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常用框架面试题

主题 链接
Java基础知识 面试题
Java集合容器 面试题
Java并发编程 面试题
Java底层知识 面试题
Java常用框架 面试题
计算机网络 面试题
数据库 面试题
RabbitMQ 面试题
Redis 面试题

文章目录

Spring

什么是Spring?

spring 是个Java企业级应用的开源开发框架。Spring主要用来开发Java应用,但是有些扩展是针对构建J2EE平台的web应用。Spring 框架目标是简化Java企业级应用开发,并通过POJO为基础的编程模型促进良好的编程习惯。

使用Spring框架的好处是什么?

  • 轻量:Spring 是轻量的,基本的版本大约2MB。
  • 控制反转:Spring通过控制反转实现了松散耦合,对象们给出它们的依赖,而不是创建或查找依赖的对象们。
  • 面向切面的编程(AOP):Spring支持面向切面的编程,并且把应用业务逻辑和系统服务分开。
  • 容器:Spring 包含并管理应用中对象的生命周期和配置。

解释Spring支持的几种bean的作用域

Spring框架支持以下五种bean的作用域:

  • singleton : bean在每个Spring ioc 容器中只有一个实例。
  • prototype:一个bean的定义可以有多个实例。
  • request:每次http请求都会创建一个bean,该作用域仅在基于web的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情形下有效。
  • session:在一个HTTP Session中,一个bean定义对应一个实例。该作用域仅在基于web的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情形下有效。
  • global-session:在一个全局的HTTP Session中,一个bean定义对应一个实例。该作用域仅在基于web的Spring ApplicationContext情形下有效。

解释Spring框架中bean的生命周期

  1. 实例化Bean:
    对于BeanFactory容器,当客户向容器请求一个尚未初始化的bean时,或初始化bean的时候需要注入另一个尚未初始化的依赖时,容器就会调用createBean进行实例化。对于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当容器启动结束后,通过获取BeanDefinition对象中的信息,实例化所有的bean。
  2. 设置对象属性(依赖注入):
    实例化后的对象被封装在BeanWrapper对象中,紧接着,Spring根据BeanDefinition中的信息 以及 通过BeanWrapper提供的设置属性的接口完成依赖注入。
  3. 处理Aware接口:
    接着,Spring会检测该对象是否实现了xxxAware接口,并将相关的xxxAware实例注入给Bean:
    ①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Name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Name(String beanId)方法,此处传递的就是Spring配置文件中Bean的id值;
    ②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BeanFactoryAware接口,会调用它实现的setBeanFactory()方法,传递的是Spring工厂自身。
    ③如果这个Bean已经实现了ApplicationContextAware接口,会调用set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Context)方法,传入Spring上下文;
  4. BeanPostProcessor:
    如果想对Bean进行一些自定义的处理,那么可以让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那将会调用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
  5. InitializingBean 与 init-method:
    如果Bean在Spring配置文件中配置了 init-method 属性,则会自动调用其配置的初始化方法。
  6. 如果这个Bean实现了BeanPostProcessor接口,将会调用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Object obj, String s)方法;由于这个方法是在Bean初始化结束时调用的,所以可以被应用于内存或缓存技术;
    以上几个步骤完成后,Bean就已经被正确创建了,之后就可以使用这个Bean了。
  7. DisposableBean:当Bean不再需要时,会经过清理阶段,如果Bean实现了DisposableBean这个接口,会调用其实现的destroy()方法;
  8. destroy-method:

Spring框架中的单例bean是线程安全的吗?Spring如何处理线程并发问题?

Spring框架并没有对单例bean进行任何多线程的封装处理。关於单例bean的线程安全和并发问题需要开发者自行去搞定。但实际上,大部分的Spring bean并没有可变的状态(比如Serview类和DAO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Spring的单例bean是线程安全的。如果你的bean有多种状态的话(比如 View Model 对象),就需要自行保证线程安全。最浅显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多态bean的作用域由“singleton”变更为“prototype”。

在一般情况下,只有无状态的Bean才可以在多线程环境下共享,在Spring中,绝大部分Bean都可以声明为singleton作用域,因为Spring对一些Bean中非线程安全状态采用ThreadLocal进行处理,解决线程安全问题。

什么是依赖注入?什么是控制反转?

