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學習的發展歷程--《西瓜書》筆記

機器學習的發展歷程可以簡單分爲3個階段

———— / BEGIN / ————

  • 1950年代-1970年代:推理期

這個時期人們認爲“智能”就是“邏輯推理”,想要賦予計算機“智能”只需要賦予計算機邏輯推理能力即可。

這個時期代表作有A.Newell和H.Simon的“邏輯理論家”和“通用問題求解”程序。

其中“邏輯理論家”程序在1963年證明了《數學原理》中的全部52條定理。因此兩位科學家獲得了1975年圖靈獎。

此時,人們發現僅僅具有邏輯推理能力是不能擁有“智能”的,還需要大量的“知識”。

 

 

  • 1970年代之後:知識期

這個時期人們開始花費大力氣在“如何教授計算機知識”上。

自然而然,出現了“知識工程”。

知識工程是以知識爲基礎的系統,就是通過智能軟件而建立的專家系統。知識工程可以看成是人工智能在知識信息處理方面的發展,研究如何由計算機表示知識,進行問題的自動求解。知識工程的研究使人工智能的研究從理論轉向應用,從基於推理的模型轉向基於知識的模型。【摘自頭條百科】

知識工程過程包括5個活動

(1)知識獲取。知識獲取包括從人類專家、書籍、文件、傳感器、或計算機文件獲取知識,知識可能是特定領域或特定問題的解決程序,或者它可能是一般知識或者是元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2)知識驗證。知識驗證是知識被驗證(例如,通過測試用例),直到它的質量是可以接受的。測試用例的結果通常被專家用來驗證知識的準確性。

(3)知識表示。獲得的知識被組織在一起的活動叫做知識表示。這個活動需要準備知識地圖以及在知識庫進行知識編碼。

(4)推論。這個活動包括軟件的設計,使電腦做出基於知識和細節問題的推論。然後該系統可以推論結果提供建議給非專業用戶。

(5)解釋和理由。這包括設計和編程的解釋功能。

顯然,當知識量越來越大,知識獲取變成了阻礙機器學習瓶頸,這就是所謂的“知識工程瓶頸”---想把所有知識通過人類教給計算機很難做到,要讓機器能夠自己學習知識。

 

  • 機器學習階段

機器學習首先是在圖靈的《圖靈測試》中提出了機器學習的可能性,之後便開始有很多學者開始研究,但是,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因爲人們處於”推理期“和“知識期”,機器學習並沒有得到重視。

E.A.Feigenbaum曾提出機器學習分爲4大類:

 

其中影響最重要的是”從樣例中學習“

1950-1990代表邏輯表示的“符號主義”學習包括著名的決策樹,基於邏輯的歸納學習系統。

1990中期統計學習理論包括支持向量機和核方法,核方法現在被應用在機器學習的每一個角落。

隨着Intel x86處理器和內存條的出現,連接主義學習捲土重來,這就是近幾年火熱的”深度學習“。

 

 

END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