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 DBSCAN 方法 ( K-Means 方法缺陷 | 基于密度聚类原理及概念 | ε-邻域 | 核心对象 | 直接密度可达 | 密度可达 | 密度连接 )



I . K-Means 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



1 . K-Means 算法中中心点选择是随机的 : 随机地选择聚类分组的中心点 ;


① 选择实点 : 可以选择实点 ( 当前现有的样本值 ) 作为聚类中心点 ;

② 生成虚点 : 也可以选择生成虚点 ( 任意位置模拟出一个样本点 ) 作为中心点 ;


2 . 必须事先设置聚类分组个数 KK 值 : 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将数据集分成几组能达到最佳的分组效果 ;


① 学习出 KK 值 : 使用其它聚类方法 , 先将数据集学习一遍 , 确定聚类分组个数 ;

② 多次聚类 : 选取不同的 KK 聚类分组个数 , 然后看取什么值可以达到最好的聚类分组效果 ;


3 . 最佳实践 : 运行多次 K-Means 方法 , 选取不同的 KK 值 , 以及不同的聚类分组个数 ;



II . K-Means 初始中心点选择不恰当



下面的数据集 , 如果使用肉眼观察 , 选择的中心点是如下绿色的点 , 但是如果随机选择中心点 , 加入选择的很差 , 如下图中的红色点作为中心点 , 那么迭代之后的聚类分组如下图所示 , 明显该聚类分组不是最佳分组 ;


① 肉眼观察 3-NN 聚类分组 比较合适的中心点距离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② 随机选择中心点后的聚类分组 : 这是随机选择的分组 , 显然这不是最佳分组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选择的初始的中心点太垃圾 , 会导致多次迭代 , 即使算法收敛 , 多次迭代计算的聚类分组不再改变 , 得到结果也可能是不准确的 ;


这是基于距离 ( 划分 ) 的聚类方法的固有缺陷 ;



III . K-Means 优点 与 弊端



1 . K-Means 好处是 : 简单 , 容易理解 , 性能较高 , 能很快计算出聚类结果 ;


2 . K-Means 弊端 : 只能找出球形的聚类分组 , 对异常点 和 噪音 非常敏感 , 如果有一个异常点 , 就会导致聚类分组不准确 , 鲁棒性差 ;


3 . K-Means 无法处理的情况 : 如下面的聚类 , 将不同形状的样本分开 , 需要识别出凹形的模式 , K-Means 无法完成该聚类操作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V .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1 .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


① 方法迭代原理 : 相邻区域的密度 , 即 单位空间内 数据样本 点的个数 , 超过用户定义的某个阈值 , 那么该区域需要进行聚类 , 如果低于某个阈值 , 聚类停止 , 算法终止 ;

② 聚类分组前提 : 如果想要将多个 数据样本 划分到一个聚类分组中 , 那么这些样本的分布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度 , 即在某个范围大小区域内 , 该样本点必须达到一定的数目 ; 具体的数量个数 根据空间大小 , 和 密度计算出来 ;


2 . 示例 : 如 , 先定义好 , 如果进行聚类 , 必须在 1×11 \times 1 平面内至少有 1616 个样本 , 给定一个区域内的点 , 如果该区域的样本密度值大于 1616 , 就划分到一个聚类中 ; 如果该区域是 0.5×0.50.5\times 0.5 大小 , 那么只需要有 44 个就能进行聚类 , 如果这个区域是 2×22 \times 2 , 必须有 6464 个样本才能聚类成一组 ;


3 . 基于密度聚类好处 : 该方法可以排除 异常点 , 噪音数据 , 鲁棒性很好 ;


4 .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涉及到的参数 : 密度阈值 , 聚类区域范围 ;



V . 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DBSCAN 方法



DBSCAN 方法 :


① 全称 : 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 , 基于密度兼容噪音的空间聚类应用 算法 ;

② 聚类分组原理 : 数据样本 ppqq 存在 密度连接 关系 , 那么 ppqq 这两个样本应该划分到同一个聚类中 ;

③ 噪音识别原理 : 数据样本 nn 与 任何样本 不存在 密度连接 关系 , 那么 nn样本 就是噪音数据 ;



