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Python3 序列

序列簡介

	序列是一種數據存儲方式,用來存儲一系列的數據。在內存中,序列就是一塊用來存放
多個值的連續的內存空間。		

比如一個整數序列[10,20,30,40],可以如下示意表示:
序列存儲示意圖
由於 Python3 中一切皆對象,在內存中實際是按照如下方式存儲的: a = [10,20,30,40]
序列的存儲方式
所以,從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序列中存儲的是整數對象的地址(即id(obj)),而不是整數對象的值。
注:Python 中常用的序列結構有: 字符串、列表、元組、字典、集合

一、字符串

在Python 3中,字符串有着更明確的意思:字符串是由Unicode碼點組成的不可變序列。

字符串是一種序列,這意味着它具備序列類型都支持的操作:

以下的s、t皆表示序列,x表示元素**
x in s  # 若s包含x,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x not in s  # 若s包含x,返回False,否則返回True
s + t  # 連接兩個序列
s * n  # s複製n次
s[i]   # s的索引第i項
s[i:j] # s切片從第i項到第j-1項
s[i:j:k]  #  s切片從第i項到第j-1項,間隔爲k
len(s)  # s的長度
min(s)  # s的最小元素
max(s)  # s的最大元素
s.index(x) # x的索引位置
s.count(x)  # s中出現x的總次數

注:字符串序列是一種不可變序列,這意味着它不能像可變序列一能,進行就地修改。

	例如,在字符串“Python”的基礎上拼接“Cat”,得到字符串“PythonCat”,新的字符串是一個
獨立的存在(即有了新的地址id(obj)),它與基礎字符串“Python”並沒有關聯關係。

擴展知識:

	字符串這種序列與其它序列(如列表、元組)的不同之處在於,它的“元素”限定了
只能是Unicode碼點。Unicode碼點是什麼呢?簡單理解,就是用Unicode編碼的字符。
那字符是什麼呢?字符是人類書寫系統的各類符號,例如阿拉伯數字、拉丁字母、
中文、日文、藏文、標點符號、控制符號(換行符、製表符等)、其它特殊符號(@#¥%$*等等)。
那Unicode編碼又是什麼呢?Unicode別名是萬國碼、國際碼,它是一種適用性最廣的、
將書寫字符編碼爲計算機數字的標準。
	歷史上,人類創造了多種多樣的字符編碼標準,例如ASCII(1963年)編碼,
以西歐語言的字符爲主,它的缺點是隻能編碼128個字符;例如GB2312(1981年),
這是中國推出的編碼標準,在兼容ASCII標準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對日文、俄文等字
符的編碼,但缺點仍是編碼範圍有限,無法表示古漢語、繁體字及更多書寫系統的字符。
	Unicode編碼標準於1991年推出,至今迭代到了第11版,已經能夠編碼146個書寫
系統的130000個字符,可謂是無所不包,真不愧是“國際碼”。Unicode編碼其實是一個
二進制字符集,它建立了從書寫字符映射成唯一的數字字符的關係,但是,由於各系統
平臺對字符的理解差異,以及出於節省空間的考慮,Unicode編碼還需要再做一次轉換,
轉換後的新的二進制數字才能作爲實際存儲及網絡傳輸時的編碼。這種轉換方式被稱爲
Unicode轉換格式(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簡稱爲UTF),它又細分爲UTF-8、
UTF-16、UTF-32等等方式。我們最常用的是UTF-8。爲什麼UTF-8最常用呢?因爲它是
可變長度的編碼方案,針對不同的字符使用不同的字節數來編碼,例如編碼英文字母時,
只需要一個字節(8個比特),而編碼較複雜的漢字時,就會用到三個字節(24個比特)。

二、列表

	列表:用於存儲任意數目、任意類型的數據集合。 列表是內置可變序列,是包含多個
元素的有序連續的內存空間。
	列表定義的標準語法格式: a = [10,20,30,40] 
	其中,10,20,30,40 這些稱爲:列表 a 的元素。 
	列表中的元素可以各不相同,可以是任意類型。比如: a = [10,20,'abc',True] 

