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TV體系結構

【流媒體網】消息:按照廣播電視行業標準制定程序要求和計劃安排,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組織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等單位制定《IPTV技術體系總體要求》行業標準,現對已通過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的報批稿予以公示。

  前 言

  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發佈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本標準由全國廣播電影電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39)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愛上電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北京廣播電視臺、廣西廣播電視臺、百視通網絡電視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湖南廣播電視臺、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網絡技術研究院、天翼智慧家庭科技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張偉、潘紅梅、施玉海、徐磊、王新喆、趙志成、楊凱、張琪、鎖強、王慧、李潔、祝谷喬、劉萬年、尹亞光、何晶、趙耀峯、萬時華、於鼎、王曉光、齊威、張帆、孫海波。

  IPTV 技術體系總體要求

 1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IPTV總體技術架構,IPTV內容服務平臺、IPTV集成播控平臺、IPTV傳輸系統之間的對接原則,以及與監管系統對接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IPTV系統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管理和維護。

  2 術語、定義和縮略語

  2.1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2.1.1

  IPTV internet protocol TV

  在IP專用網絡上傳送包含電視、視頻、音頻、文本、圖形和數據等,提供QoS/QoE、安全、交互性和可靠性的可管理的多媒體業務。

  2.1.2

  IPTV 集成播控平臺 IPTV integrated playout management platform

  負責對IPTV業務進行集成播出控制和管理, 對IPTV業務的播控管理系統, 完成節目統一集成和播出控制、EPG管理和服務、用戶及計費管理、版權管理、安全管理、數據管理、節目監控等功能,由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構成。

  2.1.3

  IPTV 內容服務平臺 IPTV content service management platform

  負責對IPTV內容的素材採集、編輯、審覈、版權管理,提供符合播出要求的內容,按區域劃分爲全國IPTV內容服務平臺和省級IPTV內容服務平臺。

  2.1.4

  IPTV 內容提供方 IPTV content provider

  負責向IPTV內容服務平臺提供符合要求的節目內容和其他服務內容。

  2.1.5

  電子節目指南 electronic program guide;EPG

  用於IPTV各種節目和業務的索引及導航的門戶,由EPG模板和EPG數據信息組成。

  2.1.6

  EPG 模板 EPG framework

  由文字、頁面樣式、代碼文件與相關資源組成的、用於展示EPG界面的文件集合,有B/S和C/S兩種形式。

  2.2 縮略語

  下列縮略語適用於本文件。

  AAA 認證鑑權計費(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AVS 數字音視頻編碼技術標準(Audio and Video coding Standard)

  3 IPTV 技術體系架構

  3.1 體系架構

  IPTV技術系統包括全國IPTV內容服務平臺、省級IPTV內容服務平臺、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IPTV傳輸系統、IPTV用戶終端、IPTV中央監管平臺、IPTV省級監管平臺。

  IPTV體系架構圖見圖1。

  3.2 IPTV 內容服務平臺

  IPTV內容服務平臺按區域劃分爲全國IPTV內容服務平臺和省級IPTV內容服務平臺。

  全國內容服務平臺與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對接, 負責將全國性內容提供給集成播控總平臺; 省級內容服務平臺與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對接,負責將本省內容提供給集成播控分平臺。

  IPTV內容服務平臺應包含如下功能模塊:素材採集、內容編輯、合成轉碼、內容審看、技術審覈、

  內容管理、版權管理、人員管理、產品發佈等,負責產品的組織、電子節目指南(EPG)條目的素材製作、內容合規性的審覈及流程管理等職責。IPTV內容服務平臺對自身所彙集內容的版權負責,通過對接集成播控平臺的版權管理系統進行管理。

