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模式-挖掘工廠模式應用場景-全面分析工廠模式原理

工廠模式的應用場景很多,到底再那些地方用過呢?爲什麼需要使用?有什麼好處?本文將從應用場景出發逐步揭開工廠模式背後的面紗。

先對工廠模式做一個大概的說明,其定義:

Defin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an object,but let subclasses decide which class to instantiate.Factory Method lets a class defer instantiation to subclasses.(定義一個用於創建對象的接口,讓子類決定實例化哪一個類。工廠方法使一個類的實例化延遲到其子類。)

有了一個大概的概念後,我們來列舉一下其應用場景:

  • Spring獲取Bean,通過BeanFacotory工廠接口實現;
  • Log日誌,通過LoggerFactory獲取日誌對象;
  • jdbc,創建數據庫連接;

 Spring獲取bean的代碼如下:

# 通過xml獲取Bean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factoryMethod.xml");
DemoApplication bean = ctx.getBean(DemoApplication.class);

# 通過DI的方式注入Bean
@Autowired
DemoApplication demoApplication;

# 通過DI的方式注入Bean
@Service
DemoApplication demoApplication;

接下來我們看看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是怎麼實現的,先看到下面的類結構圖:

BeanFactory接口存在四種工廠SimpleJndiBeanFactory、HierachicalBeanFacory、AutowireCapleBeanFactory、ListableBeanFactory,這四個工廠也對應了獲取Bean的不同方式比如通過Jndi獲取bean就使用SimpleJndiBeanFactory工廠,通過xml獲取bean就通過HierachicalBeanFacory工廠下的實現,通過依賴注入的方式就通過AutowireCapleBeanFactory工廠。

Spring中有一個最大的功能就是DI(依賴注入),所依賴的對象一般都是接口,這也吻合了設計原則中的依賴倒置原則(DIP),而創建bean與之相關的也都交給了Spring容器來管理,也就是不需要關注bean的創建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對象,也就是設計原則中的迪米特法則(LOD),在這裏我們所有的接口也可以使用其子類來進行替換,這也就吻合里氏替換原則(LSP)。

Spring創建bean的使用的設計模式即爲抽象工廠模式,需要實現不同創建bean方式只需要繼承BeanFactory接口進行實現。

抽象工廠定義:

抽象工廠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是圍繞一個超級工廠創建其他工廠。該超級工廠又稱爲其他工廠的工廠。這種類型的設計模式屬於創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種創建對象的最佳方式。

在抽象工廠模式中,接口是負責創建一個相關對象的工廠,不需要顯式指定它們的類。每個生成的工廠都能按照工廠模式提供對象。

在最早學習Java的時候,JDBC獲取數據庫連接,實現代碼如下: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public class ConnectionFactory {
 
	public stat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 {
		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
				conn = DataSourceHolder.getInstance().getDataSource()
						.getConnection();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conn;
	}

}


import javax.sql.DataSource;
import org.apache.commons.dbcp.BasicDataSource;
 
 
public class DataSourceHolder {
	private BasicDataSource ds = new BasicDataSource();
 
	private DataSourceHolder() {
		ds.set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
		ds.set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dbo");//dbo爲連接的數據庫名稱
		ds.setUsername("root");//賬號
		ds.setPassword("root");//密碼
	}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private static DataSourceHolder instance = new DataSourceHolder();
	}
	public static DataSourceHolder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public DataSource getDataSource(){
		return ds;
	}

}

由於獲取數據連接需要比較多的參數設置,其過程還是相對比較複製,因此使用ConnectionFactory數據庫連接的工廠,非常簡單的就可以獲取數據庫連接對象(使用ConnectionFactory .getConnection())。

以上這種使用靜態方法獲取數據庫連接的方式就是靜態工廠模式,看到這種方式是不是可以想到我們之前實現的很多代碼都非常相似,比如時間工具類、Json工具類,其實這些都歸納爲靜態工廠或者稱之爲簡單工廠。

簡單工廠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又稱爲靜態工廠方法(Static Factory Method)模式,它屬於類創建型模式。在簡單工廠模式中,可以根據參數的不同返回不同類的實例。簡單工廠模式專門定義一個類來負責創建其他類的實例,被創建的實例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父類。

接下來我們看看Logger的實現原理:

獲取logger的對象通常會通過以下方式獲取

org.slf4j.Logger logger = LoggerFactory.getLogger("DemoApplication");

查詢getLogger源碼:

public final class LoggerFactory {

    public static Logger getLogger(String name) {
        ILoggerFactory iLoggerFactory = getILoggerFactory();
        return iLoggerFactory.getLogger(name);
    }


    public static ILoggerFactory getILoggerFactory() {
        if (INITIALIZATION_STATE == UNINITIALIZED) {
            synchronized (LoggerFactory.class) {
                if (INITIALIZATION_STATE == UNINITIALIZED) {
                    INITIALIZATION_STATE = ONGOING_INITIALIZATION;
                    performInitialization();
                }
            }
        }
        switch (INITIALIZATION_STATE) {
        case SUCCESSFUL_INITIALIZATION:
            return StaticLoggerBinder.getSingleton().getLoggerFactory();
        case NOP_FALLBACK_INITIALIZATION:
            return NOP_FALLBACK_FACTORY;
        case FAILED_INITIALIZATION: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UNSUCCESSFUL_INIT_MSG);
        case ONGOING_INITIALIZATION:
            // support re-entrant behavior.
            // See also http://jira.qos.ch/browse/SLF4J-97
            return SUBST_FACTORY;
        }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Unreachable code");
    }
}