本质上IoC和DI是同一思想下不同维度的表现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IoC是bean的注册,DI是bean的初始化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如何理解好Ioc呢?理解好Ioc的关键是要明确“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传统Java SE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IoC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为何是反转?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IoC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设计法则之一—— 好莱坞法则:“别找我们,我们找你”;即由IoC容器帮对象找相应的依赖对象并注入,而不是由对象主动去找。

DI—Dependency Injection,即“依赖注入”: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什么是AOP?AOP的实现原理?

AOP是OOP的补充,当我们需要为多个对象引入一个公共行为,比如日志,操作记录等,就需要在每个对象中引用公共行为,这样程序就产生了大量的重复代码,使用AOP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切面:拦截器类,其中会定义切点以及通知
切点:具体拦截的某个业务点。
通知:切面当中的方法,声明通知方法在目标业务层的执行位置,通知类型如下:
前置通知:@Before 在目标业务方法执行之前执行
后置通知:@After 在目标业务方法执行之后执行
返回通知:@AfterReturning 在目标业务方法返回结果之后执行
异常通知:@AfterThrowing 在目标业务方法抛出异常之后
环绕通知:@Around 功能强大,可代替以上四种通知,还可以控制目标业务方法是否执行以及何时执行

Spring 支持的事务管理类型有哪些?你在项目中使用哪种方式?怎么理解全局事务和局部事务?

Spring的事务传播行为:
Spring事务的传播行为说的是,当多个事务同时存在的时候,spring如何处理这些事务的行为。

  • PROPAGATION_REQUIRED: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就创建一个新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该设置是最常用的设置。
  • PROPAGATION_SUPPORTS: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不存在事务,就以非事务执行。‘
  • PROPAGATION_MANDATORY:支持当前事务,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加入该事务,如果当前不存在事务,就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REQUIRES_NEW:创建新事务,无论当前存不存在事务,都创建新事务。
  • 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就把当前事务挂起。
  • PROPAGATION_NEVER:以非事务方式执行,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抛出异常。
  • PROPAGATION_NESTED:如果当前存在事务,则在嵌套事务内执行。如果当前没有事务,则按REQUIRED属性执行。

Spring中的隔离级别:

  • ISOLATION_DEFAULT:这是个 PlatfromTransactionManager默认的隔离级别,使用数据库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
  • ISOLATION_READ_UNCOMMITTED:读未提交,允许另外一个事务可以看到这个事务未提交的数据。
  • ISOLATION_READ_COMMITTED:读已提交,保证一个事务修改的数据提交后才能被另一事务读取,而且能看到该事务对已有记录的更新。
  • ISOLATION_REPEATABLE_READ:可重复读,保证一个事务修改的数据提交后才能被另一事务读取,但是不能看到该事务对已有记录的更新。
  • ISOLATION_SERIALIZABLE:一个事务在执行的过程中完全看不到其他事务对数据库所做的更新。

局部事务是特定于一个单一的事务资源,如一个 JDBC 连接,而全局事务可以跨多个事务资源事务,如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的事务。

Spring中,如果是异步线程,那么会在同一个事务中吗?

因为线程不属于spring托管,故线程不能够默认使用spring的事务,也不能获取spring注入的bean在被spring声明式事务管理的方法内开启多线程,多线程内的方法不被事务控制。

Spring中,事务传播中将事务挂起是怎么实现的?

例如: 方法A支持事务,方法B不支持事务,即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1. 方法A调用方法B
  2. 在方法A开始运行时,系统为它建立Transaction,方法A中对于数据库的处理操作,会在该Transaction的控制之下。
  3. 方法A调用方法B,方法A打开的Transaction将挂起,方法B中任何数据库操作,都不在该Transaction的管理之下。
  4. 当方法B返回,方法A继续运行,之前的Transaction恢复,后面的数据库操作继续在该Transaction的控制之下 提交或回滚。

参考链接

Spring中,事务传播特性中的嵌入事务,是怎么实现?