  IPTV內容提供方將節目內容及其他服務內容, 通過IPTV內容服務平臺定義的數據接口或數據接收方式提供給IPTV內容服務平臺。

  3.3 IPTV 集成播控平臺

  IPTV的集成播控平臺由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構成。

  IPTV集成播控平臺負責對IPTV業務進行集成播出控制和管理,是指對IPTV相關業務的播控管理系統,完成節目統一集成和播出控制、EPG管理和服務、用戶及計費管理、版權管理、安全管理、數據管理、節目監控等功能。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與分平臺對接,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傳輸系統對接,總平臺、分平臺、傳輸系統對接完成後, 形成爲終端用戶提供服務的能力。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與中央IPTV監管平臺對接,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中央IPTV監管平臺及省IPTV監管平臺對接。

  3.4 IPTV 傳輸系統

  IPTV傳輸系統負責爲IPTV集成播控平臺與終端之間提供信號傳輸分發, 採用虛擬網絡等技術爲IPTV用戶提供有QoS和安全保障的服務。

  IPTV傳輸系統主要由業務分發、業務承載、用戶管理、終端管理、認證計費等部分組成。業務分發和業務承載負責接收IPTV集成播控平臺下發的內容並分發至用戶,最終在用戶終端進行呈現。

  IPTV傳輸系統應滿足IPTV集成播控平臺提供的各類業務的傳輸需求。

  IPTV傳輸系統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定的IPTV監管平臺對接,按要求提供監測信號。

  3.5 IPTV 監管平臺

  全國IPTV監管平臺由IPTV中央監管平臺、 IPTV省級監管平臺和IPTV監測採集設備組成, 負責節目內容監管、傳播秩序監管、技術質量監管、安全播出監管、網絡安全監管等。

  3.6 IPTV 用戶終端

  IPTV 用戶終端通過 IPTV 傳輸系統,只能接收並完整呈現經由 IPTV 集成播控平臺審覈後的內容和各類服務,接受 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的管理和控制。IPTV 用戶終端啓動後,應直接呈現 IPTV 集成播控平臺提供的 EPG 服務頁面。

  IPTV 用戶終端應具備支持防刷機的安全啓動、支持業務和內容保護及安全音視頻路徑的安全執行環境、支持安全的個性化應用下載及安裝、支持防惡意應用的應用安全管控等功能。

  4 IPTV 內容服務平臺和 IPTV 集成播控平臺的對接

  4.1 對接架構

  IPTV內容服務平臺對接IPTV集成播控平臺, 負責將內容注入到集成播控平臺。 其中全國性內容服務平臺對接集成播控總平臺全國下發, 省級內容服務平臺對接集成播控分平臺屬地下發。 IPTV內容服務平臺和集成播控平臺對接架構圖見圖2。

  4.2 連接方式

  IPTV內容服務平臺向IPTV集成播控平臺對接內容時,要求兩個平臺之間以安全的專用網絡連接。

  4.3 接口要求

  IPTV內容服務平臺向集成播控平臺傳送內容及相關信息。

  IPTV內容服務平臺和集成播控平臺之間的內容交互通過節目集成管理系統接口完成,該接口包括:定義IPTV內容服務平臺和集成播控平臺之間內容及元數據的交換流程及接口要求,包括視頻、音頻、圖片、標籤、版權管理等元數據的格式要求。

  5 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對接

  5.1 對接架構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的對接主要包括:

  a)節目集成管理對接:對應節目集成管理接口;

  b)EPG管理對接:對應EPG管理接口;

  c)用戶及計費管理對接:對應用戶及計費管理接口;

  d)數據管理對接:對應數據管理接口。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對接接口架構圖見圖3。

  5.2 對接方式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通過專線連接,不少於兩條路由,以確保安全。

  5.3 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節目集成管理系統的對接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與分平臺間應具備直播頻道、 點播內容、 產品及相關節目數據的交互交換能力。確保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內容不被修改完整地下發。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的節目內容對接通過節目集成管理接口完成,該接口定義了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內容及產品下發、編排、上下線、刪除等接口要求,主要包括:

  a) 定義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內容及產品下發、編排、上下線、刪除等接口要求;

  b) 定義內容發佈的通信機制、工單結構及規則;

  c) 定義各對象新增、修改、刪除的指令等;

  d) 規定各接口對象的具體定義;

  e) 定義媒體內容格式和媒體分類標籤,包括圖片類型、視頻碼率分辨率等、音頻碼率格式等。

  5.4 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 EPG 管理系統的對接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EPG管理的對接通過EPG管理系統接口實現,對接內容主要包括:

  a) 總平臺和分平臺間的EPG模版信息和通知機制,包括:

