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營收不及預期且淨利潤下滑,騰訊音樂“不好聽”了麼?

5月12日,騰訊音樂公佈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從財報來看,騰訊音樂一季度的營收增長不及市場預期,且淨利潤同比下滑達10%。受此影響,其股價在當日的盤後交易中出現下滑。截至目前,跌幅達5.26%,報10.81美元。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圖源:雪球

實際上,股價的下滑跟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服務月付費用戶的下滑不無關係。一直以來,騰訊音樂的主要營收來自於社交娛樂服務,但一季度這一板塊的月付費用戶正在下降。不過,騰訊音樂執行長彭迦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儘管新冠疫情確實對我們的社交娛樂服務業務造成影響,但我們近期已經開始看到溫和復甦。

在市場動作方面,近日,有消息稱,騰訊音樂正式揭露將“長音頻”作爲來日的發力偏向,並歪斜大批資源推進其開展。表面看來,騰訊音樂是在試圖衝破原有的音樂界限、拓展多元收入的行爲,但實際上也反應了其正面臨着多重挑戰,希望發掘新的途徑擺脫困境。

那麼,這份財報有哪些價值點值得關注?又向市場釋放了一些怎樣的訊號?在如今音樂行業競爭空前激烈的大背景下,騰訊音樂會否取得更大突破?

盤後股價跌超5%的背後 騰訊音樂財報有哪些點值得關注?

一季度,騰訊音樂的總營收與上年同期57.4億元人民幣相比增長了10%至63.1億元(約合8.91億美元),不及市場預期。此前,華爾街13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騰訊音樂第一季度營收將達8.9816億美元。

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相比上年同期的9.87億元亦同比下滑10%至8.87億元。從收益來看,一季度騰訊音樂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每股美國存托股票攤薄收益爲0.66元,約合0.09美元。據雅虎財經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華爾街12名分析師此前平均預期,基於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算,騰訊音樂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將達0.09美元,此項指標符合分析師預期。

成本支出方面,一季度營收成本爲人民幣43.3億元(約合6.1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0億元相比增長17%,主要由於收入分成費用和內容費用增長。總運營支出爲人民幣11.6億元(約合1.6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4億元相比增加人民幣1.23億元,同比增幅爲11.8%。運營支出佔總營收的百分比從上年同期的18.1%小幅上升至第一季度的18.4%。

一季度毛利潤爲人民幣19.8億元(約合2.7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20.3億元相比下降2.8%。毛利率爲31.3%,相比之下上年同期爲35.4%。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向直播付費用戶提供額外促銷以減輕新冠病毒和直播互動功能調整的影響,以及提高對在線卡拉OK表演者的收入分成比例以增強公司平臺的競爭力,從而提高了收入分成費用。

截至2020年3月31日,騰訊音樂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定期存款總額人民幣219.0億元(約合30.9億美元),相比之下截至2019年12月31日爲人民幣229.3億元。

綜上所述,騰訊音樂一季度的財報表現一般,盤後股價的下跌也看出了投資者們對這份財報的不滿。不過,騰訊音樂其近期的一些動作來看,其正在謀求新的突破。結合財報數據,我們或許可以從以下角度來進行剖析。

騰訊音樂擁有強大競爭壁壘 但商業變現能力亟需提高

不管怎麼說,騰訊音樂在國內在線音樂市場確實牢牢佔據了頭把交椅。眼下,不論是版權還是市場份額都爲對手所不能及。但從財報來看,商業變現能力仍然有待提高,這也是投資者們關注的重要價值點。但要改善這一點,還需繞過這些方面的困擾。

1、付費用戶持續增長,在流量見頂的趨勢下仍不足以對標Spotify的付費價值

從財報來看,一季度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同比增長50.4%至4270萬人;社交娛樂服務的付費用戶基數也同比擴大了18.5%。實際上,騰訊音樂付費用戶數的持續增長,已經維持了好幾個季度。

