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始數據結構

基本概念與術語

注意:數據 > 數據對象 > 數據元素 > 數據項

1:數據

數據:是描述客觀事物的符號,是計算機中可以操作的對象,是能被計算機識別,並輸入給計算機處理的符號集合。數據不僅包括整型、實型等數值類型,還包括圖像等非數值類型。

注意,數據其實就是符號,且符號具有兩個前提:

  • 可以輸入到計算機
  • 能被計算機程序處理

2:數據元素

數據元素:是組成數據的、有一定意義的基本單位,在計算機中通常作爲整體處理,也被稱爲記錄

3:數據項

數據項:一個數據元素可以由若干個數據項組成。

例如:人是一個數據元素,眼睛,鼻子,嘴巴,手腳就是數據項,當然,姓名、年齡、性別、電話也是數據項。

注意:數據項是數據不可分割最小單位。

4:數據對象

數據對象: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是數據的子集。

性質相同:是指數據元素具有相同數量和類型的數據項

5:數據結構

不同數據元素之間不是獨立的,而是存在特定的關係,我們將這些關係稱爲結構。

數據結構: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係的數據元素的集合。

數據結構有四種基本機構:集合、線性、樹形、圖狀

數據結構(邏輯結構)分類:線性結構(1:線性表、2:棧、3:隊列、4:數組、廣義表、5:字符串),非線性結構(1:樹、二叉樹,2:圖)

 

說完數據結構,我們再討論一下數據算法。

算法的五個特徵:

1:有窮性 :在有限步之後算法終止

2:確定性 :每條指令或步驟都無二義性,具有明確的含義

3:可行性 :算法中的操作都是已經實現的基本運算執行有限次來實現的

4:輸入:有0或多個輸入量

5:輸出:至少有一個輸出量

算法設計要求:

1:正確性

2:可讀性

3:健壯性

4:高效與低存儲量

衡量一個算法的好壞:

1:算法的時間複雜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