  ·總平臺下發的EPG模板數據信息和通知;

  ·分平臺向總平臺回傳的EPG模板數據信息和通知;

  ·總平臺和分平臺間的EPG模版管理數據。

  b) 總平臺EPG數據信息,包括推薦位數據、專題數據、專區數據等。

  c) 應急EPG模板啓用或停用通知指令。

  d) EPG模板篡改告警信息。

  e) 總平臺和分平臺內容、產品更新及上下線信息。

  5.5 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用戶及計費管理系統的對接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通過用戶和計費管理系統對接, 實現統一的計費和用戶認證, 對接內容主要包括:

  a) 用戶管理系統數據;

  b) 計費管理系統數據;

  c) 經營數據;

  d) 其他約定數據同步流程及要求。

  5.6 IPTV 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數據管理系統的對接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對各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經營數據進行統計、管理。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的數據管理對接, 通過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和分平臺之間的數據管理接口完成,對接內容主要包括:

  a) 用戶終端信息數據;

  b) 開戶狀態數據;

  c) 裝機、拆機數據;

  d) 業務訂購數據;

  e) 產品信息數據;

  f) EPG操作信息數據;

  g) 用戶收視數據。

  6 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與 IPTV 傳輸系統對接

  6.1 對接架構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IPTV傳輸系統的對接主要包括:

  a) 節目對接:對應節目集成管理接口,包括直播節目對接、點播節目對接和其他應用服務對接;

  b) 用戶及認證計費對接:對應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用戶及計費管理系統與IPTV傳輸系統業務管理系統系列接口,包括用戶認證流程、業務鑑權流程和訂購流程;

  c) EPG傳輸對接:對應EPG傳輸接口,確保EPG在用戶端可靠呈現;

  d) 數據管理對接:對應數據管理接口。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IPTV傳輸系統對接接口架構圖見圖4。

  6.2 對接方式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IPTV傳輸系統通過專線連接,可靠性不低於99.999%。專線鏈路最低採用雙路由模式, 建議採用三路由提供高可靠性保證, 把直播與其他業務分離主備鏈路應具備自動和手動切換功能。

  6.3 節目對接

  6.3.1 直播節目

  直播信號採用傳送流(TS)格式封裝H.264/H.265、AVS+、AVS2等編碼視頻和高級音頻編碼(AAC)、三維聲等格式封裝編碼音頻。可配置輸出不同分辨率,不同碼率的組播流,所有的編碼器均採用冗餘模式,確保無單點故障。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通過節目集成管理接口將直播內容注入IPTV傳輸系統。

  6.3.2 點播節目

  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將點播節目內容存儲在本地節目集成管理系統,通過節目集成管理接口注入IPTV 傳輸系統,點播節目信號格式同直播節目。

  6.3.3 其他應用服務

  IPTV 集成播控分平臺將審覈過的其他應用服務數據,通過節目集成管理接口注入 IPTV 傳輸系統。

  6.4 用戶及認證計費對接

  6.4.1 用戶認證流程

  IPTV用戶終端開機時,需要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進行認證,認證通過後纔可以使用IPTV業務。其中,採用雙認證雙計費方式的IPTV用戶終端需要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進行認證。只有雙方認證都通過,纔可以使用IPTV業務。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用戶管理系統中的用戶賬戶應當與IPTV傳輸系統用戶管理系統中的用戶賬戶實現一一對應。IPTV用戶終端在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採用並行方式的雙認證流程圖見圖5。

