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過程管理中的知識總結---個人總結

第一章

1.軟件過程的定義和軟件過程分爲幾個過程?

定義:人們用來開發和維護軟件及相關產品(如軟件項目計劃,設計文檔,代碼,測試用例,用戶手冊)的活動,方法,實踐,和改進的集合。

管理過程,實現過程,支持過程。

2.軟件過程定義的三個層次?

公用軟件過程,組織標準軟件過程,項目自定義的軟件過程。

3.過程規範的定義?

是對輸入/輸出和活動所構成的過程進行明文規定或約定俗稱的標準。

4.主要的過程模型有哪些?

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個體軟件過程(PSP),團隊軟件過程(TSP),IBM的統一過程管理(RUP),極限編程(XP),微軟解決方案框架(MSF)。

5.UML的五種視圖?

用戶模型視圖,從用戶角度描述事件驅動,用例場景。

結構模型視圖,從系統內部來分析數據和功能,屬於靜態結構模型。

行爲模型視圖,動態的協作關係

實現模型視圖,構件系統環境的結構和行爲時的表現

環境模型視圖,展示實現的系統環境的結構和行爲

6.“對象”的定義?

是那些發生在軟件開發過程描述中的,任何具體的或概念的事物。

7.ABM的定義和優點?

定義:是一種微觀的模型化方法,從細節來描述一個動態的系統獲過程。

優點:

ABM能抓住突發的現象。ABM以一種自然的方式來描述動態系統或過程。ABM方法靈活。

第二章

1.軟件過程能力,軟件過程性能的定義?

軟件過程能力:是軟件過程本身具有的按照預定計劃生產產品的固有能力。或者說是遵循軟件過程能夠實現預期結果的程度。

軟件過程性能:表示遵循軟件過程所得到或軟件過程執行的實際結果。

2.軟件過程成熟度的定義,不成熟過程的特點,成熟度的標準?

定義:指一個具體的軟件過程被名且地定義,管理,評價,控制和產生實效的程度。

不成熟過程的特點:軟件過程能力低,不能按照預定計劃開發出客戶滿意的產品。過程性能不可遇見,對進度和預算估計,對開發進度,成本和產品的質量難以預測。不能夠清楚知道軟件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進出的標準。過程的被動性,缺乏改動的主動性。

成熟度的標準:軟件過程能力高。軟件過程性能可預見性。軟件過程規範化。過程的一致性。豐富性,可視性,穩定性,能夠不斷髮展。

3.CMM的四項基本元素?

(1)成熟度模型:是朝着實現成熟軟件過程改進的,適當定義的和特定的平臺。五個成熟度等級提供了CMM的頂層結構。

(2)關鍵過程領域(KPA):成熟度等級由若干個KPA組成。

(3)關鍵實踐:每個KPA用若干個關鍵實踐加以描述。描述了對KPA的有效實施和規範化貢獻最大的基礎設施和活動。

(4)共同特點:將關鍵實踐分別歸入5個共同特點。執行約定,執行能力,執行活動,測量和分析,驗證實施。

4.CMM的五個等級?

初始級,可重複級,已定義級,定量管理級,優化級。

第三章

1.執行約定,執行能力的定義?

執行約定:是組織過程焦點的基礎,是企業爲了保證過程建立和繼續起作用必須採取的行動。

執行能力:爲組織和項目實施軟件過程的先決條件,執行能力一般指提供資源,分派職責和人員培訓。

2.組織過程定義和目的,軟件過程財富定義?

組織過程定義:指負責組織軟件過程活動的組織單元(如SEPG,軟件過程組)在組織層上定義軟件過程。

組織過程目的:是開發和保持一組便於各項目使用的軟件過程財富,改進跨越各個項目之間的過程特徵,併爲軟件組織積累長期有用的過程基礎。

軟件過程財富定義:是組織在軟件過程改進過程中通過積累而得到的用於指導軟件項目的過程文檔和數據等重要信息。

3.組織標準軟件過程定義,項目定義軟件過程定義,剪裁過程,指南準則?

