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鏡像網絡MW賦能新基建

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其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等七大領域,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已開始着手新基建規劃,新基建時代正式到來。今天有幸請到鏡像網絡MW聯合發起人老馮,聽老馮詳談鏡像網絡MW如何賦能新基建!

主持人:非常榮幸請到鏡像網絡MW聯合發起人老馮與我們詳談。

老馮: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老馮。先給大家說一組數據吧!

據IDC發佈《數據時代2025》的報告顯示,2025年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將從2018 年的33ZB增長到175ZB,相當於每天產生491EB的數據(換算爲我們常知的TB單位,則是491EBX1024TX1024T=5.148億T),相信這個數字會讓所有人覺得不可思議。

主持人:這個數據的確令人咋舌!

老馮:的確是這樣!隨着5G、AI、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人類產生的數據將呈現爆發式增長,目前絕大多數的數據都是用中心化方式存儲於全球各大互聯網公司的數據中心,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價格昂貴,不能永久儲存,易發生數據泄露,窺探隱私,濫用數據等...

同時中心化的存儲代碼不開源,可能潛在致命的漏洞無法被察覺,甚至數據都存在被篡改的風險,更爲重要的是具有較高安全性和可用性的雲存儲都價格不菲,定價不夠公開透明。

這兩年隨着區塊鏈和分佈式存儲等技術興起,人們對現有的存儲方式也進行了深一步思考,尤其是隨着IPFS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我們也藉此深鑽研發真正可以在國內落地的技術。

誠然,擴展性較強的分佈式存儲雖受越來越多企業的青睞,但其系統構建卻非常複雜,對整體方案設計和部署實施能力都有着極高的要求,而鏡像網絡MW卻真正的做到了這一點。

鏡像網絡(Mirror World Network)是一個醞釀已久的區塊鏈+分佈式存儲項目,項目深耕3年核心代碼近100萬行,吸取了 IPFS、阿里雲 OSS、Stoij等國內外技術經驗,使用了點對點 P2P 網絡、DHT 分佈式哈希表、數據加密分片、IPFS 網絡協議、多鏈激勵機制區塊交換等技術,構建了一個易用、可用的分佈式存儲網絡,開創了一種在不可信的競爭環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計算範式和協作模式,爲社會提供了高質量低價格的文件存儲服務。

主持人:非常感謝馮總的專業解讀!那麼MW網絡可以做什麼呢?

老馮:這個問題我跟大家簡單說一下

1、組建開放的分佈式區塊鏈存儲網絡,與現存各種網絡和公鍊形成多鏈生態,完成數據和價值傳輸。

2、將企業內部、個人將閒置的存儲資源組建成分佈式存儲網絡,各種公有鏈、存儲網絡、 個人節點均可進行部署運行。

3、組建一個兼容 IPFS、公有云存儲、私有云存儲的全球分佈式雲存儲。

目前MW已經正式開放測試網絡,爲三個階段,分別是先鋒(Pioneer)、聯盟(Union)、世界(World),大家可以去查看官網 mw.run上的路線圖。

項目上線後3天全球節點已突破100個,目前全球節點已超過2000個!覆蓋歐洲、美國、日本、澳州等國。現隨着網絡的逐漸穩定,MW已正式開放區塊獎勵,歡迎大家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申請加入。

主持人:請教下馮總,數據在MW網絡上是如何進行存儲和取回的?

老馮:目前我們開發了一套可視化的存儲路徑,用戶實際操作起來非常簡單,其背後的邏輯是:

客戶端發起存儲數據請求,請求記錄到存儲賬本;

客戶端支付存儲費用,系統返回匹配的存儲節點;

客戶端上傳文件到存儲節點;

存儲節點接受完數據後更新存儲賬本和數據對象的全局狀態;

根據安全策略,廣播數據備份任務到網絡;

其餘存儲節點進行數據備份,並檢查是否滿足安全策略定義的副本數,未達到的話繼續廣播數據備份任務到網絡。

取回的邏輯則爲:

客戶端發起取回數據請求,系統從對象賬本中獲取最新的數據對象返回給客戶端,並向存儲節點同步此數據取回請求;

主動模式下,客戶端和存儲節點建立連接,並從存儲節點獲取數據;

被動模式下,存儲節點會將數據推送給客戶端;

存儲節點在客戶端取回數據後,會更新存儲賬本中;

存儲節點接受完數據後更新存儲賬本和數據對象的全局狀態;

客戶端在取回數據後會更新證明賬本以證明存儲節點確實保存了數據對象。

簡單來說,網絡始終會保持文件三備份,上傳文件後會進行分片、哈希加密等一系列動作,最後完整的復原下載下來。

主持人:可以簡單爲我們介紹下鏡像網絡MW的技術特點嗎?

老馮:鏡像網絡MW旨在構建全球易用、可用的下一代互聯網基礎設施,其擁有以下技術特點:

適應多需求 :通信、計算、存儲

高安全性 :點對點通信協議、區塊鏈

高隱私性:數據體分片、加密算法

高可用性 :十萬級TPS、可視化操作、BAPI

互通互聯 :支持全球節點組網

網絡運行示意圖如下:

網絡自身利用全智能服務及應用分發技術,減輕網絡回傳負擔,超高速網絡降低延遲往返傳輸,同時提供內容存儲及計算,點對點物理通信,支持海量傳輸,爲用戶提供近、實時服務。

主持人:相信大家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MW的共識機制了,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老馮:爲了讓更多的存儲設備能更公平地加入到MW網絡,並進一步增加網絡中穩定的節點數量提高網絡的離散度,MW採用 DPoS 共識和基於權重表的PoC共識。

其實MW是一個包容性非常強的項目,與傳統的PoC項目不同,MW不需要P盤,只需要提供存儲空間即可,簡單點講,通過對算力的爭奪,像比特幣挖礦一樣簡單!

我們有一套嚴格的權重算分機制,相當於整個網絡的法律,除此之外,我們有獨特的礦池系統,人人可以建立礦池,不用擁有設備,就可以當礦池主一起參與挖礦分紅。我們對礦機並無太多的要求,目前只是對網絡環境有要求,需要有公網IP。

主持人:可以爲大家介紹MW的商業邏輯嗎?

老馮:社會經濟發展已向技術創新轉型,鏡像網絡MW在新基建的風口賽道上抓住機遇,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分佈式數據中心DDC,面對5G/6G時代的數據存儲需求巨大,充分整合存儲市場擁的海量資源和投資存儲型設備,將閒置存儲資源激活、擁有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以96,000T數據存儲規模爲例:

傳統IDC機房:單數據中心、存儲設備耗資3000萬+、用戶服務較單一、閒置資源多

分佈式數據中心DDC:多數據中心,節點集羣化、存儲設備幾乎零成本、業務部署靈活,擴展性強、輕資產化運營投資億級規模數據中心

分佈式數據中心DDC利用個人存儲資源、公有鏈存儲資源、運營商存儲資源,組建分佈式城市節點商業存儲應用,打造規模化冷數據存儲,降低了70%的存儲成本。

主持人:MW後期有什麼計劃?

老馮:鏡像網絡MW目前打造的新型分佈式數據中心DDC,非常符合當下新基建的理念,其利用分佈式存儲網絡把成千上萬臺存儲服務器連接起來,組成一臺虛擬的超級存儲服務器,完成單臺存儲服務器無法完成的超大規模的問題求解。

未來,我們將部署全球多國節點,打造多個大型分佈式數據中心,同時也希望全球存儲類、開源類公有鏈以及擁有存儲資源的企業及個人能夠加入鏡像網絡,爲未來存儲方式提供夯實的基礎建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