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停止中國個人用戶註冊,研發重心向美國轉移

風不平,浪不靜,Zoom再登風口浪尖。

Zoom停止中國用戶註冊

北京時間5月19日早,據《日經亞洲評論》消息,視頻會議公司Zoom已經停止中國個人用戶註冊,免費的個人用戶將不能在Zoom上主持會議,但仍然可以加入會議,只有付費企業帳戶和在截止日期(5月1日)之前升級到付費帳戶的個人才能主持會議。

InfoQ記者就此事前去求證,發現Zoom的中國授權經銷商東涵電信官方顯示着這樣一則通知:

image

而個人用戶註冊的時候,系統也顯示“不允許註冊”:

image

隨着新聞媒體的報道,Zoom又一次登上了熱搜,成爲熱門話題之一。這已經不是Zoom第一次以“上熱搜”的方式爲人所知,這家以視頻會議見長的公司自3月以來就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今年年初,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不少企業選擇讓員工居家辦公以防止病毒傳染,而視頻會議成爲了企業首選,Zoom也藉此機會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根據 Apptopia 數據,Zoom 的 3 月份活躍用戶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151%,股價、市值更是一路飆升。

可是,問題偏偏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3月底,有用戶爆料:Zoom macOS 安裝程序在用戶沒有同意的情況下,會自動安裝,並且還會使用具有高度誤導性的標題來獲取用戶權限;隨後,又有外媒報道稱: Zoom 在安全白皮書中提到了其支持端到端加密,但實際並沒有爲所有視頻會議提供此類加密方式,存在誤導用戶的嫌疑。

對此,Zoom 發言人表示目前不可能爲視頻會議提供端到端加密。但否認了“誤導用戶”的說法,並稱白皮書中的“端到端”指的是 Zoom 到 Zoom 之間的連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家名叫 Motherboard 的網站發現:Zoom iOS 應用正在通過“使用 Facebook 登錄”功能將數據發送到 Facebook,發送的數據包括手機型號、打開程序的時間、所在時區和城市、使用的電信運營商,甚至還包括了可用於廣告定位的標識符。

Zoom 對此表示:“Facebook SDK 功能確實在從用戶收集數據,但是收集的數據不包括個人用戶信息,而是包含用戶設備的數據。”隨後,Zoom 更新了 iOS 應用程序的版本,並改進了 Facebook 登錄功能。

一系列安全事件讓Zoom的私密性遭受嚴重質疑,4 月 2 日,Zoom 創始人兼 CEO 袁徵正式迴應了這些問題,並宣佈:在接下來的 90 天內將停止 Zoom 的功能更新,轉向安全維護和 BUG 修復。據悉,Zoom 會投入資源去識別、定位和解決問題,邀請第三方參與對軟件進行“全面審查”。

整改話音剛落,Zoom被發現部分國外流量會流經中國境內服務器,而這一做法引起部分用戶的不滿。

延展閱讀:《Zoom部分流量路由到中國引不滿,靠月薪2萬的中國程序員還能撐起千億市值嗎?》

長期以來,Zoom 是一家極度依賴中國工程師的企業,在中國境內擁有部分數據中心。在本次安全事件審查中,Zoom 承認在提高服務器容量以應對過去幾周超高負載的過程中,其內部允許將部分境外流量路由到中國境內的兩個數據中心

更有一些國外媒體聲稱:“Zoom是一家徹徹底底的中國公司。”

爲了打消用戶顧慮,Zoom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不僅收購了一家專注加密技術的創業公司Keybase,還聘請了前特朗普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HR McMaster作爲獨立董事,前Facebook安全負責人Alex Stamos作爲顧問。

此外,Zoom還在美國大量招聘非華人工程師,以稀釋中國工程師的比例。同時,Zoom上週宣佈將在美國開設兩個新的研發中心:一個在亞利桑那州大鳳凰城地區,另一個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截至發稿,Zoom方面沒有對停止中國個人用戶註冊一事進行迴應。

硅谷科技公司盯上了Zoom

顯然,Zoom的研發重心已經在向美國偏移,而其在這段時間內的高增長也引起了國外科技巨頭的注意(在國內,用戶也可以選擇阿里釘釘、騰訊會議等產品,相應地,國外也存在或者有一些正在研發中的替代產品)。