PROPAGATION_NESTED是默认的传播级别,也就是有事务就用这个事务,没有就新建一个。注意这里有一个叫做 savePoint 保存点的东西:savePoint 有个计数器,保存在 ConnectionHolder 里面,如果需要创建保存点,就会通过它操作 Connection 去启用保存点,如果我们报了错,可以回滚到此保存点,比如这一小段代码 SAVEPOINT_1,里面有一个内嵌事务, SAVAPOINT_2,执行这个内嵌出错,我们可以回滚 SAVAPOINT_2,而 SAVEPOINT_1 不受影响。

Spring 提供的事务管理器都有哪些?他们共同实现的父接口是什么?

  • 在创建 MapperProxy 时,spring 为其注入了一个 sqlSession 用于 sql执行,但是这个 sqlSession 是一个代理对象,叫做 sqlSessionTemplate,它会自动选择我们该使用哪个 sqlSession 去执行
  • 在执行时,spring 切面在执行事务之前,会创建一个叫做 TransactionInfo 的对象,此对象会根据事务传播等级来控制是否创建新连接,是否挂起上一个连接,将信息保存在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
  • 到了真正需要创建或者获取 sqlSession 时,spring 重写的 TransactionFactory 会优先去 TransactionSynchronizationManager 中拿连接对象。

事务管理的框架是由抽象事务管理器 Abstract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来提供的,而具体的底层事务处理实现,由 PlatformTransactionManager 的具体实现类来实现,如事务管理器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不同的事务管理器管理不同的数据资源 DataSource,比如 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管理 JDBC 的 Connection。RabbitTransactionManager管理消息队列

参考链接

Spring 框架中都用到了哪些设计模式?

  • 工厂设计模式 : Spring使用工厂模式通过 BeanFactory、ApplicationContext 创建 bean 对象。
  • 代理设计模式 : Spring AOP 功能的实现。
  • 单例设计模式 : Spring 中的 Bean 默认都是单例的。
  • 模板方法模式 : Spring 中 jdbcTemplate、hibernateTemplate 等以 Template 结尾的对数据库操作的类,它们就使用到了模板模式。
  • 包装器设计模式 : 我们的项目需要连接多个数据库,而且不同的客户在每次访问中根据需要会去访问不同的数据库。这种模式让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能够动态切换不同的数据源。
  • 观察者模式: Spring 事件驱动模型就是观察者模式很经典的一个应用。
  • 适配器模式 :Spring AOP 的增强或通知(Advice)使用到了适配器模式、spring MVC 中也是用到了适配器模式适配Controller。

参考链接

Spring 如何设计容器的,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的关系详解

Spring 中关于 IOC 的特定实现是什么?
特定的实现是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

它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实现的?
其实从它们的类图就可以发现,它们其实都会通过组合和继承。如上面所说的,这样的好处在于提高各个类的职能,使其更加专注于其技能,也便于外部进行扩展。如果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 都是容器的话,
那么它们究竟谁才是底层 IOC 容器?还有它们面对真实的场景是什么?
BeanFactory 和 ApplicationContext 皆为 IOC 的实现。但是 BeanFactory 是专注于提供最核心最基础的 IOC 功能,而 ApplicationContext 是面向企业级别应用而集成更多便于开发的特性的 IOC 实现。它们两个专注方向不同,非多余实现,互不影响。

Spring MVC

什么是MVC?

Spring MVC的主要组件?

  1. 前端控制器 DispatcherServlet(不需要程序员开发)作用:接收请求、响应结果,相当于转发器,有了DispatcherServlet 就减少了其它组件之间的耦合度。
  2. 处理器映射器HandlerMapping(不需要程序员开发)作用:根据请求的URL来查找Handler
  3. 处理器适配器HandlerAdapter,注意:在编写Handler的时候要按照HandlerAdapter要求的规则去编写,这样适配器HandlerAdapter才可以正确的去执行Handler。
  4. 处理器Handler(需要程序员开发)
  5. 视图解析器 ViewResolver(不需要程序员开发)作用:进行视图的解析,根据视图逻辑名解析成真正的视图(view)
  6. 视图View(需要程序员开发jsp)

