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會帶來哪些鉅變(系列一)

面向對象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理解和抽象的方法,是計算機編程技術發展過程的產物。人類對這個”發展過程“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 人類進化的歷史、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變化。

在1981年8月發行的Byte雜誌上發佈了有關其“面向對象”編程系統的信息。Smalltalk中的Object清楚地反映了萊布尼茲(Leibnizian)Monadic對世界的模擬:可以創建或銷燬對象(單子或原子),不管它們存在或不存在。它們封裝了私有數據,這些私有數據是從外部無法訪問的,但是可以通過提供的函數方法或行爲被訪問,包括通過接收消息來更改其內部狀態。至關重要的是,對象本身決定了接收消息時的處理方式,在命名過程時如果未找到對象時,這就決定了某種程度的間接性和隔離性。
充分利用面向對象的思想,利用這種軟件結構方式意味着對軟件的設計和構建方式有完全不同的思考。
關於如何以面向對象的方式創建軟件系統的基本思想對於那些對軟件系統的本質沒有先入之見的人來說更爲自然。
面向對象的編程消除了我們要爲其構建軟件的事物(業務領域或需求)與所構建軟件之間的概念障礙。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蒸汽機的發明,而真正工業革命是依靠規模化的工業流程來代替手工、紡織工藝。而工業流程則依賴於標準化的、可互換的零件之間明確規定的接口。這就編程中的接口的來源。
(對象(object):由一組數據結構( 數據結構是對象的屬性)和處理此結構的方法( 處理此結構的方法是對象的行爲)兩者組成。

類(class):有相同行爲的對象稱之爲一類

加深對對象和類的認識可以通過下面兩個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一:person類)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二:Operation類)
對象的責任可以定義爲:
*
a)私有和公共對象數據
*
b)相關對象引用
*
c)它可以派生的東西
*

對象都有對外服務的接口,通過繼承可以複用。對象隱藏內部服務的實現,通過聚合(怎樣實現?本文不分析)可用複用。
面向對象更加容易使我們達到社會科技鉅變的境界。可複用,可擴展,維護和替換更加方便。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