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性能案例一登录百度

一、测试需求:测试20个用户访问网站在负载达到30QPS时的平均响应时间
二、QPS:Query Per Second 每秒查询率。(一台查询服务器每秒能够处理的查询次数,作为域名服务器的性能经常用每秒查询率来衡量)
三、测试步骤
1、添加线程组(线程数+准备时长+循环次数)
1)线程数:虚拟用户数,一个虚拟用户占用一个进程或线程(设置多少个虚拟用户=设置多少个线程)
2)准备时长(s):设置的虚拟用户数需要多长时间全部启动。eg:线程数为20,准备时长为10,则说明需要10秒钟启动20个进程。
3)循环次数:每个线程发送请求的次数。eg:线程数为20,循环次数为5,那么每个线程发送5次请求,总请求数为20*5=100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学习那点事儿」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u010013191/article/details/80957278

这里写图片描述

2、添加HTTP请求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3、设置QPS限制:控制给定的取样器发送请求的吞吐量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4、添加监视器-聚合报告、察看结果树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5、运行脚本

这里写图片描述

6、聚合报告解析(响应时间单位:毫秒)
1)Label:每个Jmeter的element都有一个Name属性,这里显示的就是Name属性的值
2)#Sample:表示你这次测试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那么这里显示100
3)Average:平均响应时间-默认情况下是单个Request的平均响应时间当使用了Transaction Controller 时,也可以以Transaction为单位显示平均响应时间
4)Median:中位数,50%用户的响应时间
5)90%Line:90%用户响应时间
6)Min:最小响应时间
7)Max:最大响应时间
8)Error%:本次测试中出现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9)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白石每秒的请求数
10)KB/sec:每秒从服务器端接收到的数据量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当然,报告中的吞吐量是10QPS,并没有达到30QPS,小白我猜测:Constant Throughput Timer只有在线程组中的线程产生足够多的request 的情况下才有意义,因此,即使设置了Constant Throughput Timer的值,也可能由于线程组中的线程数量不够,或是定时器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总体的QPS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