Spring mvc 的执行流程

  1. 用户发送请求至前端控制器DispatcherServlet;
  2. DispatcherServlet收到请求后,调用HandlerMapping处理器映射器,请求获取Handle;
  3. 处理器映射器根据请求url找到具体的处理器,生成处理器对象及处理器拦截器(如果有则生成)一并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4. DispatcherServlet 调用 HandlerAdapter处理器适配器;
  5. HandlerAdapter 经过适配调用 具体处理器(Handler,也叫后端控制器);
  6. Handler执行完成返回ModelAndView;
  7. HandlerAdapter将Handler执行结果ModelAndView返回给DispatcherServlet;
  8. DispatcherServlet将ModelAndView传给ViewResolver视图解析器进行解析;
  9. ViewResolver解析后返回具体View;
  10. DispatcherServlet对View进行渲染视图(即将模型数据填充至视图中)
  11. DispatcherServlet响应用户。

SpringWebFlux和SpringMVC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WebFlux

是一个异步非阻塞的Web框架,它能够充分利用多核CPU的硬件资源去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优势:内部使用的是响应式编程,以Reactor库为基础,基于异步和事件驱动,可以让我们在不扩充硬件资源的前提下,提升系统的吞吐量和伸缩性。
不能使接口的响应时间缩短,它仅仅能够提升吞吐量和伸缩性。

应用场景

特别适合在IO密集型的服务中,比如微服务网关。
PS: IO 密集型包括:磁盘IO密集型, 网络IO密集型,微服务网关就属于网络 IO 密集型,使用异步非阻塞式编程模型,能够显著地提升网关对下游服务转发的吞吐量。

选WebFlux还是Spring MVC

WebFlux不是 Spring MVC的替代方案!虽然 WebFlux 也可以被运行在 Servlet 容器上(需是 Servlet 3.1+ 以上的容器),但是 WebFlux 主要还是应用在异步非阻塞编程模型,而 Spring MVC 是同步阻塞的,如果你目前在 Spring MVC 框架中大量使用非同步方案,那么,WebFlux 才是你想要的,否则,使用 Spring MVC 才是你的首选。
在微服务架构中,Spring MVC 和 WebFlux 可以混合使用,比如已经提到的,对于那些 IO 密集型服务(如网关),我们就可以使用 WebFlux 来实现。

异同点
参考链接

MyBatis

Mybatis优缺点,适用场景

一、Mybatis 优点:上手容易、提供xml标签、支持动态SQL编程,Mapper映射,支持对象与数据库的ORM字段关系映射

Mybatis 缺点:

SQL语句的编写工作量较大,尤其是字段多、关联表多时,更是如此,对开发人员编写SQL语句的功底有一定要求。
SQL语句依赖于数据库,导致数据库移植性差,不能随意更换数据库
当希望对象的持久化对应用程序完全透明是,不适合使用Mybatis
当数据库有移植需求或需要支持多种数据库时,不适合使用Mybatis
Mybatis 应用场景:适用于表关联较多的项目,持续维护开发迭代较快的项目,需求变化较多的项目,如互联网项目

二、Spring Data JPA 应用场景:传统项目或者关系模型较为清晰稳定的项目,建议JPA(比如DDD设计中的领域层)

Spring Data JPA:一般会和Hibernate一起使用

三、Hibernate 入门门槛较高,不需要写SQL,SQL会自动生成

Hibernate 缺点:sql的优化比较困难 Hibernate 应用场景:适用与需求变化不多的中小型项目中,比如后台管理,erp,orm,oa 四、比较 hibernate是面向对象的,而MyBatis是面向关系的

数据分析型的OLAP应用适合用MyBatis,事务处理型OLTP应用适合用JPA。 越是复杂的业务,越需要领域建模,建模用JPA实现最方便灵活。但是JPA想用好,门槛比较高,不懂DDD的话,就会沦为增删改查了。 复杂的查询应该是通过CQRS模式,通过异步队列建立合适查询的视图,通过视图避免复杂的Join,而不是直接查询领域模型。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OLAP交给NoSQL数据库可能更合适