VI . ε\varepsilon-邻域



1 . ε\varepsilon-邻域 : 这是一个范围定义 , 给定一个数据样本对象 , 以该样本为中心 , 指定一个半径 ε\varepsilon , 形成一个范围区域 , 组成了该样本的 ε\varepsilon-邻域 ;


2 . ε\varepsilon-邻域示例 : 如果是二维平面该范围区域是一个圆 , 如果是三维平该范围区域是一个球 ;


3 . ε\varepsilon-邻域图示 : 下面的红点就是样本点 , 以红点为圆心 , 以 ε\varepsilon 为半径的 浅绿色区域 , 就是 ε\varepsilon-邻域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I . 核心对象



1 . 核心对象 : 在一个样本对象 CCε\varepsilon-邻域 中 , 有超过一定 阈值 ( 最小数量 ) 的 样本对象分布 , 那么该样本对象 CC 就是核心对象 ;


2 . 核心对象 图示 : 如果该阈值 ( 最小数量 ) 设置成 55 , 那么该 ε\varepsilon-邻域 中有 66 个点 , 超过了最小阈值 , 红色 的 中心点 数据样本 是 核心对象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VIII . 直接密度可达



1 . 直接密度可达 : Directly Density Reachable ( DDR ) ;


① 概念 : 样本 pp 是核心对象 ( 以 pp 为中心 ε\varepsilon-邻域 中超过阈值个数的样本 ) , 样本 qq 在其 ε\varepsilon-邻域 中 , 那么 称为 pp 直接密度可达 qq ; 注意方向 pqp \rightarrow q , pp 出发直接密度可达 qq ;

② 直接密度可达有两个条件 : ① 起点必须是核心对象 , ② 终点必须在起点的 ε\varepsilon-邻域 中 ;


2 . 直接密度可达的注意点 :


① 单向概念 : 注意该概念是单向的概念 , pp 样本出发 , 可以 直接密度可达 qq , 反过来是不行的 ; qq 出发不一定能到 pp ;

② 直接密度可达 起点 : 只有 核心对象 才有资格 发起密度可达 概念 , 不是核心对象 , 没有资格作为起点 ;

③ 直接密度可达 性质 : 如果 pp 是核心对象 , 那么从 pp 出发 , 可以直接密度可达其 ε\varepsilon-邻域 中所有的样本点 ;

④ 如果 pp 不是核心对象 , 那么没有直接密度可达的概念 ;


3 . 图示 : 红色点 pp 是核心对象 , qq 在其 ε\varepsilon-邻域 中 , pp 直接密度可达 qq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X . 密度可达



1 . 密度可达 : pp 密度可达 qq , 存在一个 由 核心对象 组成的链 , pp 直接密度可达 p1p_1 , p1p_1 直接密度可达 p2p_2 , \cdots , pn1p_{n-1} 直接密度可达 pnp_n , 此时称为 pp 密度可达 qq ;


2 . 链 上的核心对象要求 : 链的起点 , 和经过的点 , 必须是核心对象 , 链的最后一个点 , 可以是任意对象 ;


3 . 密度可达 与 直接密度可达区别 : 密度可达 与 直接密度可达 的概念在于 是直接可达 , 还是 间接可达 ;


4 . 密度可达图示 : pp 直接密度可达 qq , qq 直接密度可达 tt , pp 密度可达 tt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 . 密度连接



1 . 密度连接 : ppqq 两个样本 , 存在一个中间样本对象 OO , OOpp密度可达 的 , OOqq密度可达 的 ;


2 . 密度连接方向 : OO 可以密度连接 ppqq 样本 , 但是 ppqq 不一定能走到 OO , 它们可能不是核心对象 ;


3 . 核心对象要求 : OO 以及到 样本 pp 或者 样本 qq 中间的样本都必须是核心对象 , 但是 ppqq 两个对象不要求是核心对象, 它们可以是普通的样本点 ;


4 . 密度连接图示 : 下图中 , 样本点 OO 密度可达 ppqq , 那么 ppqq 是密度连接的 ; 其中 p,qp, q 不是核心对象 , O,p1,p2,q1,q2O , p_1 , p_2 , q_1 , q_2 是核心对象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