組織標準軟件過程定義:是由已定義的組織內所有項目通用的一些軟件過程元素組成的。

項目定義軟件過程定義:指對項目所用軟件過程的可操作的定義。

剪裁過程:是用來幫助項目裁剪組織標準軟件過程,以形成項目定義軟件過程。

指南準則:選擇生命週期,根據項目特徵進行裁剪,明確可裁剪對象,確定裁剪所考慮的要素,裁剪的決定要基於風險進行考慮。

4.什麼是個體軟件過程?

它是爲培養訓練有素的軟件過程師而研究開發的。它用於控制,管理,和改進個人工作方式的自我改善過程,是一個包括軟件開發表格,指南和規程的結構性框架。

5.TSP的啓動過程,TSP的工作流程?

啓動過程:商業目標->分配角色->產品開發測略->整體計劃->質量目標->分期計劃->風險評估->準備管理評審->管理評審->評估啓動過程

工作流程:產品需求說明->策略1->計劃1->需求1->設計1->實現1->測試1->後期維護1->策略2->。。。

第四章

1.需求開發,需求管理定義?

需求開發:是爲研發出符合用戶需要的產品而進行的需求收集,分析和確定研發內容的活動過程。

需求管理:對需求開發出來的信息進行統一的需求確認,跟蹤和變更控制。

2.需求變更控制流程,和注意事項?

 

 

第五章

1.軟件過程的技術架構?

 

2.主要的軟件過程模式?

面向對象的軟件開發過程,面向構件的軟件開發過程,敏捷開發過程,軟件開發迭代模式,軟件開發並行模式。

3.過程問題解決的三個階段?

(1)問題說明階段的工作成果是提出目標,確定評價指標和約束條件。

(2)分析研究階段提出各種備選方案並預計一旦實施後可能產生的結果。

(3)最後的評價階段是將各方案的評價比較結果提供給決策者,作爲判斷抉擇的依據。

 

4.驗證,確認與測試的作用,區別,聯繫?p115

 

第六章  第七章

1.軟件配置管理定義,配置定義?

軟件配置管理:是管理軟件的變化,屬於軟件工程過程。通常由相應的工具,過程和方法學組成。

配置:是在技術文檔中明確說明最終組成軟件產品的功能或物理屬性。它包括了即將受控的所有產品特性,內容及其相關文檔。

 

2.最常用的三種度量方法?p134

(1)代碼行方法loc,指所有的可執行的源代碼行數,包括可交付的工作控制語言。

(2)功能點分析方法,

(3)面向對象軟件的對象點方法,

3. 風險識別,風險識別的重要工具是什麼?

風險識別:分爲內在風險和外在風險

         內在風險:指項目工作組能加以控制和影響的風險,如人事任免和成本估計。

         外在風險:指超出項目工作組等控力和影響力之外的風險,如市場轉向和政府行爲等。

工具:開發和編制項目的風險檢查表,檢查表的好處是使風險識別過程短平快,提高了效率。

4.軟件項目計劃的目的?

指導項目的具體實施。計劃必須具有現實性和有用性。

5.工作分解結構圖?(WBS)p143

編寫需求說明書,編寫設計文檔,編碼,測試,驗收。

6.軟件質量方針的內容和計劃?

軟件質量方針是指導項目人員更好地開展軟件項目工作的指導下 文件和約束行文件。

內容:

 

計劃:軟件計劃是進行項目質量管理,實現項目質量方針和目標的具體規劃。

總體過程分爲:計劃的編制,實施,檢查調整,總結。

質量計劃的目的:是確保項目的質量標準能夠得以滿意的實現,其關鍵是在項目的計劃期內確保項目按期完成,同時要處理與其他項目計劃之間的關係。

7.軟件評審的目的,軟件評審的過程,軟件評審的方法?p157-159

目的:是在評審中發現產品的缺點,因此在評審上的投入可以減少大量的後期返工。通過評審,還可以將問題記錄下來,是的問題具有可追溯性。

過程:

 

方法:

 

 

8.缺陷分析定義和最好方法?p163

定義:是將軟件開發,運行過程中產生的缺陷進行必要的收集,對缺陷的信息進行分類和彙總統計。

最好方法:在軟件開發過程中使用缺陷管理工具。

第八章

1.IPD的核心思想?p191      集成產品開發模式IPD

(1)產品開發是一項投資決策。

(2)基於市場的創新和開發。

(3)跨部門,跨系統的協同。

(4)異步開發模式。

(5)重用

(6)結構化的流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