很容易就可以判別出Logger使用了靜態工廠,我們可以看到getILoggerFactory()方法,在這裏根據logger不同配置參數創建了不同工廠,而這裏所有的工廠都是實現了ILoggerFactory接口,因此在日誌這個組件中也是用了抽象工廠,因此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Spring或者日誌組件都使用了抽象工廠來增強其擴展性,這也就體現了抽象工廠最大的特性就是可擴展性強,也吻合開閉原則對擴展開發對修改關閉。

接下來我們看看這樣的一段代碼:

產品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duct {      
     //產品類的公共方法
     public void method1(){
             //業務邏輯處理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2();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1 extends Product {
     public void method2() {
             //業務邏輯處理
     }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2 extends Product {
     public void method2() {
             //業務邏輯處理
     }
}

抽象工廠

public abstract class Creator {     
     /*
      * 創建一個產品對象,其輸入參數類型可以自行設置
      * 通常爲String、Enum、Class等,當然也可以爲空
      */        
     public abstract <T extends Product> T createProduct(Class<T> c);
}

public class ConcreteCreator extends Creator {      
     public <T extends Product> T createProduct(Class<T> c){
             Product product=null;
             try {
                    product = (Product)Class.forName(c.getName()).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異常處理
             }
             return (T)product;         
     }
}

場景類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reator creator = new ConcreteCreator();
             Product product = creator.createProduct(ConcreteProduct1.class);
             /*
              * 繼續業務處理
              */
     }
}

以上是通過產品名稱創建對應的產品的過程,這也是很多資料中介紹工廠模式時所使用的示例,這也就時工廠方法模式最基本的實現。

總結:

(1)簡單工廠(Simple Factory)模式,又稱靜態工廠方法模式(Static Factory Method Pattern),一般使用靜態方法進行實現。
(2)工廠方法(Factory Method)模式,又稱多態性工廠(Polymorphic Factory)模式或虛擬構造子(Virtual Constructor)模式,Defin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an object,but let subclasses decide which class to instantiate.Factory Method lets a class defer instantiation to subclasses.(定義一個用於創建對象的接口,讓子類決定實例化哪一個類。工廠方法使一個類的實例化延遲到其子類。);
(3)抽象工廠(Abstract Factory)模式,Provide an interface for creating families of related or dependent objects without specifying their concrete classes.(爲創建一組相關或相互依賴的對象提供一個接口,而且無需指定它們的具體類。)。

優點:

  1. 首先,良好的封裝性,代碼結構清晰。一個對象創建是有條件約束的,如一個調用者需要一個具體的產品對象,只要知道這個產品的類名(或約束字符串)就可以了,不用知道創建對象的艱辛過程,降低模塊間的耦合。
  2. 其次,工廠方法模式的擴展性非常優秀。在增加產品類的情況下,只要適當地修改具體的工廠類或擴展一個工廠類,就可以完成“擁抱變化”。例如在我們的例子中,需要增加一個棕色人種,則只需要增加一個BrownHuman類,工廠類不用任何修改就可完成系統擴展。
  3. 再次,屏蔽產品類。這一特點非常重要,產品類的實現如何變化,調用者都不需要關心,它只需要關心產品的接口,只要接口保持不變,系統中的上層模塊就不要發生變化。因爲產品類的實例化工作是由工廠類負責的,一個產品對象具體由哪一個產品生成是由工廠類決定的。在數據庫開發中,大家應該能夠深刻體會到工廠方法模式的好處:如果使用JDBC連接數據庫,數據庫從MySQL切換到Oracle,需要改動的地方就是切換一下驅動名稱(前提條件是SQL語句是標準語句),其他的都不需要修改,這是工廠方法模式靈活性的一個直接案例。
  4. 最後,工廠方法模式是典型的解耦框架。高層模塊值需要知道產品的抽象類,其他的實現類都不用關心,符合迪米特法則,我不需要的就不要去交流;也符合依賴倒置原則,只依賴產品類的抽象;當然也符合里氏替換原則,使用產品子類替換產品父類,沒問題!

使用場景:

  1. 首先,工廠方法模式是new一個對象的替代品,所以在所有需要生成對象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慎重地考慮是否要增加一個工廠類進行管理,增加代碼的複雜度。
  2. 其次,需要靈活的、可擴展的框架時,可以考慮採用工廠方法模式。萬物皆對象,那萬物也就皆產品類,例如需要設計一個連接郵件服務器的框架,有三種網絡協議可供選擇:POP3、IMAP、HTTP,我們就可以把這三種連接方法作爲產品類,定義一個接口如IConnectMail,然後定義對郵件的操作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實現三個具體的產品類(也就是連接方式)再定義一個工廠方法,按照不同的傳入條件,選擇不同的連接方式。如此設計,可以做到完美的擴展,如某些郵件服務器提供了WebService接口,很好,我們只要增加一個產品類就可以了。
  3. 再次,工廠方法模式可以用在異構項目中,例如通過WebService與一個非Java的項目交互,雖然WebService號稱是可以做到異構系統的同構化,但是在實際的開發中,還是會碰到很多問題,如類型問題、WSDL文件的支持問題,等等。從WSDL中產生的對象都認爲是一個產品,然後由一個具體的工廠類進行管理,減少與外圍系統的耦合。
  4. 最後,可以使用在測試驅動開發的框架下。例如,測試一個類A,就需要把與類A有關聯關係的類B也同時產生出來,我們可以使用工廠方法模式把類B虛擬出來,避免類A與類B的耦合。目前由於JMock和EasyMock的誕生,該使用場景已經弱化了,讀者可以在遇到此種情況時直接考慮使用JMock或EasyMock。

筆者的微信公衆號,每天一篇好文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