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個碼農,對“雲”的思考

我的一個酒肉朋友,是做餐飲軟件的;

他不自己開發,代理軟件公司的產品,因爲起步早,碰到行業發展期,從最初他自己1個人跑,到去年公司十多個人,發展的挺好;

在二線城市,買了兩套房,一輛奧迪A6,手上一堆客戶關係維持着,算是混的不錯的;

不過我今天上班路上在想,現在網絡發達了,本來他們行業的產品成熟度就高,估計再過幾年,所有產品和信息全部上到雲上了,餐飲行業本來就是競爭壓力大,經常是開店不到1年轉頭就關了,經營的好,老闆直接做連鎖,一般都不重視自己的IT及客戶信息;對數據的利用度很不高;

這幾年他手上養着好幾個技術人員,做一些客戶端安裝、配置、調試的工作,估計以後基本上不會用了,因爲以後客戶直接網上開戶了,很少牽涉到硬件、客戶端啥的。

所以,我在想,估計不出5年,他那公司就要縮了,客戶幾乎不會再需要客戶端了,所有都在雲上了。

而云上的數據,基本上就變成那些產品公司的垃圾數據,或者清除,或者二次轉手倒賣了。

不過,反過來,對於我那朋友來說,從資金角度來說,他也不算損失什麼,貼緊產品而已,繼續跟進客戶,畢竟客戶關係在他那,下次還是可以繼續合作的。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來說,市場第一,客戶關係第一,技術實現等都排後面了。

也就是說,對於餐飲行業,幾乎所有的產品都上雲吧,非實際應用場景必須,客戶端開發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了,傳統的那些基於PC端模式的BS開發,也會慢慢凋謝,手機端的BS開發會慢慢佔領應用前端,而後端開發會越來越趨向於雲、大數據、併發等場景了。

再發散下思維,推想:傳統的稍具規模的商貿型公司,例如100人以上的公司,公司內部的OA、財務、進銷存等等都可以放到雲端,公司員工只要有普通的電腦進入雲端即可,甚至對PC端的存儲都不需要太高,只要能保證網絡傳輸速度,直接上虛機進行處理,甚至不上虛機,每個人用PAD,直接用瀏覽器就可以了。

工廠生產型企業,只要架設傳感器、攝像頭、機器人,人都不需要進車間,就能掌控所有信息;

再發散,公共圖書館根本不需要人,除非一定要借閱原始孤本,所有書籍都可以電子化,以後出版社只要髮型電子書就行了。

以前出版的書,都掃描成PDF格式的,根本不需要去圖書館了。

臨時所想,記錄而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