隨着付費用戶的增長,也爲在線音樂的營收增長帶來動力。數據來看,來自於在線音樂服務的營收爲人民幣20.4億元(約合2.8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6.1億元相比增長27.4%。音樂訂閱的收入同比增70%,高於上個季度的60.1%。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付費用戶持續增長,但整個移動互聯網新增用戶數減少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在線上流量見頂的大環境下,即使騰訊音樂背靠騰訊這顆大樹,在線音樂業務的營收增長也將面臨增速放緩的挑戰。

財報顯示,一季度,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業務的移動MAU爲6.57億人,同比僅增0.5%。去年四季度的財報顯示,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業務月活爲6.44億,和2018年同期持平,但是跟去年三季度的6.61億比,環比下滑了2.6%。可見在線音樂的月活用戶數增長並不穩定。

即使從騰訊音樂的主要變現流量池社交娛樂業務來看,也未能擺脫這一局面。今年一季度,騰訊音樂社交娛樂業務的月活爲2.56億人,同比增長13.3%,但這一業務的月度ARPPU卻同比下滑了12.9%。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這一業務的月活爲2.22億,彼時,同比2018年四季度的2.28億已經下滑了2.6%,也是騰訊音樂2018年四季度上市以來,社交娛樂業務的月活首次出現同比下滑。如果和去年三季度比,則環比下滑了8.26%,下滑趨勢更爲明顯。

這些跡象表明,隨着人口紅利的衰減,線上流量見頂,不管是騰訊音樂的在線音樂業務還是商業變現的主力業務均面臨着不小壓力。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雖然,騰訊音樂的付費用戶在持續增長,而對比音樂流媒體巨擘Spotify的付費率來看,卻仍然是遙不可及。Spotify今年一季度的財報顯示,期內,Spotify的月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31%至2.86億。在全球共有1.3億付費訂閱用戶,與上一季度末相比,訂閱用戶增加了600萬,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00萬(31%),增速超出華爾街預期。雖然2.86億的月活人數遠不及騰訊音樂,但超45%的付費率卻大超騰訊音樂的6.2%,相比之下騰訊音樂遜色不少。

當然,在Spotify高價值的付費率面前,或許可以看到騰訊音樂可能存在的更大想象空間,但要知道,即使國內的在線音樂付費環境在向好發展,但對於付費市場的培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短期內難以呈現持續爆發式增長。加之,行業內外撲面而來的競爭也在變得更加激烈。

2、市場混戰加劇,獲客成本高漲將侵蝕利潤空間

行業本身已經處在一個流量紅利見頂的時期,無形之中已經加劇了存量市場的競爭,推高了獲客成本。

財報顯示,一季度,騰訊音樂的運營成本支出爲11.6億元,同比增長11.8%,其中銷售和市場費用4.81億元,同比增10.1%。而成本支出的高漲對騰訊音樂來講並不是偶然。縱觀其前幾個季度的財報,這一數據呈持續上漲態勢。去年Q1至Q4騰訊音樂的成本支出分別爲37.03億元、39.57億元、42.96億元、48.1億元。影響騰訊音樂的成本支出與市場激烈的競爭分不開,各大平臺之間的版權爭奪戰愈演愈烈。

要知道,2019年騰訊在包括音樂、文學和影視的內容成本上的支出已經超過480億元,這些資金中的絕大部分都被用於版權採購。在音樂領域,版權儲備是當下各大平臺的核心競爭力。2018年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報告稱,騰訊音樂佔據着國內超過70%的流媒體市場份額。可見,騰訊擁有足夠的實力去擁有硬核的版權儲備。

而實際上,最爲騰訊音樂苦惱的是,版權作爲音樂平臺的核心要素,騰訊向它投入大量資金,但卻無法獲得足夠的回報。從數據上看,爲騰訊音樂提供超過68%收入的是社交娛樂業務(直播+K歌),而在線音樂業務收入佔比僅有30%左右。雖然騰訊音樂在全球範圍的用戶規模僅次於Spotify和Apple Music,但極低的付費轉化率卻令他極度尷尬。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時間進入2020年騰訊音樂與華納音樂集團、索尼音樂、環球音樂集團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協議即將陸續到期,這意味着騰訊音樂在國內音樂市場樹立起無可爭議的競爭壁壘有可能面臨新一輪的重建。畢竟,競爭對手也已今非昔比。老對手網易雲音樂去年拿到阿里投資後,出手逐漸闊綽,正在謀求回到版權採購的舞臺中心。不但接連拿下《歌手》等國內多檔知名綜藝節目的獨家音樂版權,今年3月還與日本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獲得《龍貓》和《千與千尋》等宮崎駿作品音樂的全面授權。字節跳動的抖音也正在成爲音樂產業鏈條上不可忽視的一環,它們都在覬覦騰訊手中的這塊“肥肉”。

