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ye 自動駕駛策略(一)

Mobileye 自動駕駛策略(一)

詳解 Mobileye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Mobileye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總得來說,分爲四種:

Visual perception and sensor
fusion(視覺感知和感知融合)

Compute platform(計算平臺)

Driving policy and RSS(駕駛策略和責任敏感安全模型)

Dynamic mapping(動態地圖)

視覺感知和感知融合與傳感器和數據相關,數據由攝像頭、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收集,進入計算系統,創造360度環境模型,模型包括道路、交通燈、路標等。

同時,還需要計算平臺來支持如此龐大的數據計算,這個平臺需要非常強大,因爲計算量相當巨大;同時考慮到成本問題,它還要十分高效。

此外,還需要駕駛策略和 RSS,這樣才能保證駕駛的安全,同時還能在安全在合法的範圍內取得一個平衡。

最後,需要動態地圖,三年前創造了這個技術,說到地圖,便會談到它的升級,稍後會提到它。

Mobileye 目前正在努力的五個方面:

Open EyeQ5(開放架構的 EyeQ5):英特爾有自己的硅光子生產線,可以生產雷達所需的芯片,同時,它是開放架構的,客戶可以在芯片上編寫自己的代碼,自己來做融合。

Closed EyeQ5(封閉 EyeQ5) :它不僅僅包含 EyeQ5,還包含的舊代芯片 EyeQ4、EyeQ3,它正是目前輔助駕駛用的芯片。

Surround Vision(環視視覺):不僅用在輔助駕駛中,還用在自動駕駛中。

AV Series(自動駕駛汽車系列):包括 360 度視覺、地圖、駕駛策略、傳感器等等。

AV Series+Maas platform(自動駕駛系列和 Maas 平臺):除了 AV Series,它還包括 Maas 軟件系統。

請大家記住,所有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東西,都與這五個方面有關。

視覺識別(Visual Perception)

視覺識別是個複雜的東西,關注點在攝像頭上,攝像頭在自動駕駛車輛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標是用攝像頭實現自動駕駛。

但是,僅僅依靠攝像頭實現自動駕駛,是相當困難的,因爲攝像頭提供的,並不是直接的 3D 信息,它就像的雙眼,提供的數據很有限。

要實現自動駕駛功能,需要的是 3D 信息。雖然攝像頭擁有高分辨率,但在開發者看來,攝像頭提供的是一種“懶惰”的視覺。因此,還需要其他的傳感器,比如雷達、激光雷達等,來給直接的3D信息。

但這樣以來,便會出現一個問題:傳感器太多了,會造成冗餘。因此,需要讓攝像頭的功能更加強大,讓它具有完整的、端對端的操作功能,這樣其他的傳感器加進來纔是真正的錦上添花,才能實現真正的冗餘。

不是說攝像頭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否認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的必要性。

mobileye正在做兩件事。

第一,要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式,實現真正而非沒有必要的冗餘。

此外,一個更重要的事,就是將自動駕駛技術遷移到輔助駕駛中來,減少輔助駕駛的成本。

現在的傳感器是幾萬美元,樂觀估計一下,將來也許會下降到幾千美元,但是它的成本還是太高了,無法實現大規模運用。那麼,如何減少成本,實現大規模的自動駕駛呢?

答案是攝像頭。雷達和激光雷達都相當昂貴,但攝像頭很便宜,它是所能想象到的最便宜的傳感器。20 美元就能買到一個質量很好的攝像頭。

因此,要想減少成本,需要將重點放在攝像頭上。想要影響輔助駕駛的變革,先要走通較爲困難的路:利用攝像頭實現自動駕駛。

在這條路走通了之後,再讓它影響輔助駕駛的發展。這是一種戰略性的思維,首先用真正的冗餘實現自動駕駛,然後讓自動駕駛促進輔助駕駛。

Mobileye的自動駕駛策略

下面來說說自動駕駛策略。

如果去到的展位,可以用 VR 體驗到的自動駕駛汽車。汽車上一共有 12 個攝像頭(前方有 3 個攝像頭,角落裏有 2 個攝像頭,朝前方2 個,朝後2 個,朝側方3 個,用作停車),沒有其他的傳感器,沒有 GP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示上方是攝像頭所拍到的景象,右邊顯示的是道路狀況 3D 圖。重點看看右邊,藍色車代表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看到它越過了一個十字路口,給一輛紅色的車讓路,同時停下車等待突然進入道路的路人。這個 3D 圖也是靠攝像頭實現的。

談談計算平臺

首先回顧下的芯片。EyeQ4 於 2018 年發佈,EyeQ5 在2018 年 12 月推出,它比 EyeQ4 強大 10 倍。

目前,EyeQ5 已經有了訂單量,將從 2021 年 3 月開始 EyeQ5 的批量生產。

總體來說,EyeQ5 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芯片,低耗能,它是僅限硅的“開放式”芯片(允許第三方代碼運行)——不僅能造福自動駕駛,還能造福輔助駕駛。

