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奶粉衝擊高端,飛鶴、蒙牛、合生元們的牌好不好打?

圖片1.png

文丨陳曦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疫情期間,一則新聞曾引發網友的熱議,一戶居民在家隔離,請社區工作人員幫自家孩子買進口奶粉,工作人員找了好幾個商店,都沒有買到,該居民非常生氣,認爲工作人員敷衍他,怒打12345市長熱線投訴。

我們且不論該居民行爲的對錯,這則新聞從側面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國產奶粉目前仍處於極爲尷尬的地位。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已經過去了12年,但消費者的信任還沒有完全建立。

只認進口品牌,成爲了很多媽媽們購買奶粉的唯一標準。

那國產奶粉未來的路在哪裏呢?

一、下沉三四線,國產奶粉的無奈之舉

事實上,自三聚氰胺事件後,中國的媽媽們普遍更願意花高價買進口奶粉,爲安全付出更高的溢價。進口奶粉企業趁機提價、佔領市場,海外代購掃蕩國外超市貨架。從2009年到2015年,進口奶粉企業規模擴大了4.5倍。瘋狂的海外代購促使香港、新西蘭等地頒佈奶粉限購令。

在整個行業遭受信任危機之下,中國的奶粉企業只能掉頭轉向三四線城市,面向那些對品牌認識度不敏感的消費人羣。通過下表可以看出,國內幾大奶粉品牌的重點城市均在三四線城市。

圖片2.png

數據來源:廣發證券

對品牌認識度不敏感,自然對價格就非常敏感了。

誰便宜就買誰。

國產奶粉開始走低價路線,比如君樂寶,在2014年推出130元每罐(800g)的超低價格。

可是低價路線不是這麼好走的。都是名氣不響的國產品牌,買誰都一樣,那麼關鍵的問題就變成了:

誰能夠被擺在超市和母嬰店的貨櫃上,誰就能夠進入消費者的視野,最終轉化爲實打實的銷售數據。

因此,國產奶粉對經銷商和終端母嬰店兩條渠道極度依賴。

從下圖數據可以看出,商超+母嬰店的銷售佔比達到了整體的80%左右。

圖片3.png

數據來源:招商證券

爲了保證渠道銷售,奶粉企業讓出巨大的利潤空間給經銷商和終端。

圖片4.png

數據來源:財新網

通過專門開直營母嬰店的上海公司愛嬰室,一躍成爲了A股上市公司,2019年錄得收入24.6億元,其中奶粉收入佔據半壁江山,達到11.6億元。

圖片5.png

“螳螂財經”發現,奶粉企業將相當大一部分利潤分給了經銷商和終端,在價格競爭激烈之下,自身利潤攤薄。與此同時,奶粉企業的負擔沒有降低,從下表可以看出,奶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較高。因此,下沉至三四線,貼身肉搏的價格戰,對於奶粉企業來說,並不是長久之計。

數據來源:財新網

二、發力高端市場,國產奶粉突圍困難

爲了提升利潤,很多奶粉企業紛紛轉戰到高端、超高端市場,試圖搶奪進口品牌的市場份額。

但是,“螳螂財經”發現,這場仗更不好打。

首先是大城市養育投入更高。

相比於三四線城市,大城市的生育意願更低,而大城市消費人羣的收入更高。在每家只有一個孩子,家庭收入又足以支撐的情況下,父母們更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

據統計,我國嬰幼兒年均消費不斷攀升,一個家庭的母嬰方面的消費支出僅次於住宿支出。

圖片7.png

數據來源:招商證券

因此,很多家庭不惜投入巨資購買進口奶粉,甚至自己專門去海外購買,或者找代購買。高端進口奶粉企業在大城市深耕多年,無論是品牌認可度還是消費者教育都做得非常好。像美素佳兒、惠氏啓賦、雅培菁智、美贊臣藍臻等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認可;達能愛他美、A2等在高端市場也有一大批忠誠的消費者。

這也是武漢居民在買不到進口奶粉,選擇投訴社區工作人員的前因後果。

其次,消費者信心難重建。

據調查,2019年消費者購買奶粉時最關注的因素中,品牌和安全是排名最靠前的兩個因素。

圖片8.png

而國產奶粉的安全問題始終是消費者擔憂的焦點。

最近三年,我國對奶粉的抽檢合格率都在99%以上,不少人喊出了“史上最安全奶粉時期”。如果僅從數據上看,國產奶粉算得上非常安全了,但是數據背後其實是乳品標準變寬鬆了。

2010年,我國重新修訂了乳品標準,從原來的160多項刪改至66項。

在修改後的國家標準中,有兩項指標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第一項指標是蛋白質含量降低。新國標規定,每100克生乳中,蛋白質含量的最低值爲2.8克。這一指標的舊國標是2.95克,國際標準是3.0克。

第二項指標是菌落總數放寬。新國標規定,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是200萬,之前舊國標的標準是50萬,美國和歐盟的標準是10萬,而有着世界上最嚴格的食品檢測標準的丹麥,奶製品菌落總數標準是2萬。

這兩項關鍵指標放寬,讓原本很多不合格的生牛乳一躍成爲合格品。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對此曾發表看法:這是2009年制定標準時,受到利益集體及失去良知之“磚家”把控着制標權所致,2010年新標實施時我就說過,我國生奶標準一夜倒退了25年,成爲全球標準最低的國家。

我國之所以制定如此低的標準,一方面當然是希望更多消費者看到更多“合格”的奶粉,另一方面則是因爲我國的奶源限制。衛生部官方曾迴應:“目前我國奶牛小規模散養比例較高,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例僅爲23.1%,5頭以下比例爲32.4%,這種小規模養殖的現狀短期內難以改變。養殖水平低造成生鮮乳菌落總數相對較高。”

在如此寬鬆的標準之下的國產奶粉,又怎能爲消費者建立“安全”的印象呢?又如何與高標準、嚴要求的進口奶粉競爭呢?