  採用並行方式的雙認證流程描述如下:

  a)IPTV傳輸系統與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用戶數據實時同步,確保雙方數據一致;

  b)用戶開機認證時,向IPTV傳輸系統運營商AAA發起認證請求;

  c)IPTV傳輸系統進行認證處理,將結果和用戶信息轉發IPTV用戶終端;

  d)用戶終端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廣電AAA發起第二次認證請求;

  e)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進行認證處理;

  f)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將認證處理結果反饋給IPTV用戶終端。

  IPTV用戶終端收集傳輸系統與集成播控分平臺認證處理結果,對兩次認證結果進行處理。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傳輸系統的雙認證雙計費體系工作正常, 用戶認證成功, 則可使用IPTV提供的相關服務; 任何一方系統發生故障導致用戶及計費系統出現問題, 雙方應採取有效措施保證用戶的收視服務。

  6.4.2 業務鑑權流程

  IPTV用戶終端播放節目時, 須有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進行鑑權, 鑑權通過後纔可以播放節目。 其中,採用雙計費雙認證管理方式的, IPTV用戶終端需要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進行鑑權, 只有雙方鑑權都通過纔可以播放節目。IPTV用戶終端在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間,採用並行方式的鑑權流程圖見圖6。

  採用並行方式的鑑權流程描述如下:

  a)IPTV傳輸系統與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訂購關係數據實時同步,確保雙方數據一致;

  b)用戶訪問業務,IPTV用戶終端向IPTV傳輸系統運營商AAA發起鑑權;

  c)IPTV傳輸系統運營商AAA向IPTV用戶終端反饋鑑權結果;

  d)IPTV用戶終端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廣電AAA發起鑑權;

  e)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用戶終端反饋鑑權結果。

  只有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鑑權和IPTV傳輸系統鑑權都通過後才向用戶展示鑑權成功結果,鑑權失敗,將向用戶展示鑑權失敗結果。

  6.4.3 訂購流程

  對於需要訂購計費的內容, 由IPTV用戶終端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發起訂購或退訂,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對用戶的訂購或退訂請求進行處理。其中,採用雙計費雙認證管理方式的,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均需要對用戶的訂購或退訂請求進行處理,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的訂購或退訂處理結果

  應與IPTV傳輸系統的訂購或退訂處理結果實現一一對應。

  IPTV傳輸系統與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訂購關係數據應實時同步, 確保雙方數據一致。 在前序鑑權通過的情況下,線上業務訂購流程圖見圖7。

  業務訂購流程描述如下:

  a)用戶訂購業務,IPTV用戶終端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發起訂購請求;

  b)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對用戶請求做訂購處理;

  c)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傳輸系統同步信息;

  d)IPTV傳輸系統做訂購處理;

  e)IPTV傳輸系統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同步訂購處理信息;

  f)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用戶終端返回訂購結果。

  在前序鑑權通過的情況下,依託電子支付的IPTV用戶業務訂購流程圖見圖8。

  業務訂購流程描述如下:

  a)用戶訂購業務,IPTV用戶終端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發起訂購請求;

  b)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對用戶請求做訂購處理;

  c)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傳輸系統同步信息;

  d)IPTV傳輸系統做訂購處理;

  e)IPTV傳輸系統向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同步訂購處理信息;

  f)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用戶終端返回處理信息,含電子支付方式信息;

  g)用戶通過手機等方式根據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返回的支付信息完成電子支付;

  h)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用戶終端反饋訂購結果;

  i)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向IPTV傳輸系統返回訂購結果。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進行計費統計並與傳輸系統企業進行對賬。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可通過部署EPG探針系統等方式進一步記錄用戶的訂購行爲,完善計費系統數據。

  6.5 EPG 傳輸對接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IPTV傳輸系統之間的EPG對接, 通過EPG傳輸接口實現, 該接口主要包括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分發的EPG數據和通知機制。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播出的EPG信息,經由IPTV傳輸系統,傳播到由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管控的IPTV用戶終端。 IPTV傳輸系統不得傳輸其他來源的內容, 也不得插播截留、變更集成播控分平臺發出的節目、EPG及控制信號。

