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傳統弱電和IT行業的對比

       最近參與幾個大的智慧城市項目的管理,結合自身之前的IT研發的管理經驗。有些體會,囉嗦下,寫哪是哪。

傳統弱電行業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大部分弱電行業都依賴於大的國企或者政府下面的信息中心,有自己固定的行業圈子,造成了這個行業的特點:大部分集成公司是行業公司,重資產公司;靠政策存活,基本沒有什麼自己的產品,即使有,也都是貼牌的硬件等。這個過程,軟件並沒有從硬件中分離出來,成爲高價值的產物。只是從屬於某個通信、大型行業硬件的附屬,甚至在招標過程中,都沒有單獨列出來,而是加到硬件報價中。這種狀況,造成行業技術落後,利潤率低,行業人員素質,工資不高。對甲方也不利,半路跑路的,尾款不要的,政績工程多的很。最終整個行業也是逼格越來越低,你看到網上很多都是靠什麼工藝、報價來拼。可笑不,這種行業除了老闆,其他人工資很難到達IT行業的四分之一。

現在國家提出來新基建、產業互聯網等概念,把各個行業、領域都拉通了,以前那種專注一個領域的公司可能對這種方式不是很適應。

今天就這個行業的現狀和問題對比下IT行業發展,說一說自己淺薄的看法:

  • 弱電行業管理模式需要更新。

  這個行業的管理一般都是類似於房地產、建築行業的管理模式。這個沒有一點取笑這一行的意思,實際上弱電行業恰恰是從建築立面獨立出來的,只是行業發展的現狀而已,不丟人。但隨着“產業互聯網”的興起,結合了“雲”,“大”,“物”等新的模式,又短時間內變得高大上起來。但是,總體來說管理模式沒有什麼變革,依舊採用傳統工程管理模式,對迅速變化的需求沒有及時響應,從而造成項目範圍不斷外延失敗。完成驗收靠客情關係等非技術原因。林此種種,不在贅述。

再者,弱電行業人員整理來自於傳統行業,他們在各個領域或者行業都是非常熟悉的,專業背景也是各式各樣。沒有一個統一的要求。

基於以上現狀,弱電行業目前最緊迫的是急需融入新的管理方式,尤其是IT行業的管理模式,來快速適應弱電行業新的變化。否則,從管理層,到基層隊伍都會越來越不適應,直至淘汰。

變革管理,談何容易,總書記有句話講的經典:觸動人的利益比觸動人的靈魂還要難。首先從高層要有這種變革意識。從上到下進行變革。 在中國歷史中基本上都是從下到上的變革,各種起義的方式,所以這種情況很難。這方面不是我們的話題,我們談些現實的,如何從我們個人、行業發展角度怎麼改變去談。

弱電行業的項目階段一般分爲:商務階段:商機、評審、標籤會、投標保證金、投標。售前:輔助售前、寫標書、講標、中標。項目實施:甲方合同簽訂、下家供應商選擇,下家合同簽訂、實施、交付。運維:日常維護、報告、擴展。

這個階段性流程跟建築行業何其相似,90%的傳統工程,都是這種方式完成的。

但是這種方式在新型的項目中,不一定靈光。我們直接一點:新型IT管理,大部分採用敏捷的方式進行管理,來應對瞬息萬變的需求,因爲新型的業務側重點是軟件等上層與客戶密切交互的地方,所以,客戶能提出各種“建議”,因爲每個人的知識結構、愛好、審美都不同。各種需求變化也變化很大。你那種傳統工程方式一週開一次會,見一次領導,領導還不一定有空,安排一個小弟,一問三不知,還要讓他做決定,能溝通什麼需求?等你搞清楚,都下半年了。再加上這種“產業互聯網”的客戶是政治上永遠正確、效率非常低下的政府,需求人員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很多需求來自於政府的各個層次領導,這種需求也是隻言片語,大領導講過什麼,可能後面就忘了。下面的領導也不敢去問,你自己更不敢,需求怎麼辦?只能停工,或者猜測,十有八九就跳坑。

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商務和管理兩個方面解決。良好的客情關係是獲取客戶真正想法的保證。只有商務人員能夠迂迴從大領導或者客戶接口人獲取真實的需求。但是商務人員一般不懂技術,還鄙視技術,所以,這點是大部分公司的問題,商務會畫的很大餅,後果更嚴重。有個段子說的最清楚:在華爲初級階段,銷售拍胸脯,研發拍腦袋,領導拍屁股。現在華爲都不這麼搞了,你特麼又來那一套,難怪說現代管理學在中國行不通,人家的錯誤你還要重複一遍,叫做特色。

管理方面是要弄清楚自己能做什麼,這是底線,如果你突破底線,風險就隨之而來。這點,有實力的大公司就表現出來優勢了,人家實力強,研發能力強,不單獨靠着一個掙錢,隨你折騰,人家有人,這邊虧,其它地方賺。小公司和集成就頭疼,產品無法定製,商務無法協調,除了半路跑路,還做個鬼啊。

  • 弱電行業人員知識更新

首先,要更新自己的知識,知識是一切進步的基礎。如果你不懂得雲、大、物等指的是什麼,那就去學,不晚。但畢竟這是另外一個IT行業,一個人從未知到熟悉這個領域的基本概念大概需要3-6個月,可能名校的學生更優秀些。透過知識點的學習,迅速建立基本概念,然後由點到面形成框架體系。這樣的好處,能確保你每次的學習,都能放到對應的位置,不至於學着前面,忘記後面。

有了一點知識,就要在實際項目中運用到,如果你是技術人員,通過一兩個實際項目,接觸到的廠家,尤其是行業裏頂尖的廠家,可以學習他們的產品和技術規格。然後通過自我學習加深。這裏面有些人不太注重專業積累,覺得很簡單,沒什麼可學習的。其實,這裏面有個誤區,越是大公司的產品,其實你接觸的東西是越傻瓜的,大公司產品的好處是業界標準,而且比較全面,他的技術都是透過產品體現的。舉個“栗子”,海康、大華的攝像頭產品,你要是能明白裏面80%的功能,或者一般的部署操作。那麼其他小廠能有什麼區別?這個市場百分之八十佔有率是他們兩家的,大部分都是基於他們的平臺或硬件加點自己的功能。如果你參透了前面2名的產品,安防這個行業,你還不能入門?

有人說雲這個東西太複雜,我特麼都不是這個專業的。IOT更是五花八門,大數據算法一堆,更是怕得要死。這個也很正常,畢竟你之前是通信專業、建築行業、機械、土木… …而IT是另外一個行業,但是IT行業最大的好處就是親民,他和歷史有點類似,如果你想成爲一個專家,那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琢磨,大部分不用師傅帶你。因爲你不是去搞代碼,寫數據結構,這種傳統IT本身的工作。所以要建立信心,這很重要。

先寫到這吧,忙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