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联想物联网,正在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联想商用IoT正成为联想集团新的增长点。

有几个数据:2019财年第二季度,联想的智能物联网设备及方案较去年同期增长达858%,并在10多个垂直细分子行业落地销售。另外在最新的19/20财年,联想商用智能物联设备营收超过55%的同比增长。

为什么联想要做物联网?在这个市场中,联想商用的切入点是什么,如何获得用户的青睐?

这一系列问题在“联想智慧中国行:联想商用IoT云端尖峰对话暨新品发布”系列活动中找到了答案。

用物联网当“抓手”

最近联想商用密集召开线上发布会,重点向外阐述对新基建的理解以及IoT产品与解决方案。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与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集集团CIO潘进杰在线上论道时,一致认为,当前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国家政策提出“新基建”,本意是与“老基建”相融合,共同促进国计民生,用ICT技术驱动增长。另一方面则是,行业在新技术之下,正在寻找新的落地方式。

两者结合,就对当下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可能和新的“抓手”。

而在这过程中,作为典型性技术代表的物联网,就是崭新的“抓手”之一。

早在10多年前,中国开始注重物联网,先后成立了一批研究院,推动垂直领域的尝试应用。直到今天,得益于技术的成熟,尤其是5G、人工智能和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物联网才大规模爆发。

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联想商用在几年前毅然布局物联网,2018年首次推出物联网平台LeapIOT,业内均为迷惑,联想想要做什么?

按照刘征的话说,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无论从联想集团3S战略还是联想商用的立足点来说,物联网正呈现广阔的未来。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商用大客户业务总经理刘征

“数字化转型有两个驱动力,分别是数字驱动和业务驱动”。刘征说,联想努力的方向,就是帮助企业更好地在应用场景中采集数据、获取数据,同时借助计算终端与平台,进一步挖掘数据的价值。只有从数据中分析出来转型的收益如何,释放数据所蕴含的商业潜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数字化转型。

物联网难题:太复杂

无论是未来的智能社会还是当下火热的数字化企业,最核心的是数据,在工业领域也是如此。

在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如果把工业服务好,对IT厂商而言,赛道足够宽,利润也足够厚,也可以轻松复制到其他领域。

但现实情况是,中国制造业长期处在工业1.0-4.0并存的状态,而且,工业环境异常复杂——业态复杂、流程复杂、工艺复杂。这里还没说设备多而分散、厂商多且并不都是大厂、系统多数据形态复杂,比如流式计算这样的问题。

站在数据维度,数据该如何收集、如何处理、如何存储、如何运营和运维始终是业界难题。这是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所在,也是众多厂商突破的重点。

  • 举例说,从物联网环境说,有零下20度的北极环境和高温60度的炼钢厂;有无菌的医疗实验室和砂石暴走的钢铁加工厂;有海洋潜水艇级别的压力和高空3000英尺飞行仪器的精准。

更何况,物联网技术太复杂,仅仅是协议就有20多种,并不常见;还因为环境复杂,不可能将数据全部收集到云端再由云端反馈回来,从时间、效率、存储来说都不现实。边缘计算需要将部分数据立即收集、立即处理,这就涉及到算法、数据模型和多种应用。

这是联想商用IoT的难题,也是所有物联网厂商、用户的难题,考验的是厂商对行业的理解、技术与解决方案的落地能力、以及坚实灵活的供应链能力。

何为智能物联网生态与平台?

联想在智能物联网领域就很巧妙,做到了既能适应所有环境,还能量身为客户制作解决方案。

它的做法是,根据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推出各类产品,覆盖智能物联设备、平台、应用、及整合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完整的“联想商用边缘计算解决方案生态全景图”,所涉及的设备、网络互联以及大数据平台等资源,已全线就绪。

换句话是,联想纵向打通了所有物联网流程和壁垒,横向拉通了所有行业。

比如,在设备终端层面,联想智能物联设备全面覆盖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三大领域。

  • 数据采集终端方面,有边缘传感终端ECS系列,具有低功耗、通用性的数据采集能力。

  • 数据传输方面有边缘计算网关ECG系列,具有宽温、宽电压设计,自如应对多种极端环境。

  • 数据处理方面,有多种设备,如工业计算设备ECI、嵌入式计算设备ECE等,可以适应不同场景。

同时,联想还有基于ARM架构的行业智能硬件开发平台——Leez,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各类硬件设备,具有丰富的开发工具,能够让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量身定制,提高了平台的灵活性,降低了用户的开发成本。 

如此一来,智能物联产品既可以单独部署在用户已经有的系统中,也可以组合成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这种 “搭积木”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联想集团供应链齐全、灵活定制的优势。

按照刘征的解释,联想具备小批量生产、快速响应、灵活敏捷的硬件定制能力,“小、快、灵”的核心竞争优势不仅为产品生产与配适提供了坚实支撑,更能够满足企业客户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差异化需求。

对于成熟度较高的企业客户,联想可以只提供智能物联设备,聚焦业务的核心痛点;对于缺乏平台化产品和应用数据的企业,联想可提供平台解决方案与数据智能服务;对于成熟度较低的企业,联想可以从服务业务入手,后续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加速落地 促进数字化变革

自从去年开始,刘征带领的团队已经帮助了100多家工业和商业领域的客户,在多个场景落地。

以一个遍及中国4000多家门店的餐饮连锁企业为例,其在数字化转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降本增效”,试图从能耗管理环节入手。其首席数据智能官表示,为了收集能耗数据,就要连接各类智能水表、智能电表,并在此基础上洞察数据,预测未来的能耗变化。

但在落地的过程中,这家企业发现,由于能耗设备接口复杂,对技术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加上项目周期较短,需要技术能力、整合能力和供应链能力均十分突出的供应商才能解决。而联想在几天内就能反馈改良设备终端的定制情况,并且其产品也具备坚实、稳定、开放性高的特点,最终得到认可,从而顺利被整合到企业自身的物联网系统中。

再以松下冷链的工厂生产场景为例。为了在多尘、多油渍、多水的环境中,实现生产设备对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帮助工人实时掌握产品质量的真实情况,联想将ECP边缘一体机应用于车间产线,形成每个产品的可追溯数据记录,从而实现产品品质的可视化监控。

在教育行业、在连锁、在能源行业,在众多需要物联网的行业中,联想目前均已帮助标杆性的客户实现物联网的顺利落地。

如此看来,联想正在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端到端的整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小、快、灵”的供应链优势等,集中力量在行业中加速物联网应用。

而联想也早已不是一个纯粹提供硬件设施的厂商,正在走向智能化的联想,正在借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自身变革,让数据的采、编、存、管、用更为方便,从而带动产业的变革,让数字经济真正落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