  6.6 數據管理對接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傳輸系統之間的經營數據對接, 通過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IPTV傳輸系統之間的數據接口完成,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與傳輸系統根據業務開展和管理的需要, 交換採集的相關信息數據,主要包括:

  a) 用戶及終端信息數據;

  b) 用戶開機數據;

  c) 用戶鑑權數據;

  d) 開戶、銷戶數據;

  e) 裝機及拆機信息數據;

  f) 業務訂購及退訂數據;

  g) 產品及價格信息數據;

  h) EPG頁面操作信息數據;

  i) 用戶收視數據。

  7 IPTV 監管平臺

  7.1 要求

  IPTV監管平臺的監管範圍包括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IPTV傳輸系統及IPTV用戶終端。實現節目內容監管、傳播秩序監管、技術質量監管、安全播出監管、網絡安全監管等。IPTV監管平臺通過對數據的採集、處理、應用和展示實現監管。採集內容包括EPG信息、直播節目、點播節目、終端畫面、用戶數據、安全數據、傳輸質量數據等。IPTV中央監管平臺和IPTV省級監管平臺應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IPTV集成播控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應向IPTV監管平臺提供所需的授權、 信號和信息, 開放必要的接口,配合提供相應的軟硬件支持環境。

  7.2 對接方式

  7.2.1 IPTV 中央監管平臺的對接

  IPTV中央監管平臺通過專線連接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 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 IPTV傳輸系統及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通過數據接口獲取兩級集成播控平臺和傳輸系統的EPG信息、直播視頻碼流、點播節目信息、專題欄目信息、用戶數據、平臺安全數據等;通過數據接口彙集傳輸系統的用戶數據和安全數據, 彙集各IPTV省級監管平臺的相關監測數據; 根據需要以最高優先級與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通信獲取IPTV用戶終端監測數據,並按需調取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存儲的節目內容信息等。

  7.2.2 IPTV 省級監管平臺的對接

  IPTV省級監管平臺通過專線連接本省IPTV集成播控分平臺、 IPTV傳輸系統。 通過數據接口獲取集成播控分平臺的EPG信息、直播視頻碼流、點播節目信息、專題欄目信息、用戶數據、平臺安全數據等;通過數據接口獲取IPTV傳輸系統的用戶數據和安全數據等; 獲取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的實時直播節目監測數據, 實時實現直播節目技術質量監測和一致性監測, 並可根據任務調取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存儲的節目信息等;響應IPTV中央監管平臺指令上傳集成播控分平臺、傳輸系統、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的監測數據。

  7.2.3 IPTV 用戶採集終端設備的對接

  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部署於IPTV傳輸系統接入節點出口或用戶終端位置, 可與IPTV用戶終端配合或直接獲取用戶收看授權。IPTV用戶採集終端設備獲取傳輸分發的EPG信息、直播視頻碼流、回看節目信息、點播節目信息、終端畫面及其他視聽類應用的錄製信息,根據設備性能和回傳網絡帶寬情況可採取輪詢方式工作。接收兩級監管平臺的任務指令,並根據指令完成採集和存儲任務,實時實現直播節目技術質量監測和內容一致性監測,並回傳監測數據至兩級監管平臺。

  7.3 數據質量要求

  IPTV集成播控總平臺、分平臺和IPTV傳輸系統應確保數據採集與傳輸過程中,無其他干預干擾,並提高本地的存儲能力。明確數據採集源和採集範圍,應對數據採集、分析、處理的時效性、數據的傳輸格式、數據類型、採集頻率、數據統計方式等按照相關規定、標準執行,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並採取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做到支持數據溯源,有據可查。數據採集、分析、處理的時效性、數據的傳輸格式、數據類型、採集頻率、數據統計方式按照相關規定、標準執行,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刪除原始數據,原始數據的存儲滿足相關管理規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