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 理論(CAP理論瓶頸解決)

   在 CAP 理論中,三者不可同時滿足,而服務化中,更多的是提升 A 以及 P,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降低對 C 的要求,因此,BASE 理論隨之而來。

BASE 理論的基本原則有三個:

  • Basically Available(基本可用)
  • Soft state(軟狀態)
  • Eventually consistent(最終一致性)

主要目的是爲了提升分佈式系統的可伸縮性,論文同樣闡述瞭如何對業務進行調整以及折中的手段,BASE 理論的提出爲分佈式事務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方向。

BASE理論是對CAP中一致性和可用性權衡的結果,其來源於對大規模互聯網系統分佈式實踐的總結,是基於CAP定理逐步演化而來的。BASE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即使無法做到強一致性,但每個應用都可以根據自身業務特點,採用適當的方式來使系統達到最終一致性。BASE 理論本質上是對 CAP 理論的延伸,是對 CAP 中 AP 方案的一個補充。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一)基本可用:

   基本可用是指分佈式系統在出現不可預知故障的時候,允許損失部分可用性。不過,這絕不等價於系統不可用。比如:

  • 1:響應時間上的損失。正常情況下,一個在線搜索引擎需要在0.5秒之內返回給用戶相應的查詢結果,但由於出現故障,查詢結果的響應時間增加了1~2秒。
  • 2:系統功能上的損失:正常情況下,在一個電子商務網站上進行購物的時候,消費者幾乎能夠順利完成每一筆訂單,但是在一些節日大促購物高峯的時候,由於消費者的購物行爲激增,爲了保護購物系統的穩定性,部分消費者可能會被引導到一個降級頁面。

(二)軟狀態:

   軟狀態,也被稱之爲柔性狀態,是指允許系統中的數據存在中間狀態,並認爲該中間狀態的存在不會影響系統的整體可用性,即允許系統在不同節點的數據副本之間進行數據同步的過程存在延時。

(三)最終一致性:

   最終一致性強調的是所有的數據副本,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同步之後,最終都能夠達到一個一致的狀態。因此,最終一致性的本質是需要系統保證最終數據能夠達到一致,而不需要實時保證系統數據的強一致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