列表對象的常用方法彙總如下:
列表的常用語法
注:Python 的列表大小可變,根據需要隨時增加或縮小。 其中,字符串和列表都是序列類型,一個字符串是一個字符序列,一個列表是任何元素的序列。

示例代碼:

>>> list = [1,2,3]
>>> list
[1, 2, 3]
>>> list.append(4)
>>> list
[1, 2, 3, 4]
>>> list2 = ['love', 'abc', True]
>>> list2
['love', 'abc', True]
>>> list.extend(list2)
>>> list
[1, 2, 3, 4, 'love', 'abc', True]
>>> list.insert(1,'U')
>>> list
[1, 'U', 2, 3, 4, 'love', 'abc', True]
>>> list.remove(1)
>>> list
['U', 2, 3, 4, 'love', 'abc', True]
>>> list.pop(6)
True
>>> list
['U', 2, 3, 4, 'love', 'abc']
>>> list2.clear()
>>> list2
[]
>>> list.index(2)
1
>>> list.count(5)
0
>>> list.count('U')
1
>>> len(list)
6
>>> list.reverse()
>>> list
['abc', 'love', 4, 3, 2, 'U']
>>> list.sort()  # sort排序的時候必須是同類型的纔可以排序,不然拋異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218>", line 1, in <module>
    list.sort()
TypeError: '<'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int' and 'str'
>>> list.copy()
['abc', 'love', 4, 3, 2, 'U']
>>> list
['abc', 'love', 4, 3, 2, 'U']
>>> list2 = [1,3,6,3,6,2,7,11]
>>> list2.sort()
>>> list2
[1, 2, 3, 3, 6, 6, 7, 11]
>>> list = list2.copy()
>>> list
[1, 2, 3, 3, 6, 6, 7, 11]
1、列表的創建 “[]” 、list、range()創建整數列表、推導式生成列表
**[]” 創建**

>>> a = [1, 2, 'love',True, False]
>>> a
[1, 2, 'love', True, False]
>>> b = []   # 創建一個空的列表對象
>>> b
[]

**list” 創建**

>>> c = list() #創建一個空的列表對象
>>> d = list(range(10))
>>> d
[0, 1, 2, 3, 4, 5, 6, 7, 8, 9]
>>> e = list("中國加油,python")  # 字符串會拆成一個一個字符
>>> e
['中', '國', '加', '油', ',', 'p', 'y', 't', 'h', 'o', 'n']

**range()創建整數列表**

# range()可以幫助我們非常方便的創建整數列表,這在開發中及其有用。
# 語法格式爲: range([start,] end [,step]) 
# start 參數:可選,表示起始數字。默認是 0 
# end 參數:必選,表示結尾數字。 
# step 參數:可選,表示步長,默認爲 1 
# python3中range()返回的是一個 range 對象,而不是列表,我們需要通過list()方法將其 轉換成列表對象。 

**典型示例如下:**

>>> list(range(1, 13, 3))
[1, 4, 7, 10]
>>> list(range(20, 5, -4))
[20, 16, 12, 8]
>>> list(range(5, -33, -6))
[5, -1, -7, -13, -19, -25, -31]

**range()推導式生成列表**

# 使用列表推導式可以非常方便的創建列表,在開發中經常使用。但是,由於涉及到 for 循環
# 和 if 語句。在此,僅做基本介紹。在我們控制語句後面,會詳細講解更多列表推導式的細節。
>>> a = [x*2 for x in range(5)] #循環創建多個元素 
>>> a 
[0, 2, 4, 6, 8] 
>>> a = [x*2 for x in range(100) if x%9==0] #通過 if 過濾元素 
>>> a 
[0, 18, 36, 54, 72, 90, 108, 126, 144, 162, 180, 198]
2、list列表增加操作
**+運算符操作**

