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3

時光時光慢些吧

今天上午看了下登錄註冊優化的新需求,變更還挺大的,新需求改成登錄並註冊,綁定保單流程也有改動,五要素綁定非登錄手機號且與核心預留手機號不同,需要做兩次人臉識別,之前是一次。

然後優化電子憑證下載的代碼,還是有一些小問題。第一個是郵件標題從保單下載複製過來沒改,顯示的還是電子保單下載;第二個是電子憑證下載返回圖片爲空,依然是複製粘貼代碼沒做修改導致的問題;第三個是發短信時,shortMsgType修改後,對應的其他代碼沒有同步修改導致的問題。

今天的最大問題是電子批單下載,下載接口沒有校驗用戶是否通過短信校驗,這個BUG涉及到前端,需要前端在驗證短信接口中添加一個請求字段批單號,後端才能判斷。明天跟同事商量下,這個BUG修復不修復。

今天聽了兩節中國古代史的課,包含的內容很多。

第一部分是商代的文字及墓葬制度

商代使用的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龜腹甲及牛肩胛骨上的文字。至今考古發現有5000多個甲骨文字,但被識別出來的只有1000多個。殷商時已有占卜文化,說明那時的人已經有信仰,那時的巫師在龜甲上鑿不同形狀的小坑,之後用加熱的金屬器物在背面加熱,甲骨就會裂開,就像現在的兆字,兆字的意思就是預測吉凶的意思。當時的巫師看着這些裂紋就能預測吉凶,預測未來,也是玄。商朝的墓葬制度分大中小型墓,大型墓是商王及貴族的墓,都在40-50平米以上,考古發現有700多平的大型墓,形狀有2墓道中字型,4墓道的墓。殷商墓葬中的隨葬器大部分爲觚,爵,斝三件套,表示商代人們非常喜歡飲酒,周朝人認爲殷商滅亡的原因就是因爲太喜歡喝酒,所以周代有誥酒令來勸誡人們少飲酒。商朝有很嚴重的陪葬制度,甚至有用人來祭祀的風俗,有記載約1萬4千多人在各種大小祭祀中被殺掉,比如考古發現的無頭屍坑,可能都是人作爲祭品被獻祭了。太殘酷了。有個小故事是在商代,新建築地下要殺人或殺牲埋在地基下,考古發現有一個礎,下邊埋了一個人,30頭牛,111只羊,78條狗。

與商代隨葬器多爲盛酒器不同,周代人們的隨葬器爲盛飯器,鼎和簋,鼎是盛飯的,簋是盛菜的。周代的禮儀制度已很完善,隨葬器有明確的等級制度

天子九鼎八簋

諸侯七鼎六簋

大夫五鼎四簋

元士三鼎二簋

商周的墓葬還是採用族葬制,同一宗族不分貴賤都埋在一起,這個制度在後代沒有了,後代同宗貴族可能會買一塊地來作爲墓地,跟宗族不葬在一起。商周的墓分公墓(國君及貴族)及邦墓(普通百姓)

周朝跟商代有很大不同,比如陪葬制度,在周朝已很少,到東周只有很少的墓有人殉葬。從人的角度講,用俑作爲隨葬品都是對人的不尊重,孔子曾經說過”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最開始用俑作陪葬的人會絕後。表示在孔子那個時代就反對殉葬。

在周朝以前國君稱王,帝是在周代時纔開始使用的,帝在古代有天神的意思,周代國君用帝代表了王權的強化,開始有王權神授,王權天授的說法,同時有天子作民父母的說法,君權混合父權。

周代有完善的官制

公:太師,太保,太傅

卿事竂:司土,司馬,司工,司寇(邢),司士(法官)(六卿:吏、戶、禮、兵、刑、工)

太史寮:太史,內史,太卜,太祝

內廷官:宰,膳夫(廚師,九鼎),守官

軍官

封建制度是一個不準確的說法,現在基本不用。

周朝制度有國野制度,井田制(九一而助)。國野制是等級制度,分國人和野人。國指城廓,國人可參軍,接受教育,野人沒有這些待遇。井田制,九宮格樣的田地,中間的是公田,周圍八塊是私田,作業時要先把公田處理完再去做自己田裏農活。這種形式叫勞役地租,還有食役地租,貨幣地租。

周代宗族構成:同一高祖父以下四代子孫構成血親集團。(高祖,曾祖,祖父,父親,自己)

四世而緦(喪服),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減少)同姓也,六世則親屬竭矣。意思是四代以內需要穿喪服,五世後同姓就免了。

這是”出五服“的說法出處。

留下兩個故事待查:周公制禮及周公輔成王的故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