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中 3 個不可思議的返回

(給機器學習算法與Python學習加星標,提升AI技能) 

https://github.com/leisurelicht/wtfpython-cn

第一個:神奇的字典鍵

some_dict = {}
some_dict[5.5] = "Ruby"
some_dict[5.0] = "JavaScript"
some_dict[5] = "Python"

Output:

>>> some_dict[5.5]
"Ruby"
>>> some_dict[5.0]
"Python"
>>> some_dict[5]
"Python"

"Python" 消除了 "JavaScript" 的存在?

說明:

  • Python 字典通過檢查鍵值是否相等和比較哈希值來確定兩個鍵是否相同.

  • 具有相同值的不可變對象在Python中始終具有相同的哈希值.

注意: 具有不同值的對象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哈希值(哈希衝突).

>>> 5 == 5.0
True
>>> hash(5) == hash(5.0)
True
  • 當執行 some_dict[5] = "Python" 語句時, 因爲Python將 5 和 5.0 識別爲 some_dict 的同一個鍵, 所以已有值 "JavaScript" 就被 "Python" 覆蓋了.

  • 這個 StackOverflow的 回答(https://stackoverflow.com/a/32211042/4354153) 漂亮的解釋了這背後的基本原理.

第二個:異常處理中的return

def some_func():
    try:
        return  from_try
    finally:
        return  from_finally

Output:

>>> some_func()
 from_finally

 說明:

  • 當在 "try...finally" 語句的 try 中執行 returnbreak 或 continue 後, finally 子句依然會執行.

  • 函數的返回值由最後執行的 return 語句決定. 由於 finally 子句一定會執行, 所以 finally 子句中的 return 將始終是最後執行的語句.

第三個:相同對象的判斷

class WTF:
  pass

Output:

>>> WTF() == WTF() # 兩個不同的對象應該不相等
False
>>> WTF() is WTF() # 也不相同
False
>>> hash(WTF()) == hash(WTF()) # 哈希值也應該不同
True
>>> id(WTF()) == id(WTF())
True

說明:

  • 當調用 id 函數時, Python 創建了一個 WTF 類的對象並傳給 id 函數. 然後 id 函數獲取其id值 (也就是內存地址), 然後丟棄該對象. 該對象就被銷燬了.

  • 當我們連續兩次進行這個操作時, Python會將相同的內存地址分配給第二個對象. 因爲 (在CPython中) id 函數使用對象的內存地址作爲對象的id值, 所以兩個對象的id值是相同的.

  • 綜上, 對象的id值僅僅在對象的生命週期內唯一. 在對象被銷燬之後, 或被創建之前, 其他對象可以具有相同的id值.

  • 那爲什麼 is 操作的結果爲 False 呢? 讓我們看看這段代碼.

class WTF(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I")
  def __del__(self): print("D")

    Output:

>>> WTF() is WTF()
I
I
D
D
False
>>> id(WTF()) == id(WTF())
I
D
I
D
True

正如你所看到的, 對象銷燬的順序是造成所有不同之處的原因.

推薦閱讀
【贈書】曾因「搶車位」出圈兒,神奇的Mask R-CNN瞭解一下?

【教程】還不會用Git的程序員,這個項目讓你邊玩邊學

下載 | 連『吳恩達』都點讚的深度學習筆記

完全圖解GPT-2:看完這篇就夠了(二)

完全圖解GPT-2:看完這篇就夠了(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