# 並不是真正的尾部添加元素,而是創建新的列表對象;將原列表的元素和新列表的元素依次
# 複製到新的列表對象中。這樣,會涉及大量的複製操作,對於操作大量元素不建議使用。
>>> a = [1,2,3]
>>> id(a)
1961750306696
>>> a
[1, 2, 3]
>>> a = a + [5]
>>> a
[1, 2, 3, 5]
>>> id(a)
1961739647688
# 通過如上測試,id(a)的地址發生變化,所以是創建了新的列表對象。

**extend()方法** 

# 將目標列表的所有元素添加到本列表的尾部,屬於原地操作,不創建新的列表對象。
>>> a = [1,2,3]
>>> id(a)
1961737680136
>>> a.extend([3,4,6])
>>> id(a)
1961737680136
>>> a
[1, 2, 3, 3, 4, 6]
# 通過如上測試,id(a)的地址未發生變化,所以不創建新的列表對象。

**insert()插入元素** 

# 使用 insert()方法可以將指定的元素插入到列表對象的任意制定位置。這樣會讓插入後面位置的所有元素進行移動,會影響處理速度。涉及大量元素時,儘量避免使用。
# 類似發生這種移動的函數還有:remove()、pop()、del(),它們在刪除非尾部元素時也會發生操作後面位置的元素移動。 
>>> a = [10,20,30] 
>>> a.insert(2,100) 
>>> a 
[10, 20, 100, 30]
3、list列表的刪除操作 del、pop、remove
**del 刪除:刪除列表指定位置的元素。** 

>>> a = [1,2,3,4]
>>> del a[2]
>>> a
[1, 2, 4]

**pop()方法:pop()刪除並返回指定位置元素,如果未指定位置則默認操作列表最後一個元素** 

>>> a
[1, 2, 4]
>>> a.pop()
4
>>> a.pop(2)  # 刪除的索引位置,超出範圍會拋異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pop index out of range
>>> a.pop(1)
2
>>> a
[1] 

**remove()方法:刪除首次出現的指定元素,若不存在該元素拋出異常** 

>>> a = [1,2,3,4,5]
>>> a.remove(5)
>>> a.remove(50) # 刪除的元素不存在會拋出異常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ValueError: list.remove(x): x not in list
4、列表的排序操作
**修改原列表,不建新列表的排序**

>>> a = [1,2,7,33,5,6,2,8,22]
>>> id(a)
1961739647048
>>> a = a.sort() # 默認升序排列
>>> a
[1, 2, 2, 5, 6, 7, 8, 22, 33]
>>> a = a.sort(reverse=True)  # 降序排序
>>> a
[33, 22, 8, 7, 6, 5, 2, 2, 1]
>>> import random
>>> a = random.shuffle(a) # 打亂排序
>>> a
[33, 8, 7, 2, 2, 6, 1, 22, 5]
>>> id(a)
1961739647048
# 前後排序完以後id地址沒有變化,所以沒有創建新的對象。

**我們也可以通過內置函數 sorted()進行排序,這個方法返回新列表,不對原列表做修改**

>>> a = [1,2,0,33,23,53,4,8,12,34]
>>> a
[1, 2, 0, 33, 23, 53, 4, 8, 12, 34]
>>> id(a)
1961737680648
>>> a = sorted(a) # 升序
>>> a
[0, 1, 2, 4, 8, 12, 23, 33, 34, 53]
>>> id(a)
1961737681160
# 前後地址發生變化
>>> b = sorted(a)
>>> b
[0, 1, 2, 4, 8, 12, 23, 33, 34, 53]
>>> id(b)
1961739647432
>>> c = sorted(a, reverse=True) # 降序
>>> c
[53, 34, 33, 23, 12, 8, 4, 2, 1, 0]
>>> id(c)
1961739647048
# a,b,c地址都沒有發生變化
5、reversed()返回迭代器
	內置函數 reversed()也支持進行逆序排列,與列表對象 reverse()方法不同的是,
內置函數 reversed()不對原列表做任何修改,只是返回一個逆序排列的迭代器對象。