前不久,Facebook 公佈了其在視頻會議領域的一系列行動,推出了多項新的視頻聊天功能和服務。這些功能和服務包括 Facebook Messenger 上多達 50 人的視頻羣聊、多達 8 人的 WhatsApp 視頻通話,以及 Facebook Dating 的視頻通話等。

image

本月,谷歌宣佈將 Meet 直接接入 Gmail,這樣用戶在瀏覽器打開郵件時就可以在網頁內進行視頻通話。谷歌還借鑑了 Zoom ,爲 Meet 帶來了網格風格的視圖,並添加了一些特性來改善在微光條件下的視頻質量。週三,谷歌爲視頻通話增加了噪音消除選項,並免費將高級功能擴展到所有客戶。

在公衆對 Zoom 的隱私和安全性提出質疑後,競爭對手也紛紛向客戶保證,他們的產品會更安全。思科副總裁 Javed Khan 說,Webex 的使用量不僅飆升,公司一度在 24 小時內新增了 24 萬用戶,而且其安全業務也在不斷增長。

Verizon 在 4 月 16 日宣佈收購 BlueJeans ,BlueJeans 也強調了安全性。該公司在一篇博文中稱:“正如當前居家工作的時代所顯示的那樣,擁有像 BlueJeans 這樣安全、可靠、高質量的協作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在隱私問題尚未有結論的情況下,這些科技公司又開始努力生產替代品,這對Zoom來說算不上一件好事情。但像谷歌這樣的巨頭其實很早就開始佈局這一領域,但卻難有一家獲得Zoom這樣高速的增長,這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着很大關係。

Zoom 高速增長的背後

Zoom 於 2011 年由華人企業家袁徵創辦。1997 年 8 月袁徵來到美國,起初任職於 WebEx 公司,2007 年, WebEx 被 Cisco 收購後,他作爲思科全球副總裁主管協作軟件開發業務。2011 年,袁徵離開思科,創立了 Zoom。

隨着李嘉誠、紅杉資本等資本的注入,Zoom 也慢慢發展壯大起來。Zoom 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與其背後的價值觀和文化關係密切。很多人認爲文化是非常虛的東西,沒有什麼必要,在袁徵看來這完全是錯的。

在 Zoom,不僅是研發成本壓縮(Zoom大量僱傭中國工程師,相較於競爭對手的主要僱傭美國工程師,可以壓低研發成本),公司花費是一定要被控制的。袁徵早期的分享中曾談到:

公司早期的時候,楊致遠投資了我們,有一次,我和楊致遠還有另外兩個投資人一起吃飯,吃了一頓比較貴的壽司,當時我就想,他們是投資人,肯定不能讓他們掏錢,所以最後那頓飯是我自己花錢請的。有的人說,其實用公司的卡刷一下也可以,但我認爲這樣不行,這個錢不應該由公司來花,因爲投資人給公司的每一分錢都應該要明確的知道花在了哪裏,花的有沒有作用。

在 Zoom,2000 元以上的花銷,袁徵都會親自把關。通過每天籤支票,瞭解公司的錢花在了什麼地方,爲什麼有的部門花的多,有的部門支出少等這些問題,能讓創始人很好的瞭解公司正在進行的各項活動。這個簽字把關並不會讓公司的運行變得複雜,因爲機制都是最簡化的,任何一項材料簽字都不會超過兩個人,充分信任各個部門主管和負責人們。

在袁徵看來,Zoom 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他的銷售力。Zoom 總在考慮如何讓客戶開心,每天想的是提升自己產品性能、給客戶創造更多方便,關心客戶的需求。所有的銷售人員除了發展新客戶,一定要花時間去跟老客戶打交道,詢問客戶使用體驗並提供幫助,得到反饋並保持友好的關係。甚至可以說,Zoom 公司的任何一個管理人員都是一個稱職的銷售。

這大概就是 Zoom 這家公司可以快速成長的原因,強悍的銷售力帶來了豐厚的營收,極大壓縮成本使其獲得不錯的利潤。

參考鏈接:

一週曝出 N 個安全問題,風口上的 Zoom 宣佈停更 90 天

https://www.infoq.cn/article/Imbclpmf7vaiSQfrLIir

Zoom 最大的競爭對手來了

https://www.infoq.cn/article/k2wMTYIPgfWZoCWHZuxb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