騰訊音樂想要持續在版權儲備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版權和原創等方面的內容成本支出仍將持續,那麼,騰訊音樂的內容成本支出難言減少。

其次,目前國內短視頻快速崛起,包括抖音、快手、虎牙、鬥魚等公司在內的互聯網新貴們都將成爲騰訊音樂的巨大競爭對手。其中,虎牙和鬥魚上就有一大批當紅主播,主要以唱歌來吸引用戶,這對騰訊音樂的社交業務將形成直接的衝擊。這意味着,在今後的發展中,騰訊音樂仍要面對這一部分競爭對手的流量爭奪。隨之而來的銷售和市場費用也將進一步走高。而成本不斷走高的背後,也會侵蝕騰訊音樂的部分利潤空間。

線上流量見頂已成定局、市場混戰愈演愈烈。加速商業化,成爲騰訊音樂的必經之路。

佈局線下及“長音頻”領域 騰訊音樂會否成功破局?

增長承壓,騰訊音樂積極求變。

1、佈局線下公播音樂市場,完善生態體系

上月27日,騰訊音樂宣佈,通過股權形式投資線下公播公司瑞迪歐。同時根據相關安排,騰訊音樂還將擁有未來進一步增持獲得控股權的權利。騰訊音樂將爲瑞迪歐提供更豐富的曲庫,同時,也將利用瑞迪歐覆蓋的數十萬個線下門店,音樂內容宣發方式,不斷完善自身生態。

作爲商用音樂的重要場景之一,公播音樂與大衆生活息息相關。相較於歐美,中國公播音樂市場起步較晚,從市場規模到經濟收益都處於行業發展初期,這也意味着國內的公播音樂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未來具有可觀增長空間。據騰訊方面資料稱,2019年瑞迪歐的營業額在公播產業內遙遙領先。騰訊優勢則在於曲庫,截至目前,已擁有超過4000萬的曲庫資源。

可以說,此番騰訊的入局,將有利於騰訊音樂擺脫過度依賴社交娛樂收入的局面。同時,也將對公播市場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2、加碼巨擘衆多的“長音頻”領域,會否有效拓寬新流量來源?

今年4月23日,騰訊音樂發佈長音頻戰略,正式進軍長音頻領域,並以酷我音樂旗下“酷我暢聽”爲先鋒者打造長音頻新品牌。實際上,3月時,騰訊音樂還與閱文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孵化閱文旗下大量原創網絡文學內容的IP衍生品,以加強有聲讀物的內容供應。騰訊音樂CEO彭迦信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騰訊音樂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中國當前領有非常大的在線音頻用戶羣體,到2023年,國內在線音頻用戶規模將超9億。還有數據表現,在線音頻收入正在以44%的年複合增進率疾速增長。這表明,騰訊音樂進駐的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領域,有望助其突破現有發展的瓶頸期。

但需要注意的是,長音頻的環境趨勢並不友好,當下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等巨擘早已深耕此中,行業進一步彰顯馬太效應。目前,在音頻行業中,喜馬拉雅仍帶領市場保持一超兩強競爭格局,其月活用戶、使用時長繼續保持顯著領先。在內容生態方面不斷豐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喜馬拉雅平臺的專輯數億超過2000萬張,其中屬於MCN的專輯數相對2018年增長140%。同期,喜馬拉雅平臺上,MCN的主播數量暴漲779%。

騰訊音樂作爲後來者本身已經在時間上掉隊,能否在後期打造出行業新口碑尚需時日驗證。美股研究社也將持續關注其未來的發展。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來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