	>>> a = [1,2,3,4,5,6]
	>>> c = reversed(a)
	>>> c
	<list_reverse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1C8C0BC6DA0>
	>>> list(c)
	[6, 5, 4, 3, 2, 1]
	>>> list(c)
	[]

	我們打印輸出 c 發現提示是:list_reverseiterator。也就是一個迭代對象。同時,
我們使用 list(c)進行輸出,發現只能使用一次。第一次輸出了元素,第二次爲空。
那是因爲迭代對象 在第一次時已經遍歷結束了,第二次不能再使用。
6、列表相關的其他內置函數彙總
# max 和 min 用於返回列表中最大和最小值。

>>> a = [3,10,20,15,9] 
>>> max(a) 
20
>>> min(a) 
3

# sum 對數值型列表的所有元素進行求和操作,對非數值型列表運算則會報錯。

>>> a = [3,10,20,15,9] 
>>> sum(a) 57
7、多維列表
一維列表可以幫助我們存儲一維、線性的數據。 
二維列表可以幫助我們存儲二維、表格的數據。
**二維列表**

>>> a = [[1,2,3],
...      ['a','b','c'],
...      [True,False,True]]
>>> a
[[1, 2, 3], ['a', 'b', 'c'], [True, False, True]]

三、元組 tuple

	列表屬於可變序列,可以任意修改列表中的元素。元組屬於不可變序列,不能修改元組中的 元素。
因此,元組沒有增加元素、修改元素、刪除元素相關的方法。 因此,我們只需要學習元組的創建和
刪除,元組中元素的訪問和計數即可。
	元組支持如 下操作:
		1. 索引訪問 
		2. 切片操作 
		3. 連接操作 
		4. 成員關係操作
		5. 比較運算操作 
		6. 計數:元組長度 len()、最大值 max()、最小值 min()、求和 sum()等。
1、元組的創建
1. 通過()創建元組。小括號可以省略。 
	a = (10,20,30) 或者 a = 10,20,30 
	如果元組只有一個元素,則必須後面加逗號。這是因爲解釋器會把(1)解釋爲整數 1,(1,) 解釋爲元組。 		
	>>> a = (1) 
	>>> type(a) <class 'int'> 
	>>> a = (1,)    # 或者 
	>>> a = 1, 
	>>> type(a) <class 'tuple'> 
2. 通過 tuple()創建元組 
	tuple(可迭代的對象) 
	例如: b = tuple() # 創建一個空元組對象 
				b = tuple("abc") 
				b = tuple(range(3)) 
				b = tuple([2,3,4]) 
	總結:tuple()可以接收列表、字符串、其他序列類型、迭代器等生成元組。 
		  list()可以接收元組、字符串、其他序列類型、迭代器等生成列表。
2、元組的元素訪問和計數
**1. 元組的元素不能修改**

>>> a = (1,2,35,6,7)
>>> a
(1, 2, 35, 6, 7)
>>> a[1] = 5  # 元組的元素不能修改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2. 元組的元素訪問和列表一樣,只不過返回的仍然是元組對象**

>>> a = (1,2,35,6,7)
>>> a[3]
6
>>> a[1:3]
(2, 35)
>>> a[:3]
(1, 2, 35)

**3. 列表關於排序的方法 list.sorted()是修改原列表對象,元組沒有該方法。
如果要對元組排序,只能使用內置函數 sorted(tupleObj),並生成新的元組對象。**

>>> a = (1,2,35,6,7)
>>> id(a)
1961739600384
>>> a = sorted(a)
>>> a
[1, 2, 6, 7, 35]
>>> id(a)
1961739788936
# id地址發生變化,是生成了新的元組對象
3、zip的應用
zip(列表 1,列表 2,...)將多個列表對應位置的元素組合成爲元組,並返回這個 zip 對象。
>>> a = [10,20,30] 
>>> b = [40,50,60] 
>>> c = [70,80,90] 
>>> d = zip(a,b,c) 
>>> list(d)
[(10, 40, 70), (20, 50, 80), (30, 60, 90)]
4、元組總結
1. 元組的核心特點是:不可變序列。 
2. 元組的訪問和處理速度比列表快。 
3. 與整數和字符串一樣,元組可以作爲字典的鍵,列表則永遠不能作爲字典的鍵使用。

