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三維GIS技術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目前,中國擁有各類工業園區約2.5萬個,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超過35%。園區經濟一直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助推器,尤其是高新區和開發區,更是集聚了幾乎所有的優勢產業和優秀企業、如何更好地發揮其效能是我們國家一直在探討的問題。唯有將傳統園區通過產業結構升級和服務內容升級,打造多產業融合和社會服務聚集的綜合性園區,逐步向智慧化發展,才能穩步提升效益。在這樣的背景下,智慧園區的概念應運而生。
1智慧園區的概念
基於三維GIS技術的智慧園區是一個涉及多種技術、應用於多個領域、服務於多個對象的多維立體綜合系統。智慧園區的“以人爲本”,即通過先進技術手段提升爲園區管理者、入駐企業、企業員工服務的能力,提升這三類“人”在園區各方面的體驗感、舒適度。結合園區的性質、特徵,歸納出來的便是:園區“以人爲本”的智慧化建設應滿足管理、生活、工作等三個方面的智慧化,全面提升園區的整體服務能力,提升園區人的幸福感、歸屬感。
2智慧園區的優勢(見下表)
基於三維GIS技術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2.1提高資源整合能力
統一的展示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使園區管理者、園區企業、員工形成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盤活園區內各方角色的資源,獲得高效、協同、互動、整體的效益
2.2提升數據整合能力
建設園區綜合管理平臺,對各智能系統進行集中監視、控制和數據管理,通過數據處理分析,最大限度地發揮各個子系統之間的關聯與協同,在頂層生成綜合各智能系統特性的應用,在同一個操作平臺上通過統一界面管理實現。
2.3增強管理能力
建設統一的管理平臺,進一步提升園區內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建立企業動態檔案,爲企業及管委會的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園區建築信息模型3DGIS+BIM可視管理、環境能耗的遠程管理、綜合安防多維防範、基礎設施設備可視化運維。
2.4提升創新能力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擴大服務的覆蓋面和受益面,同時,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應用,促進園區信息化建設,打造高科技、智能園區,提升園區層次和服務水平。
3智慧園區建設的總體架構(見下圖)
基於三維GIS技術的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3.1總體架構(1-2-3)
一個數據中心,兩大平臺,三大服務對象。
3.2一個數據中心
園區數據中心,將園區內所有可管理對象納入園區綜合管理平臺,並把所有數據統一在平臺進行分析和處理,通過統一的門戶對各個子系統進行查看、配置、聯動管理等。
3.3兩大平臺
一個是物聯平臺,以園區大數據分析爲導向,採用基於物聯網感知設備的前端系統,感知園區內人、物、事件的狀態,通過統一的物聯網平臺,進行交互聯動。
園區智慧感知系統包括:
3.3.1智慧安防
包括智慧視頻、園區多媒介一卡通、智慧巡更、消控室監控機房指揮中心、智慧消防。
3.3.2智慧樓宇
包括樓宇自控、梯控系統、分體式空調管理。
3.3.3智慧管理
包括智慧資產管理、智能灌溉、停車場管理、遠程抄表、智慧會議、智能化機房及數據中心、綜合佈線、計算機網絡等系統。
3.3.4智慧生活
包括環境監測系統、園區WIFI系統、智慧餐廳輔助、背景音樂及公共廣播。
另一個是應用平臺,基於數據分析爲園區管理、運營服務和企業服務提供支撐,將園區打造爲一個智能、高效的服務和管理產業協作區,實現園區精細化管理、可持續發展。
3.4三大服務對象
從實際需求出發,面向園區管理者(政府、運營方)、園區企業(入駐企業、第三方服務企業)、園區從業者/訪客三大服務對象,提供包括園區管理、企業服務等服務內容,提高客戶對園區的滿意度和粘性。
4智慧園區的建設原則
4.1採用先進、成熟、實用的技術
園區需採用成熟穩定、實用的技術,在設計及施工上要講究成熟,不容許任何帶有實驗性質的應用。設計充分考慮未來技術發展趨勢,採用先進的技術實施手段,如物聯網技術、SDN技術、人工智能等。
4.2開放性、可擴展性、兼容性和靈活性
隨着綜合管理的需求日趨增加,使得管理系統演繹成綜合性的信息服務系統。因此,園區綜合管理平臺要求具有開放性,提供開放的接口,能緊密地與其他系統連接;要求結構先進、具備二次開發能力;要求系統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和安全性。同時,要求各子系統具備標準和開放的接口,提供接口對接服務。
4.3系統的設計和產品的選擇應標準化、規範化
爲方便管理,使工作規範化,系統的設計和產品的選擇必須走標準化、規範化的道路。各子系統要求採用行業領先品牌的產品,產品符合國家、行業相關標準的規定,提供標準協議和接口,或開放私有協議,爲園區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提供保障。
4.4系統必須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容錯性
系統本身的安全性非常重要,應具有很強的防破壞能力,防止******,影響系統安全。園區人員層次和素質參差不齊,在使用當中存在誤操作的可能。因此要求系統具有很強的容錯性和自檢功能。
4.5人性化、中心化
智慧園區建設要求以人文本,系統功能設計、場景設置應充分考慮人的衣、食、住、行的需求,體現系統的智慧性。積極採用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打造具有園區特色、亮點且與衆不同的智慧園區。同時,以信息機房爲中心,打造園區的大數據中心,所有子系統的數據都要求匯聚到園區的物聯網平臺,通過平臺實現園區統一管理和各子系統之間的聯動。
4.6爲管理者、企業和從業者提供基礎的服務支撐
智慧園區應能爲園區管理人員提供智慧化的園區管理服務平臺,實現園區整體運營管理體系的智慧化,提升園區整體的服務水平。提供雲計算園區服務,解決園區入駐企業各自搭建IT及企業公共應用系統的問題,減少資源浪費。提供雲桌面服務,減少創業者初創時期的資全困。提供IP承載、光纖接入及室內分佈、無線覆蓋等綜合服務方案,提供園區基礎通信網絡,方便對接三大運營商網絡。
4.7合理的性能性價比
在設計方案中,爲用戶着想,提供性能價格比高的產品。
5智慧園區建設及升級改造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5.1避免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過去幾年,很多地方的園區大量上馬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採購了一大批服務器。由於當時技術水平有限,導致使用3-5年就面臨淘汰的局面。這就造成了低水平的重複建設,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大到服務器、平臺的搭建,小到攝像頭、感知設備的選購,都需要有前瞻性,確保產品至少在5-10年內不會被淘汰,具備後期的拓展兼容能力。
5.2真正形成整體規劃、高端定位和引領帶動
很多園區的建設缺乏一箇中長期的發展規劃,這就需要打破各個園區的信息孤島,實現區域園區發展的信息聯動效應,然後藉助智慧城市的系統建設,帶動智慧園區的整體升級,提升整體核心竟爭力。智慧園區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後期不斷完善升級。
6結語
隨着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對智慧園區的不斷關注,智慧園區的建設及升級改造已勢在必行。從智慧園區的功能優勢上來說,智慧園區平均能源消耗與人力成本較智慧化升級之前有明顯下降,消耗與成本均得到有效控制,智慧園區對外租賃的難度也大幅度降低,園區形象大幅提升,日常運營管理和辦公效率也顯著提高。因此,在未來城市的發展和管理中,可以用智慧園區的建設經驗,爲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牽引,實現智慧園區建設與產業鏈優化的融合,最終實現雙贏的局面。

原文來自:http://www.ztmapinfo.com/blog/index.php/article/26.html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