Hibernate的DAO层开发比MyBatis简单,Mybatis需要维护SQL和结果映射。 Hibernate对对象的维护和缓存要比MyBatis好,对增删改查的对象的维护要方便。 Hibernate数据库移植性很好,MyBatis的数据库移植性不好,不同的数据库需要写不同SQL。 Hibernate有更好的二级缓存机制,可以使用第三方缓存。MyBatis本身提供的缓存机制不佳

JDBC编程有哪些不足之处,MyBatis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1、JDBC:数据库链接创建、释放频繁造成系统资源浪费从而影响系统性能,如果使用数据库链接池可解决此问题。

MyBatis:在SqlMapConfig.xml中配置数据链接池,使用连接池管理数据库链接。

2、JDBC:Sql语句写在代码中造成代码不易维护,实际应用sql变化的可能较大,sql变动需要改变java代码。

MyBatis:将Sql语句配置在XXXXmapper.xml文件中与java代码分离。
3、JDBC:向sql语句传参数麻烦,因为sql语句的where条件不一定,可能多也可能少,占位符需要和参数一一对应。

MyBatis: Mybatis自动将java对象映射至sql语句。
4,JDBC:对结果集解析麻烦,sql变化导致解析代码变化,且解析前需要遍历,如果能将数据库记录封装成pojo对象解析比较方便。

MyBatis:Mybatis自动将sql执行结果映射至java对象。

请说说MyBatis的工作原理

  1. 读取 MyBatis 配置文件:mybatis-config.xml 为 MyBatis 的全局配置文件,配置了 MyBatis的运行环境等信息,例如数据库连接信息。
  2. 加载映射文件。映射文件即 SQL 映射文件,该文件中配置了操作数据库的 SQL 语句,需要在 MyBatis 配置文件 mybatis-config.xml 中加载。mybatis-config.xml 文件可以加载多个映射文件,每个文件对应数据库中的一张表。
  3. 构造会话工厂:通过 MyBatis 的环境等配置信息构建会话工厂 SqlSessionFactory。
  4. 创建会话对象:由会话工厂创建 SqlSession 对象,该对象中包含了执行 SQL 语句的所有方法。
  5. Executor 执行器:MyBatis 底层定义了一个 Executor 接口来操作数据库,它将根据 SqlSession 传递的参数动态地生成需要执行的 SQL 语句,同时负责查询缓存的维护。
  6. MappedStatement 对象:在 Executor 接口的执行方法中有一个 MappedStatement 类型的参数,该参数是对映射信息的封装,用于存储要映射的 SQL 语句的 id、参数等信息。
  7. 输入参数映射:输入参数类型可以是 Map、List 等集合类型,也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和 POJO 类型。输入参数映射过程类似于 JDBC 对 preparedStatement 对象设置参数的过程。
  8. 输出结果映射:输出结果类型可以是 Map、 List 等集合类型,也可以是基本数据类型和 POJO 类型。输出结果映射过程类似于 JDBC 对结果集的解析过程。

Mybatis中${}与#{} 的区别是什么?

#{}是预编译处理,${}是字符串替换。

  1. mybatis在处理#{}时,会将sql中的#{}替换为?号,调用PreparedStatement的set方法来赋值。
  2. mybatis在处理{}时,就是把{}替换成变量的值。
  3. 使用#{}可以有效的防止SQL注入,提高系统安全性。原因在于:预编译机制。预编译完成之后,SQL的结构已经固定,即便用户输入非法参数,也不会对SQL的结构产生影响,从而避免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4. 预编译是提前对SQL语句进行预编译,而其后注入的参数将不会再进行SQL编译。我们知道,SQL注入是发生在编译的过程中,因为恶意注入了某些特殊字符,最后被编译成了恶意的执行操作。而预编译机制则可以很好的防止SQL注入。

Mybatis是如何进行分页的?分页插件的原理是什么?