四、字典

	字典是“鍵值對”的無序可變序列,字典中的每個元素都是一個“鍵值對”,包含:“鍵 對象”和“值對象”。
可以通過“鍵對象”實現快速獲取、刪除、更新對應的“值對象”。 列表中我們通過“下標數字”找到對應
的對象。字典中通過“鍵對象”找到對應的“值 對象”。“鍵”是任意的不可變數據,比如:整數、浮點數、
字符串、元組。但是:列表、 字典、集合這些可變對象,不能作爲“鍵”。並且“鍵”不可重複。
 “值”可以是任意的數據,並且可重複
 	一個典型的字典的定義方式: a = {'name':'張三','age':18,'job':'programmer'}
1、字典的創建
**1. 我們可以通過{}dict()來創建字典對象** 

>>> a = {'name':'lisi','age':15,'job':'lead'}
>>> b = dict(name='jack',age=18,job='teacher')
>>> c = dict([('name','marry'),('age',19)])
>>> d = {}
>>> e = dict()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b
{'name': 'jack', 'age': 18, 'job': 'teacher'}
>>> c
{'name': 'marry', 'age': 19}
>>> d
{}
>>> e
{}

**2. 通過 zip()創建字典對象**

>>> a = ['name','age','job']
>>> b = ['jack',22,'teacher']
>>> c = dict(zip(a,b))
>>> c
{'name': 'jack', 'age': 22, 'job': 'teacher'}

**4. 通過 fromkeys 創建值爲空的字典** 
>>> a = dict.fromkeys(['name', 'age', 'job'])
>>> a
{'name': None, 'age': None, 'job': None}
2、字典元素的操作
**字典的訪問**
# 1. 通過 [鍵] 獲得“值”。若鍵不存在,則拋出異常。
>>> a = {'name':'lisi','age':15,'job':'lead'}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a['name']
'lisi'
>>> a['addres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put>",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address'

# 2. 通過 get()方法獲得“值”。推薦使用。優點是:指定鍵不存在,返回 None;
# 也可以設定指定鍵不存在時默認返回的對象。推薦使用 get()獲取“值對象”。
>>> a = {'name':'lisi','age':15,'job':'lead'}
>>> a.get('sex') # 不存在是不會拋異常
>>> a.get('sex','boy') # 不存在時,給默認值
'boy'

# 3. 列出所有的鍵值對
>>> a = {'name':'lisi','age':15,'job':'lead'}
>>> a.items()
dict_items([('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4. 列出所有的鍵,列出所有的值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a.keys()
dict_keys(['name', 'age', 'job'])
>>> a.values()
dict_values(['lisi', 15, 'lead'])

# 5. len() 鍵值對的個數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len(a)
3

#6. 檢測一個“鍵”是否在字典中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name' in a  # 存在返回 True
True
>>> 'sex' in a   # 不存在 返回 False
False

**字典元素添加、修改、刪除**
# 1. 給字典新增“鍵值對”。如果“鍵”已經存在,則覆蓋舊的鍵值對;如果“鍵”不存在, 則新增“鍵值對”。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a['name'] = 'jack'
>>> a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 a['sex'] = 'boy'
>>> a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2. 使用 update()將新字典中所有鍵值對全部添加到舊字典對象上。如果key有重複,則直接覆蓋。
>>> a =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b =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a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b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a.update(b)   # 此時會將b中的鍵值對更新到a中,重複的鍵會覆蓋,沒有的鍵會加到a中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b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3. 字典中元素的刪除,可以使用 del()方法;或者 clear()刪除所有鍵值對;
# pop()刪除指定鍵值對,並返回對應的“值對象”;
>>> a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del(a['sex'])
>>> a
{'name': 'jack', 'age': 15, 'job': 'lead'}
>>> b = a.pop('age')  # 此時的a變量也會刪除指定的鍵值對
>>>> a
{'name': 'jack', 'job': 'lead'}
>>> b
15
>>> a.clear()
>>> a
{}

