實體將在什麼時候過期,對於過期了的對象,只有在跟WEB服務器驗證了其有效性後,才能用來響應客戶請求。是 HTTP/1.0 的頭部。例如:Expires:Sat, 23 May 2009 10:02:12 GMT

last-modified: WEB服務器認爲對象的最後修改時間,比如文件的最後修改時間,動態頁面的最後產生時間等等。例如:Last-Modified:Tue, 06 May 2008 02:42:43 GMT

server: WEB 服務器表明自己是什麼軟件及版本等信息。例如:Server:Apache/2.0.61 (Unix)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