三、明確打法,才能走得更遠

不管是持續走三四線城市路線,還是發力高端市場,對於國產奶粉來說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要想解決向左走還是向右走的難題,國產奶粉企業還需要明確打法,才能夠走得更遠。

首先,主打安全牌,打造硬核品質。

在自身品控方面,國產奶粉企業達到新國標還僅僅是達到及格線而已,要想真正打造硬核品質,還需要主動高於國標,向國際高標準靠攏。

目前來看,雖然各大奶粉品牌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含量高。

比如飛鶴星飛帆系列的產品營養成分表中顯示蛋白質每100g含量爲17g。

圖片9.png

合生元派星系列營養成分表中顯示蛋白質含量爲15g/100g。

圖片10.png

但是製作奶粉的重要原材料——生牛乳的蛋白質含量其實還是無法得到驗證。

奶粉的生產工藝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將生牛乳烘乾製成牛乳粉,再勾兌營養物質,第二種是將營養物質事先和生牛乳勾兌調製,然後再烘乾製成奶粉。

不管是哪一種,生牛乳的蛋白質含量都極爲重要。

從合生元的官方宣傳中,我們能看出它的高蛋白質標準依賴於添加的LPN-乳清蛋白和α-乳清蛋白。換句話說,就是將蛋白粉兌入了牛乳粉中,還是沒有解決牛乳粉的品質問題。

因此,很多企業將國外牧場、進口奶源作爲宣傳要點,其本質也是爲了讓消費者對奶粉加工工藝中的“生牛乳”或者“牛乳粉”的質量更放心,比如合生元、飛鶴等會在品牌廣告的顯眼位置標註牧場位置。

其次,強強聯合,多線發展。

在受限於奶源和產品線之下,企業尋求併購能夠迅速解決問題。

2019年,蒙牛先後實行了兩個大動作,首先是收購了澳大利亞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緊接着,蒙牛又宣佈收購澳大利亞第二大乳品企業Lion-Dairy&Drinks。

貝拉米主營有機奶粉,海淘大軍在澳大利亞買買買,讓貝拉米進入了中國媽媽的購物車中。據貝拉米財報顯示,其70%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蒙牛收購貝拉米就是爲了獲得完善的有機奶粉產業鏈。

Lion-Dairy&Drinks和蒙牛的主業有相似之處,主要經營乳飲料、酸奶、低溫果汁及植物飲料等,蒙牛。蒙牛收購Lion-Dairy&Drinks一方面是爲了完善產品鏈,另一方面則是爲了獲得更好的澳大利亞的奶源市場,爲蒙牛其他產品線提供高品質原料。

蒙牛的老對手伊利也選擇了強強聯合,在2019年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乳企威士蘭。威士蘭是合作社體制,公司由400多位奶農股東所有,這些奶農股東擁有超過18萬頭奶牛,而這也勢必能爲伊利提供高品質奶源。

第三,發力新品種,藉助消費升級滲透高端市場。

隨着消費者對奶粉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有機奶粉、羊奶粉等品種成爲了消費者的新寵。

羊奶粉被認爲具有更小的脂肪球,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更易被人體吸收,以及羊奶中的乳清蛋白、酪蛋白含量也被認爲更接近母乳。澳優羊奶粉佳貝艾特長期在國內市場佔據龍頭地位。就澳優在國內銷售的奶粉而言,2017年28.63億,2018年44億,同比增長53.8%。佳貝艾特羊奶粉銷售20.33億元,同比增長約58.9%。從數據不難看出,澳優這幾年的業績增長的核心亮點來自羊奶粉。

有機奶粉在中國的市場雖然還相對較小,但也在穩步上升。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6年——2018年線下有機奶粉銷售額分別爲18.2億元、26.7億元和39.2億元,2019年規模在60億元左右。另外根據預測,2020年奶粉線下銷售額有望突破100億。

在奶粉市場增長乏力之下,有機奶粉市場成爲一個有力的增長點。

一個商品貼上了“有機”的標籤,消費者就願意掏出更多的錢去購買,尤其是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的“中產新女性”,而他們是一線城市購買奶粉的主力軍。

尼爾森數據顯示,近六成的消費者接受比普通商品貴40%以內的有機產品;25—49歲人羣相對於其他年齡段的支付意願更爲強烈。

目前,多家奶粉品牌都推出了有機奶粉產品線,且價格都不低:

圖片11.png

這也是蒙牛在貝拉米尚未獲得嬰幼兒配方奶粉牌照的背景之下,仍然願意支付高溢價收購貝拉米的原因之一。

一言以蔽之,不管是推新品還是收購新企業,建立安全生產體系,提升產品質量,纔是國產奶粉贏回消費者的唯一路徑。

此內容爲【螳螂財經】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覈實版權歸屬,不作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繫。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財經新媒體。

•微信十萬+曝文《“維密秀”被誰殺死了?》等的創作者;

•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