# 4. popitem() :隨機刪除和返回該鍵值對。
# 字典是“無序可變序列”,因此沒有第一個元素、最後一個元素的概念;
# popitem 彈出隨機的項,因爲字典並沒有"最後的元素"或者其他有關順序的概念。
# 若想一個接一個地移除並處理項,這個方法就非常有效(因爲不用首先獲取鍵的列表)。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sex': 'boy'}
>>> a.popitem() # 隨機刪除一個鍵值對
('sex', 'boy')
>>> a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b = a.popitem() # 返回的是一個列表
>>> b
('job', 'lead')
>>> a
{'name': 'lisi', 'age': 15}
>>> b[0]
'job'
>>> c = dict([tuple(b)]) # 組成一個字典
>>> c
{'job': 'lead'}
>>> c.get('job') # 字典操作取值
'lead'
3、序列解包
# 序列解包可以用於元組、列表、字典。序列解包可以讓我們方便的對多個變量賦值。
>>> a,b,c = 1,2,3 或者 a,b,c = (1,2,3) 或者 (a,b,c) = (1,2,3) 或者 [a,b,c] = [1,2,3]
>>> a
1
>>> b
2
>>> c
3

# 序列解包用於字典時,默認是對“鍵”進行操作; 如果需要對鍵值對操作,則需要使用 items();
# 如果需要對“值”進行操作,則需要使用 values();
>>> a = {'name': 'lisi', 'age': 15, 'job': 'lead'}
>>> name,age,job = a  # 默認對key進行操作
>>> name
'name'
>>> job
'job'
>>> name,age,job = a.items() # 對鍵值對操作
>>> name
('name', 'lisi')
>>> name,age,job = a.values() # 對值進行操作
>>> name
'lisi'
4、字典的核心原理
	字典對象的核心是散列表。散列表是一個稀疏數組(總是有空白元素的數組),
數組的 每個單元叫做 bucket。
	每個 bucket 有兩部分:一個是鍵對象的引用,一個是值對象的引 用。
	由於,所有 bucket 結構和大小一致,我們可以通過偏移量來讀取指定 bucket。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將一個鍵值對放進字典的底層過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根據鍵查找“鍵值對”的底層過程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五、集合

	集合是無序可變,元素不能重複。實際上,集合底層是字典實現,集合的所有元素都是字典
中的“鍵對象”,因此是不能重複的且唯一的。
1、集合創建和刪除
# 1. 使用{}創建集合對象,並使用 add()方法添加元素。
>>> a = {1,2,36,7}
>>> a
{1, 2, 36, 7}
>>> a.add('love')
>>> a
{1, 2, 36, 7, 'love'}

# 2. 使用 set(),將列表、元組等可迭代對象轉成集合。如果原來數據存在重複數據,則只保留一個。
>>> a = ['a','b',1,3,6,True]
>>> a
['a', 'b', 1, 3, 6, True]
>>> b = set(a)
>>> b
{1, 3, 'a', 6, 'b'}

# 3. remove()刪除指定元素;clear()清空整個集合
>>> a
['a', 'b', 1, 3, 6, True]
>>> a.remove('b')
>>> a
['a', 1, 3, 6, True]
>>> a.clear()
>>> a
[]
2、集合相關操作
# 像數學中概念一樣,Python 對集合也提供了並集、交集、差集等運算。我們給出示例:
>>> a = {1,2,3}
>>> b = {'a','b','c',1,False}
>>> a | b # 並集
{False, 1, 2, 3, 'a', 'c', 'b'}
>>> a & b # 交集
{1}
>>> a - b # 差集
{2, 3}
>>> a.union(b) # 並集
{False, 1, 2, 3, 'a', 'c', 'b'}
>>> a.intersection(b) # 交集
{1}
>>> a.difference(b) # 差集
{2, 3}

學習來自:北京尚學堂高琪老師 Python 400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