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掉一本书

不知道小时候你有没有干过这样一件事,用一把剪刀把报纸或杂志上看到的“一片”美好的词汇剪下来,然后贴到一个笔记本里面,这样一年下来,就有厚厚的一本笔记。

后来的你是不是逐渐丧失了这种“技能”了呢,但李敖却一直使用这样的方法:

可是我看书的时候,书是一排摆在我眼前,我同时不只是看一本书,而是看不同的书里讲的同一个问题。

这本书里面有这个问题,剪下来,切下来;那本书里面有这个问题也剪下来,切下来,然后一大堆,就是我所要的东西。

后来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面,看到李敖的方法,叫做主题阅读,也是阅读的最高境界。

如果你不再那么“残忍”,下不去刀,怎么“吃”呢。

1

而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吃”掉了一本书,我是怎么“吃”的呢,可能吃相或好看,或难看,但我觉得仍不妨碍拿出来跟大家一起交流心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准备好一细两粗三支笔,两支粗的是荧光笔,我喜欢选用的两种颜色是橘红和浅黄,另外那支细的呢,我一般用棕色,颜色根据个人喜好来就可以,只要有区分度。

这三支笔用来干什么,就是在你阅读的时候用粗的做标记,用细的做笔记,并且统统都要落在书上。

当然细的那支你也可以拿来做标记,你觉得刚使用粗的荧光笔对你看到 “触动你很深” 的词汇标记之后,书中又开始对其进行解释,这个时候便可以用细的这支笔在这些语句下面画条波浪线。

另外,之所以使用两种颜色的粗的荧光笔,就是在你回头看一遍之前阅读过的内容时候,你又重新发现,“醍醐灌顶” “茅塞顿开” 之处,便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让你心灵的那种震撼,加强一次。

我现在手里没有笔几乎无法阅读纸质书。所以你要多备几支笔,公司放几支,家里放几支,另外还要在包里放几支,时刻准备着用笔的环境。

看到这段标注了没有,又不仅让我们想起两句歌词:

-我们都来不及思考 看青春列车呼啸

-直到有一天幡然醒悟 容颜苍老

2

那么,当你看电纸书的时候,怎么办。

比如,我使用kindle阅读,这里面其实自带了标记和笔记功能,而且它的标记还有个特点,就是大家都公认为比较好的词句,当你做标记时候,能够提示已有多少人标记过,让你感觉到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跟你一起在阅读

在kindle上做笔记当然也是很方便,直接打字就可以。比纸质书的优势就是做完的这些标记和笔记,可以在一个地方统一的能够看到。

不好的地方,就是kindle是单色的,不像阅读纸质书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颜色去标注,以便可以用颜色来加强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我们之所以这样花费“力气”去这样做,那还不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本好书吗,所以对于这样的经典,好的书,现在我kindle和纸质书是同时存在的,就是同一本书在亚马逊买一本电子版,在京东上买一本纸质书。

当然有时候比较遗憾有些书没有电子版。

3

做好了标记和笔记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

王朔曾经说过下面这句话。

最好的写作就是不发表。

但是,我们没有达到王朔的这种境界,况且咱们不也是看到了他的好多已经出版的书了么。

下一步就是要写出来。没错,就是要写,不仅要写,而且还要发表

写的时候你可以先列出大纲,就是对这本书,你获取到都知识点概括出几个大点,把他们列下来,就是一个大纲。

当然你也可以“随性”一些,先不要被大纲束缚住,可以天马行空,自由自在的写出你的感受,写出让你感悟和彻悟的点,“闭上眼睛也能摸到的那些东西”,一般写着写着你的大纲就出来了,我常常是采取这样的方法。

如果,你还是找不出感觉,那让我直接告诉你一个大纲好了。

把你看书过程中自己形成的一个问题抛出来,然后书里面给到解决方法或者方案有哪些列出来,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再最后就是继续发问,还有没有其它问题呢。

概括下来就是:抛出一个问题,解决思路1-2-3,然后总结,再延展一个问题

写好之后,我们要把它发出来,让更多人看到,赤裸裸没什么不好,干干净净,明明白白,这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得到反馈。

记得看过的一本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请求和响应的本质就是交互。

发表的地方可以公众号、简书、oschina,这三个地方都是我使用过的,从反馈活跃度来看,oschina大于简书大于公众号,当然,也有我的公众号人数不多的原因,希望有一天能够将这个顺序反过来。

4

写出来,就结束了吗,有人可能就问了,那还能咋地,都写出来了,NO,我们还要讲出来。

图自网络

天啊,还要讲,我到哪里讲,讲给谁听呢。

一点也不用担心讲的问题,你总有组织吧,组织内是有人的吧,就讲给他们听好了,担心没有人来听。

想多了,只要你敢讲,就有人敢听,不信,你可以明天就试试好了,每天的站会后你告诉大家,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做单元测试,开始就好了。

讲的地方太多了,腾讯、抖音、b站,都是你的地盘,你只要尽情的开讲,从来也不要担心有无观众的问题,你都这样赤裸裸的坦白了,你还怕啥。

你有没有发现呢,当你讲出来的过程,你再一次将写出来那些内容又重新梳理了一遍,这个过程有“好几个你”在跟你一起学习,他们有的给你佐证,有的在反问你,还有的在质问你。

5

标、写、讲,我正在用这样的方法把一本又一本的书“吃”掉

有人说,如果我不吃呢,也可以,一直听到不少人说我看书总是记不住,那咱们就不记。看就好了,就像竹篮子打水,你有没有发现篮子最后是变干净了吗

如何看待,现在的听书,我觉得很好啊,这种形式可以让不阅读或者不经常阅读的人们也能有机会接触到“书”。

嗯,你如果能做到上面的三步,标、写、讲,或许你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讲书”的人。

你平时是如何阅读的,有没有自己的方法呢。

图自网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