Mybatis使用RowBounds对象进行分页,它是针对ResultSet结果集执行的内存分页,而非物理分页,可以在sql内直接书写带有物理分页的参数来完成物理分页功能,也可以使用分页插件来完成物理分页。
分页插件的基本原理是使用Mybatis提供的插件接口,实现自定义插件,在插件的拦截方法内拦截待执行的sql,然后重写sql,根据dialect方言,添加对应的物理分页语句和物理分页参数。
举例:select * from student,拦截sql后重写为:select t.* from (select * from student) t limit 0, 10

对MyBatis的缓存的理解?简单的说一下MyBatis的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 一级缓存: 基于 PerpetualCache 的 HashMap 本地缓存,其存储作用域为 Session,当 Session flush 或 close 之后,该 Session 中的所有 Cache 就将清空,默认打开一级缓存。
  • 二级缓存与一级缓存其机制相同,默认也是采用 PerpetualCache,HashMap 存储,不同在于其存储作用域为 Mapper(Namespace),并且可自定义存储源,如 Ehcache。默认不打开二级缓存,要开启二级缓存,使用二级缓存属性类需要实现Serializable序列化接口(可用来保存对象的状态),可在它的映射文件中配置
  • 对于缓存数据更新机制,当某一个作用域(一级缓存 Session/二级缓存Namespaces)的进行了C/U/D 操作后,默认该作用域下所有 select 中的缓存将被 clear。

Spring Boot

Spring Boot 中如何解决跨域问题 ?
跨域可以在前端通过 JSONP 来解决,但是 JSONP 只可以发送 GET 请求,无法发送其他类型的请求,在 RESTful 风格的应用中,就显得非常鸡肋,因此我们推荐在后端通过 (CORS,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 来解决跨域问题。这种解决方案并非 Spring Boot 特有的,在传统的 SSM 框架中,就可以通过 CORS 来解决跨域问题,只不过之前我们是在 XML 文件中配置 CORS ,现在可以通过实现WebMvcConfigurer接口然后重写addCorsMappings方法解决跨域问题。

Spring Cloud

优缺点,适用场景

优点:

  • 产出于Spring大家族,Spring在企业级开发框架中无人能敌,来头很大,可以保证后续的更新、完善
  • 组件丰富,功能齐全。Spring Cloud 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了非常完整的支持。例如、配置管理、服务发现、断路器、微服务网关等;
  • Spring Cloud 社区活跃度很高,教程很丰富,遇到问题很容易找到解决方案
  • 服务拆分粒度更细,耦合度比较低,有利于资源重复利用,有利于提高开发效率
  • 可以更精准的制定优化服务方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 减轻团队的成本,可以并行开发,不用关注其他人怎么开发,先关注自己的开发
  • 微服务可以是跨平台的,可以用任何一种语言开发
  • 适于互联网时代,产品迭代周期更短

缺点:

  • 微服务过多,治理成本高,不利于维护系统
  • 分布式系统开发的成本高(容错,分布式事务等)对团队挑战大

主要项目

Spring Cloud Config:集中配置管理工具,分布式系统中统一的外部配置管理,默认使用Git来存储配置,可以支持客户端配置的刷新及加密、解密操作。

Spring Cloud Netflix:

  • Netflix OSS 开源组件集成,包括Eureka、Hystrix、Ribbon、Feign、Zuul等核心组件。
  • Eureka:服务治理组件,包括服务端的注册中心和客户端的服务发现机制;
  • Ribbon:负载均衡的服务调用组件,具有多种负载均衡调用策略;
  • Hystrix:服务容错组件,实现了断路器模式,为依赖服务的出错和延迟提供了容错能力;
  • Feign:基于Ribbon和Hystrix的声明式服务调用组件;
  • Zuul:API网关组件,对请求提供路由及过滤功能。

Spring Cloud Bus:用于传播集群状态变化的消息总线,使用轻量级消息代理链接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可以用来动态刷新集群中的服务配置。

Spring Cloud Consul:基于Hashicorp Consul的服务治理组件。

Spring Cloud Security:安全工具包,对Zuul代理中的负载均衡OAuth2客户端及登录认证进行支持。

Spring Cloud Sleuth:Spring Cloud应用程序的分布式请求链路跟踪,支持使用Zipkin、HTrace和基于日志(例如ELK)的跟踪。

Spring Cloud Stream:轻量级事件驱动微服务框架,可以使用简单的声明式模型来发送及接收消息,主要实现为Apache Kafka及RabbitMQ。

