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財務自由 之 收割你的 “韭菜” 思維,學會做價值投資

 

實現財務自由 之 收割你的 “韭菜” 思維,學會做價值投資

 

目錄

實現財務自由 之 收割你的 “韭菜” 思維,學會做價值投資

一、巴菲特:價值投資不能保證我們盈利,但是價值投資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 。

在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不創業必投資。

投資天條之一:堅持長期持有,不做短期買賣。

二、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願意長期持有?

只有一種情況——選對資產,並且堅信自己的資產從長期來看(至少三五年甚至十年)必然不斷增值!

二、不要從衆、不要迷信任何大 v

在投資中基於三個真相:

跟隨大 v 投資,也是一種“從衆”,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帶着大衆投資的大 v,分兩種:

控制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深入思考,而不是投資組合

四、不要想賺到市場上每次波動

爲了投資者重視每次投資,巴菲特提出了一個“20 次打卡”的概念。

五、投資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瞭解的東西,而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每個人的能力其實都有一個邊界,只有在能力邊界內採取行動才安全。

六、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機會。

投資優秀的公司,其實就相當於讓優秀公司的老闆爲我們打工,有一羣巨人給我們工作,我們就會變成一流的巨人。

七、學會逆向思維,有可能會找到意想不到解決辦法


 

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投資之前,請收割你的“韭菜”思維”

 

一、巴菲特:價值投資不能保證我們盈利,但是價值投資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 。

 

 

任何金融產品興起的時候,都會興起一股“投資風”和“韭菜風”,無論是區塊鏈還是外匯、期貨,和 A 股和美股的“韭菜”長相都是一樣的,思維都是一樣的。

 

在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不創業必投資。

 

投資天條之一:堅持長期持有,不做短期買賣。

 

二、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願意長期持有?

 

只有一種情況——選對資產,並且堅信自己的資產從長期來看(至少三五年甚至十年)必然不斷增值!

 

就好像中國過去 10 年的房產,每個人有錢就會不斷買入房產,來讓自己的資產進行增值。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說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適合投資,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必然是中國!

未來 20 年,中國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好公司,投資這些好公司,成爲他們的股東,就是在共享他們的利潤。

 

巴菲特給的投資建議是: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
 

也可以這麼說,你持有的這家公司,大概率能穩定增值十年以上,這需要你對它的深入瞭解,你纔有投資的高勝算! 

 

二、不要從衆、不要迷信任何大 V

 

在華爾街一個段子: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如果你讀過一些歷史書,經常會提到“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最終你會得出真相:大衆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窮查理寶典》中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提到: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社會認同”,我們會不自覺地受到其他人的認同的影響。因此,如果大家都在買一樣東西,我們會認爲這樣東西很好,我們不想成爲那個落伍的傢伙。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從衆心理”,在某方面保護着我們,但是在投資中,卻禍害着我們。
 

在投資中基於三個真相:

1、大衆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2、從衆心理

3、投資——七虧二平一盈

 

巴菲特經常提到:“在市場貪婪時恐懼,在市場恐懼時貪婪”。

90%的人,最終還是選擇“從衆”,血本無歸。

 
巴菲特給出的建議是:“你必須獨立思考。我常常驚訝於一些智商極高的人在市場上無意識的跟隨大衆。我從沒通過和別人談話得到過好的主意。 ”

 

跟隨大 v 投資,也是一種“從衆”,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帶着大衆投資的大 v,分兩種:

 

一種是以“賣產品”爲主,有了一定知名度後,可以接各種廣告,以賣廣告和產品來賺錢,想想都知道不靠譜;尤其是堅定地爲某個產品站臺的人,這樣的人是無利不起早。

 

第二種是真正的投資高手,本着以“回饋社會”的心態,做一些投資分享,因爲每個人投資能力的成長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但是這樣的人,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投資邏輯,經常會被批鬥成騙子,所以目前沒有多少人, 真的願意公開自己的投資經歷。即使你真找到了, 也不應該把對方的所有的投資邏輯,不測試直接用。不然就是拿自己的錢開玩笑。

 

控制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深入思考,而不是投資組合

 

四、不要想賺到市場上每次波動

巴菲特:想要在股市從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 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降低我們的投資成本。
 

投資靠的是波動,有小波動和大波動,小波動無數,大波動不多,我們投資的主要靠長週期大波段。

 

投資就像一場充滿胡話和瘋好的賠博,市場偶爾會有定錯價格的良機。你們可能沒有聰明到一輩子能找出 100 次機會的程度。當你們遇到好機會,就全力出擊。就是這麼簡單。

 

選擇哪種投資策略,這其實也是一種概率論的邏輯,想想你一生中抓住 100 個機會容易,還是抓 20 個機會容易?顯而易見是後者,無知的人總想着抓住各種機會,而智者只會在勝算最高的幾次機會裏全力以赴。

 

爲了投資者重視每次投資,巴菲特提出了一個“20 次打卡”的概念。

巴菲特說:“我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 20 格,所以你只能有20 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
 
 

他說:“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纔會真正慎重地考慮你做的事情,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得多。”

 

如果你一生中找到三個傑出的企業,你就會變得非常富裕。

 

不要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要犯重大的錯誤。成功的關鍵是投資者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五、投資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瞭解的東西,而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巴菲特不投資科技股,不是迷信,而是遵守自己“能力圈”的概念,在自己的能力圈做到極致,就是最安全的措施,既不會犯重大錯誤,而且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每個人的能力其實都有一個邊界,只有在能力邊界內採取行動才安全。

 

對巴菲特投資原則建立影響非常深刻的是一名美國“年度最佳擊球手”,他在棒球手球迷中的地位不亞於巴菲特在金融領域的地位,他提出一個觀點:高擊打率的祕訣是不要每個球都打,只打“甜蜜區”的球。

 

正確地擊打甜蜜區的球,忽略其他區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績不要投資垃圾公司

 

六、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機會

 

如果我們僱用一堆比我們矮小的人,那麼我們會變成一堆侏儒,但相反地若我們僱用一堆比我們高大的人,那麼我們終將變成一羣巨人。

 

投資優秀的公司,其實就相當於讓優秀公司的老闆爲我們打工,有一羣巨人給我們工作,我們就會變成一流的巨人。

 

長期的歷史經驗表明,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 5 年前甚至10 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想想可口可樂、蘋果、沃爾瑪,足夠簡單)巴菲特對於好公司的標準:你應該選擇投資一些連笨蛋都會經營的企業,因爲總有一天這些企業會落入笨蛋的手中。

 

至於如何避開垃圾公司,你可能需要學習一些財報的知識,比如說識別公司是否連續虧損幾個季度,至少懂得避開有面臨“退市風險”的企業。

 

七、學會逆向思維,有可能會找到意想不到解決辦法

《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提到一個農夫的話:“如果我知道我將在哪裏死去就好了,那我就不會去那裏”。
看起來很荒謬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逆向思維”對於“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經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比如說:

 

1、“怎麼讓印度越來越強大?”,可能比較難想清楚, 那麼用“逆向思維”,換成“怎麼把印度變得越來越弱小?”,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2、怎麼讓一個人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一敗塗地?”,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答案你可能也很清楚,就是“懶惰”和“言而無信”。

 

3、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有鉅額虧損?”把全部家產投入,甚至借錢投資、聽消息投資,跟風投資,不要自己做決策、投資持續虧損的公司,你可以可以繼續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實現財務自由中的自我學習筆記,祝大家儘早實現財務自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