與安波福合作,爲寶馬打造2021年的自動駕駛汽車量產,這也是搭載了 EyeQ5 芯片。

駕駛策略 和 RSS

安全可以分爲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和名義性安全(Nominal safety),大部分人關注的是功能安全,而關注的是常規安全,也就是說如何讓的設計避免事故,即在系統設計之初就要確保不會給社會帶來安全事故隱患,實現安全駕駛。

去年,與監管部門合作,提出了RSS (Responsibility Sensitive Safety,責任敏感安全模型)模型,它是一整套數學公式,將人類對於安全駕駛的理念和概念轉化成爲數學公式和計算方式,用來界定什麼樣的駕駛行爲纔是安全的駕駛。

RSS 模型提出安全駕駛需要滿足以下三點:

1、合理性。即要滿足人們對“保持注意”的理解和判定,而不是天方夜譚地隨意去定義。

2、有效性。一個合理的定義也有可能是完全無用的。

譬如這樣一個聽起來還不錯的定義:在一車變道時,其他車道上行駛的車輛都不允許改變速度,不應該受到該車變道的影響。但是這個聽起來挺“謹慎”的定義,在很多時候都不奏效,比如在碰到恐怖分子的時候,甚至在加州繁忙的道路上,它都不可能實現。因爲實際在變道的時候,其他車輛必須要減速才能讓變道車輛實現換道。因此,安全駕駛不僅要合理,有效性也很重要。

3、可驗證性,即該定義是可以進行驗證的。也就意味着,必須要把所下的定義與機器進行實際結合,以驗證該定義是否正確和有效,同時要證明沒有蝴蝶效應。

這裏的蝴蝶效應是指,開始時一個很小的無心之舉,通過系統中其他動作的作用,最後導致了一場車禍。

下面來看看在 RSS 模型框架下的駕駛策略。

將駕駛策略分爲四種:策略(strategy)、戰術(tactics)、路徑規劃(path planning)以及控制(control)。

舉個例子,策略表示“想變道”,下面到戰術策略,也就是說已經決定了要變道,那麼需要決定需要給哪輛車讓道,要哪輛車給讓道,這兩輛車之間的距離就是變道行駛的距離。

這種決策是實時變化的,比如已經決定了需要哪輛車給讓道,但這輛車不給讓道,那麼如果還是堅持的想法,可能就會發生事故,所以改變了主意。因此, 戰術策略是一種“瞬間性”的決策,它會隨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

在以上兩種決策中,機器學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是路徑規劃,它正是 RSS 運用的地方。它爲執行戰術策略而計劃車輛行駛軌跡,這個軌跡必須是安全的。那麼,什麼纔是安全軌跡?這個時候,RSS 就派上用場了。

最後是控制,已經計劃好軌跡之後,就需要汽車進行控制,比如什麼時候剎車。

所有這些策略,都是爲了實現安全駕駛。

下面給大家看一些例子,想說明的一點是,給大家看的所有例子,車內視角都是靠攝像頭實現,不依靠任何其他的傳感器。當然,這張是無人機視角鳥瞰拍攝。圖中道路上有一輛車停在了路中間,因此道路上的車紛紛開始變道,中間那兩帶着 Logo 的藍色車輛爲自動駕駛汽車,可以發現,它的駕駛行爲非常像人類,成功變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以上是車內視角。看到右邊,帶着 Logo 的藍色車輛爲自動駕駛汽車,前方紅色車輛爲自動駕駛汽車決定讓道的車,綠色車輛爲自動駕駛汽車決定“搶道”的汽車,這個決定,是戰術決策,是一個瞬間的決定。

自動駕駛汽車的變道距離,正是紅色車輛和綠色車輛之間的距離,如果綠色車輛不讓自動駕駛汽車搶道,那麼自動駕駛汽車將會改變決定。

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操作,但自動駕駛汽車處理地相當優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下面還是類似的道路設定,唯一的不同是多了一位行人。雖然道路情況複雜,但藍色的自動駕駛汽車還是成功地避開車輛和行人完成了變道。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下面的道路設定是城市道路。可以看到自動駕駛汽車一路前行,周圍有正在行駛的汽車,也有停下來的汽車。

當它行駛到了一條交叉路口,一位行人正在穿過道路。這時候,自動駕駛汽車停下來等待行人穿過,等行人過了馬路,自動駕駛汽車繼續行駛。接下來,自動駕駛汽車給右邊過來的汽車讓路,然後再成功左轉。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這是車內視角。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下面來看看部分道路被堵住時,自動駕駛汽車的處理方式。左邊停下來的卡車堵住了道路左側,自動駕駛汽車順利地從卡車旁邊駛過。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其實,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決策,因爲自動駕駛汽車需要判斷這道路是一個交通堵塞狀況,還是卡車停在了路旁。但是,基於道路上其他車輛的處理方法,自動駕駛汽車做出了正確的決策。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最後一個例子。自動駕駛汽車穿過十字路口直行,左側一輛公共汽車左轉進入前方道路,自動駕駛汽車給公共汽車讓路,同時左側過來的另一輛小汽車給自動駕駛汽車讓了路。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因此自動駕駛汽車的處理方式與人類非常相似,它在 RSS 模型框架下,實現了安全駕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