Spring Cloud Task:用于快速构建短暂、有限数据处理任务的微服务框架,用于向应用中添加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特性。

Spring Cloud Zookeeper:基于Apache Zookeeper的服务治理组件。

Spring Cloud Gateway:API网关组件,对请求提供路由及过滤功能。

Spring Cloud OpenFeign:基于Ribbon和Hystrix的声明式服务调用组件,可以动态创建基于Spring MVC注解的接口实现用于服务调用,在Spring Cloud 2.0中已经取代Feign成为了一等公民。

什么是 Hystrix?它如何实现容错?

Hystrix是一个实现了超时机制和断路模式的工具类库。
Hystrix是由Netflix开源的一个延迟和容错库,用于隔离访问远程系统、服务或者第三方库,防止级联失败,从而提升系统的可用性与容错性。Hystrix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延迟和容错。
1 包裹请求:使用HystrixCommand包裹对依赖的调用逻辑,每个命令在独立线程中执行。这使用了设计模式中的“命令模式”。
2 跳闸机制:当某服务的错误率超过一定的阈值时,Hystrix可以自动或手动跳闸,停止请求该服务一段时间。
3 资源隔离:Hystrix为每个依赖都维护了一个小型的线程池(或者信号量)。如果该线程池已满,发往该依赖的请求就被立即拒绝,而不是排队等待,从而加速失败判定。
4 监控:Hystrix可以近乎实时地监控运行指标和配置的变化,例如成功、失败、超时、以及被拒绝的请求等。
5 回退机制:当请求失败、超时、被拒绝,或当断路器打开时,执行回退逻辑。回退逻辑由开发人员自行提供,例如返回一个缺省值。
6 自我修复:断路器打开一段时间后,会自动进入“半开”状态。

什么是 Netflix Feign?

Feign是从Netflix中分离出来的轻量级项目,能够在类接口上添加注释,成为一个REST API 客户端。

Feign中对 Hystrix 有依赖关系。Feign只是一个便利的rest框架,简化调用,最后还是通过ribbon在注册服务器中找到服务实例,然后对请求进行分配。

什么是 Spring Cloud Bus?

Spring Cloud Bus 对自己的定位是 Spring Cloud 体系内的消息总线,使用 message broker 来连接分布式系统的所有节点。

什么是Spring Cloud Gateway?

Spring Cloud Gateway 是 Spring Cloud 的一个全新项目,该项目是基于 Spring 5.0,Spring Boot 2.0 和 Project Reactor 等技术开发的网关,它旨在为微服务架构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统一的 API 路由管理方式。

Spring Cloud Gateway 作为 Spring Cloud 生态系统中的网关,目标是替代 Netflix Zuul,其不仅提供统一的路由方式,并且基于 Filter 链的方式提供了网关基本的功能,例如:安全,监控/指标,和限流。

相关概念:

Route(路由):这是网关的基本构建块。它由一个 ID,一个目标 URI,一组断言和一组过滤器定义。如果断言为真,则路由匹配。
Predicate(断言):这是一个 Java 8 的 Predicate。输入类型是一个 ServerWebExchange。我们可以使用它来匹配来自 HTTP 请求的任何内容,例如 headers 或参数。
Filter(过滤器):这是org.springframework.cloud.gateway.filter.GatewayFilter的实例,我们可以使用它修改请求和响应。

什么是Spring Cloud Config?

spring cloud config是spring cloud团队创建的一个全新项目,用来为分布式系统中的基础设施和微服务应用提供集中化的外部配置支持,它分为服务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中服务端也称为分布式配置中心,它是一个独立的微服务应用,用来连接配置仓库并为客户端提供获取配置信息,加密/解密信息等访问接口,而客户端则是微服务架构中的各个微服务应用或基础设施,它们通过指定的配置中心管理应用资源与业务相关的配置内容,并在启动的时候从配置中心获取和加载配置信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